达布希拉图
- 作品数:12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科技创新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内蒙古地区空中水资源时空分布及卫星监测方法研究
- 我国是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且分布很不均匀。我国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属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这对全...
- 达布希拉图
- 关键词:空中水资源卫星监测水汽总量地球观测
- 文献传递
- 用GPS资料分析大气水汽特征及与降水的关系
- 在呼和浩特及二连浩特布设三套双频GPS做水汽观测实验,首先对观测数据进行了质量检验,证明三个观测站数据有效可靠。其次利用2008年1—10月的观测数据对两站的水汽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站均表现为夏季平均水汽含量最大,...
- 苏立娟达布希拉图卢士庆邓晓东闫宾
- 关键词:GPS水汽降水
- 文献传递
- 用GPS遥感资料分析大气水汽特征及与降水的关系
- 在呼和浩特及二连浩特布设三套双频GPS做水汽观测实验,首先对观测数据进行了质量检验,证明三个观测站数据有效可靠。其次利用2008年1—10月的观测数据对两站的水汽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站均表现为夏季平均水汽含量最大,...
- 苏立娟达布希拉图卢士庆邓晓东闫宾
- 关键词:GPS水汽降水
- 文献传递
- 内蒙古中部地区春夏季云与降水的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利用内蒙古中部25个地面气象站1971—2003年3—8月所有发生降水日的24小时降水量、每天四个时次(北京时02、08、14、20时)的云量、云状和天气类型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内蒙古中部地区春夏季云与降水的特征及关系。结果表明:春夏季,中部地区各类降水云的出现频率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增,不同地区受不同降水云的影响各异。各种类型的降水均呈现出夏季高于春季的特点,且出现频率自西向东递增。
- 苏立娟达布希拉图卢士庆邓晓东
- 关键词:降水
- 用GPS资料分析大气水汽特征及与降水的关系
- 在呼和浩特及二连浩特布设三套双频GPS 做水汽观测实验,首先对观测数据进行了质量检验,证明三个观测站数据有效可靠。其次利用2008 年1—10 月的观测数据对两站的水汽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站均表现为夏季平均水汽含量...
- 苏立娟达布希拉图卢士庆邓晓东闫宾
- 关键词:降水变化
- 内蒙古中部地区GPS/MET布网规划建议
- GPS探测水汽是一种新的水汽遥感方法,本文利用内蒙古中部地区地基GPS/MET水汽监测网(三部双频GPS/MET)资料,用水汽解算原理和GAMIT数据解算程序,分析研究内蒙古中部地区大气水汽含量,结合气象探空和双通道微波...
- 达布希拉图苏立娟
- 关键词:GPS/MET反演水汽
- 文献传递
- 内蒙古中部地区飞机人工增雨概念模型
- 本文针对内蒙古中部地区2005010年212次飞机人工增雨作业个例中的65架次作业条件及作业效果较好的个例,利用天气图、Ncep资料、探空资料和呼和浩特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进行了飞机人工增雨概念模型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 苏立娟达布希拉图毕力格郑旭程巴特尔邓晓东
- 关键词:飞机人工增雨
- 文献传递
- 近二十年内蒙古地区空中水资源的分布及变化趋势被引量:3
- 2008年
-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12个探空站1980-2000年的每日两个时次的探空资料,计算了每个探空站的可降水量,分析了内蒙古地区可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和多年的变化趋势。另外利用这12个站的实际降水资料分别计算了它们每个月的降水效率、年平均降水效率。结果表明:可降水量从1-7月逐渐增加,7月后逐渐减少,且从东到西依次减少。1980-2000年12个站的可降水量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降水效率在7、8月份最大。年平均降水效率最少的是额济纳,最大的是索伦。内蒙古地区的降水效率较低,即使是降水效率最大的索伦站7月份的降水效率也只有21.02%,因此,可以说内蒙古地区的空中水资源的开发潜力是较大的。
- 达布希拉图朝伦巴根苏立娟卢士庆闫宾
- 关键词:可降水量降水效率
- 内蒙古农牧交错区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克什克腾旗为例
- 内蒙古农牧交错包括21个旗县,人口占全自治区的28.77%。近些年来,从农牧民人均GDP水平和人均纯收入来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这将会影响到内蒙古自治区整体经济、社会的良好运行和协调发展。本文基于对分布于内蒙古农牧交错区...
- 达布希拉图
- 关键词:农业经济农牧交错区农民收入
- 文献传递
- 下垫面因子对内蒙古中西部沙尘暴时空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2
- 2005年
- 选取内蒙古中西部37个站1961~2000年3~5月气温、相对湿度等地面气象因子,分析它们对内蒙古中西部沙尘暴频率的影响以及内蒙古中西部单站沙尘暴频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61~2000年3~5月平均气温高于4℃和3~5月平均相对湿度低于40%地区对应沙尘暴多发区.从单站的沙尘暴频率变化来看,非沙化区(包括沙区)有明显的减少趋势;沙漠化发展区没有减少趋势,下垫面状况的恶化,使沙漠化地区和沙漠化发展区正在成为新的沙尘暴源地.
- 达布希拉图赵春生
- 关键词:气象因子下垫面月平均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