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冬豪
- 作品数:18 被引量:93H指数:7
- 供职机构: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杭州市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尿路感染50例疗效分析被引量:8
- 2009年
- 汤俊达邱冬豪蔡宏周敏捷费晓徐群红王鸣
- 关键词:细菌性尿路感染盐酸莫西沙星疗效分析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氟喹诺酮类抗菌药
- 抗氧化剂治疗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研究
- 徐群红王鸣费晓赵宁邱冬豪
- 退出腹膜透析患者的转归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分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7年间所有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转归情况,研究退出原因,探寻腹透患者不良转归的危险因素,从而改善预后。方法:收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自2010年01月~2016年12月间所有行腹膜透析管置入术开始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退出腹透的原因(死亡、转血透、肾移植、肾功能恢复),并对腹透不良转归(死亡、转血透)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共有158例患者在本中心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男72例,平均年龄(60.0±15.1)岁,平均透析龄(41.4±33.2)个月。其中共103例患者退出,退出原因包括死亡48例、转血透46例、肾移植8例和肾功能恢复1例。死亡患者的原因包括心脑血管事件22例、感染20例、消化道出血3例、肿瘤2例、家属放弃治疗1例;转血透患者的原因有腹透相关感染23例、透析不充分11例、导管功能障碍7例、超滤衰竭5例。进一步分析腹透不良转归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现年龄≥60岁、男性、患糖尿病、血红蛋白<10 g/L、血浆白蛋白<35 g/L、总肌酐清除率<50 ml/min、残肾e GFR≤2 ml/min、腹膜高转运状态、腹腔感染等均提示转归不良。结论:在我中心,腹透最常见退出原因为死亡,其次是转血透;心脑血管事件、腹膜透析相关感染分别为死亡、转血透的最常见原因。老龄、男性、糖尿病、营养不良、透析不充分、残余肾功能丧失、腹膜高转运状态、炎症状态等是腹透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
- 马平悦徐群红朱秋香王本勇邱冬豪周怡君王鸣
- 关键词:腹膜透析转归
- 降钙素原在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14年
- 感染是导致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影响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s,CRBSI)的危险因素,寻找早期诊断CRBSI的敏感性指标,对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所致的脓毒症、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远期预后有积极的意义。近年来,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已被作为脓毒症的诊断指标之一。我们通过监测和分析血液透析合并CRBSI患者的血清PCT动态变化,评价PCT的临床应用价值,为血液透析合并CRBSI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作用。
- 马立彬邓刚王鸣谢祥成杨秀王本勇邱冬豪仇煜荔
- 关键词:导管相关性感染血清降钙素原颈内静脉血液透析患者
- 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的肾脏病理分型对评估临床预后的意义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探索Berden等提出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的肾脏病理分型在临床实践中评估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收集了47例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首诊断为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接受经皮肾活检,并在诊断后2年内规则随访的患者的临床及肾脏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Berden分型将入选患者分为四组,比较四组患者初诊时的基础肾小球滤过率(GFR)、各随访时间点的GFR、终末期肾病(ESRD)或需长期透析治疗的发生率、死亡率、肾脏存活率之间的差异,分析该病理分型对评估患者预后的意义。结果:(1)局灶型患者基础及各随访时间点的GFR水平均较硬化型患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1);新月体型、混合型近远期肾功能水平大致介于以上两型之间,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随访2年时,肾脏存活率在局灶型、硬化型、新月体型、混合型患者中分别为90%、38%、57%、50%。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一步分析四组之间肾脏存活率的差异,局灶型的肾脏存活率明显高于硬化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其他两型介于二者之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局灶型患者的近远期肾功能均较好,肾脏存活率较高,硬化型患者较差。新月体型及混合型介于上两者之间,该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研究证明Berden分型对ANCA相关肾小球肾炎患者的预后评估有一定意义,尤其对局灶型和硬化型患者。
- 杨丽莉赵宁邱冬豪王鸣
- 关键词: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小球肾炎组织病理预后
- 降钙素原和内毒素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内毒素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科近三年30例明确诊断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尿毒症患者作为感染组,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未感染组30例作为对照组。分...
- 马立彬王鸣杨秀魏伟王本勇邱冬豪朱秋香
- 关键词: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降钙素原内毒素脓毒症
- 文献传递
- 贝伐珠单抗对小鼠肾脏损害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了解贝伐珠单抗及不同剂量鼠源贝伐珠单抗对小鼠肾脏的损害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42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及贝伐珠单抗组、低剂量鼠源贝伐珠单抗组、高剂量鼠源贝伐珠单抗组(各10只)。4周后处死小鼠,收集尿液、血清,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Cr);取肾脏组织,HE染色后光镜观察肾脏组织结构,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免疫复合物IgM、IgG、IgA沉积,免疫组化染色观察IgM、IgG、Ig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Nephrin表达,电镜观察肾脏组织超微结构。结果贝伐珠单抗组、低剂量鼠源贝伐珠单抗组及高剂量鼠源贝伐珠单抗组尿MA、血清Cys-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贝伐珠单抗组和高剂量鼠源贝伐珠单抗组血清BUN、C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剂量鼠源贝伐珠单抗组血清BUN及Cr水平与贝伐珠单抗组、低剂量鼠源贝伐珠单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贝伐珠单抗组免疫荧光IgG+^++;高剂量鼠源贝伐珠单抗组免疫荧光IgM++,免疫组化VEGF表达下调,电镜见肾小球足细胞足突融合。结论贝伐珠单抗引起肾脏损害的机制可能是下调VEGF的表达,引起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肾小球内皮细胞足突融合,损害肾小球滤过膜,最终导致蛋白尿的形成及肾功能的损害。
- 何艺徐群红陈雪琴王鸣费晓赵宁王本勇谢祥成邱冬豪
- 关键词:肾脏损害蛋白尿肾脏病理
- 以肾功能受损为首要表现的抗磷脂综合征报道1例
- 2010年
-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由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L)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动脉/静脉血栓和/或病理妊娠。肾脏病变虽不是APS的诊断标准之一,但却是APS的主要靶器官,肾血管的任何部位都可发生血栓,从而引起APS肾病(APSN)。本文就以肾功能受损为首要表现的抗磷脂综合征1例报道如下。
- 邱冬豪王鸣费晓徐群红
- 关键词:抗磷脂综合征抗磷脂抗体血栓形成维持性血液透析
- 抗肿瘤靶向药物贝伐单抗对大鼠肾脏损害的实验研究
- 徐群红陈雪琴王鸣费晓赵宁王本勇谢祥成马胜林邱冬豪
- 贝伐单抗作为一种新型的靶向抗肿瘤药物,它不仅需要与其他化疗药物合用,也可长期单独使用,为肿瘤治疗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但它所引起蛋白尿等肾损伤的机理、严重程度、早期检测方法及有效、安全的干预手段等,都还缺乏进一步的大样本、系...
- 关键词:
- 关键词:贝伐单抗抗肿瘤药物肿瘤治疗
- 梅毒相关性肾病的报道及分析1例
- 2011年
- 目的对梅毒相关性肾病病例进行临床分析,为临床工作中此类疾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对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梅毒相关性肾病患者病史资料的总结,对其临床症状的主要特点、病理结果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在采用驱梅治疗后效果明显,症状改善,各项指标逐步恢复正常。结论梅毒相关性肾病较易出现误诊误治,因此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加强对梅毒相关性肾病的认识,重视梅毒血清学检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 邱冬豪徐群红王鸣
-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苄星青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