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询旻
- 作品数:33 被引量:126H指数:7
- 供职机构:贵州财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从投资、消费的角度分析我国的贸易顺差被引量:3
- 2008年
- 长期而过度的贸易顺差未必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利。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应该审时度势,深入分析贸易顺差的真实原因,正确判断顺差现象导致的多种经济效果。根据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恒等式,从投资和消费角度分析我国贸易顺差,认为持续高投资和低消费是导致贸易顺差的根本原因,并进一步分析得出我国不合理收入差距通过影响内需也间接促进了贸易顺差的增加。
- 邱询旻于菁熊豪
- 关键词:贸易顺差对外贸易
- 美国金融调控机制:基于有限理性的进化博弈分析
- 2010年
- 从美国次贷危机及其成因视角,以有限理性条件下的进化博弈模型作为分析工具,分析美国长期以来金融调控的内在机制,旨在揭示美国金融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的某种客观规律,以之为我国金融健康发展和改革提供借鉴。
- 邱询旻杨敏于菁
-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调控机制进化博弈
- 省际贸易壁垒与技术效率:一个研究综述被引量:1
- 2009年
- 对省际贸易及技术效率的研究是当前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区际(省际)贸易壁垒及技术效率现状进行整理、分析,追踪研究最新进展,发现研究不足,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 姚伟峰邱询旻杨武
- 关键词:省际贸易壁垒技术效率
- 中国企业产权结构对技术效率影响实证研究被引量:7
- 2008年
- 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劳动力结构对技术效率变化的具体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企业产权结构是影响技术效率的重要因素,中国国有经济比重过高制约了技术效率的提高,支持了继续发展非国有经济的观点。
- 姚伟峰邱询旻杨武
- 关键词:企业产权结构随机前沿模型技术效率
- 以加入WTO为契机 为实现“中华世纪”而奋斗
- 2002年
- 在 2 0世纪 90年代复杂的国际环境中 ,江泽民主席稳定了中国局势并开拓了中国外交史上前所未有的有利局面 ,与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等建立了密切的经济合作关系 ,使中国顺利加入WT0 ,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奠定了基础。中国现在的中心任务应该是适应网络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 ,建立与先进生产力相适应的制度机制。
- 邱询旻
-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WTO
- 政府应该创造主流化经济———由罗斯福新政中建立麻梭浅滩水电工程的效果推导被引量:2
- 2002年
- 在网络经济时代 ,企业的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看其是否能够创造“主流化”经济。作者创造性地把“主流化”从微观引申到宏观经济领域。对于政府与市场 ,作者不是停留于政府是否干预经济的无休止争论上 ,而是从美国经济发展中 ,具体讲是通过罗斯福新政中建立麻梭浅滩水电工程及其经济社会效果 ,推导出—政府也应该创造和推进“主流化”经济。而且 ,适应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 ,作者提出有必要从迅猛发展的信息网络中 ,从人才的聚合效应上 ,从制度均衡的效果上创造“主流化”经济 。
- 邱询旻
- 关键词:主流化美国经济
- 不良资产证券化现行运作模式及其效应分析
- 2007年
- 一、引言
中国国有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称国有AMC)在2006年处理完政策性不良资产后,便开始了其商业化运营,同年,在国务院的批准和授权下国有AMC逐步开始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目前,关于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主要存在着支持和反对两种观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支持者们认为;
- 邱询旻李珺
- 关键词:不良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业务AMC
- 金融可持续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本文在对目前国内外衡量金融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梳理后,在国家可持续竞争力的基础之上,结合金融发展的特征,以金融场新理论、金融资源理论、金融深化理论为理论基础,创造性的构建出金融可持续竞争力指标体系,以填补目前学术界在该...
- 邱询旻杨敏
- 关键词:金融竞争力可持续发展
- 文献传递
- 以科技成果主流化效应制胜
- 2002年
- 在信息网络经济时代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 ,鉴于中国科技水平的差距 ,笼统地倡导科技创新 ,难以收到实际效果。中国“入世”后将与世界上科技实力雄厚的发达国家竞争 ,这是一场科技实力相差悬殊的不对称竞争。欠发达的中国应该有效利用后发优势 ,急速创造创业家成长的条件和氛围。激发企业家的创造激情和管理才能 ,使之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的功效 ,发现和掌握具备市场价值的科技成果 ,成功地推进市场并形成市场主流化效应 ,以弥补科技研究力量薄弱、科技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的局限 。
- 邱询旻杨懿
- 关键词:经济发展
- 中国应对国际战略环境变化的“环中国圈四极战略”被引量:1
- 2009年
- 中国影响和改变国际战略环境主要在于处理好相应国家关系,而环中国圈概念的提出,强调当今影响中国安全和发展最直接的、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是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周边和近海国家。环中国圈战略布局是改变中国国际战略环境的重要战略步骤,其战略部署:包括建造环中国圈"友谊之路",推进俄、中、印自由大市场,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建造四个多功能增长极等,对于国家安全和发展以至于长治久安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 邵祥林邱询旻冯彦明
- 关键词:国际战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