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内镜
  • 4篇胃癌
  • 4篇细胞
  • 3篇食管
  • 3篇内镜检
  • 3篇镜检
  • 3篇酒精
  • 3篇酒精性
  • 3篇肝病
  • 2篇原发性
  • 2篇脂肪
  • 2篇脂肪肝
  • 2篇脂肪性
  • 2篇脂肪性肝病
  • 2篇肾功能
  • 2篇食管静脉曲张
  • 2篇食管曲张
  • 2篇食管曲张静脉
  • 2篇舒肝
  • 2篇舒肝颗粒

机构

  • 25篇泸州医学院附...
  • 3篇泸州医学院
  • 2篇四川省泸州医...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长治医学院附...
  • 1篇沪州医学院

作者

  • 28篇邹义君
  • 13篇李昌平
  • 10篇唐世孝
  • 5篇李小云
  • 4篇毛登明
  • 3篇陈霞
  • 3篇唐川康
  • 3篇杜国莲
  • 2篇彭兰
  • 2篇韩丽英
  • 2篇吴惠如
  • 2篇姜德勋
  • 2篇陈光东
  • 2篇陈永光
  • 2篇邓明明
  • 1篇张俊峰
  • 1篇彭兰
  • 1篇武伟
  • 1篇彭燕
  • 1篇贾红

传媒

  • 12篇泸州医学院学...
  • 3篇重庆医学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中国肛肠病杂...
  • 2篇四川医学
  • 1篇长治医学院学...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年份

  • 3篇2009
  • 2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5
  • 3篇1988
  • 1篇1987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镜诊断老年人胃癌253例分析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胃癌的特征及内镜检查并发症。方法 :对内镜诊断的 2 5 3例老年人胃癌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老年人胃癌占同期胃癌的 31.5 % ,占老年人胃部疾病的 7.4% ,临床表现主要为不规律上腹痛、食欲减退、消瘦、吞咽梗阻、贫血等 ,部位以贲门及胃底部多见 (34 .8% ) ,组织学分型以低分化腺癌最多 (44 .3% ) ,老年人内镜检查易发生心脏并发症。结论 :有上腹症状的老年人内镜检查指征应放宽 ,检查时尤其要注意贲门胃底部 ,对有心脏疾病的患者指征应严格掌握。
唐世孝王文兵武伟李小云邹义君
关键词:胃癌内镜诊断老年人病例分析
血清巯基蛋白酶抑制肽C诊断肝硬化肾受损的价值
2006年
探讨血清巯基蛋白酶抑制肽C(CysC)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肾受损的诊断价值。根据24h肌酐清除率(Ccr)将92例肝硬化患者分为肾功正常组、代偿组和肝肾综合征(HRS)组;上述所有患者均检测血肌酐(Scr)、CysC和Ccr;CysC采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PETIA)。结果显示血清CysC的浓度在代偿组和HRS组明显高于肾功正常组(P<0.001);而Scr的浓度在代偿组和肾功正常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HRS组Scr的浓度明显高于代偿组和肾功正常组(P<0.001);Ccr与CysC和Scr呈负相关(r分别为-0.780和-0.699,P<0.01)。说明血清CysC的测定对肝硬化患者肾功能损害具有诊断价值,尤其对轻中度肾受损的早期诊断明显优于Scr。
邹义君王烜李晓云
关键词:巯基蛋白酶抑制肽C肌酐清除率肾功能损害肝肾综合征
雷尼替丁(Ranitidine)对13例消化性溃疡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1987年
13例消化性溃疡病人用雷尼替丁治疗,四周后复查,愈合91.6%。治疗前后大、小便,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对比无特殊变化。5例发生头昏(内中2例还有皮疹)及1例腹泻,累计副作用6例(46.2%),不影响继续用药,治疗结束后很快消失。
姜德勋张运维官子云邹义君
关键词:近期临床疗效消化性溃疡雷尼替丁肾功能血常规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体会被引量:1
1999年
唐世孝杜国莲毛登明邹义君
关键词:胃癌内镜检查
舒肝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PPAR-γmRNA的影响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
李昌平郭睿陈霞邹义君
关键词: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药物治疗
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治疗致腹水增加26例
2004年
彭兰李昌平邹义君陈永光
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套扎腹水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附六例报告
1988年
本文报告6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并就其发病情况、病理类型、预后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讨论。
陈光东邹义君
关键词: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病理类型发病情况
大肠癌临床趋势性变化研究(附941例临床分析)
2004年
为探讨大肠癌的临床趋势性变化,对1979年1月至2003年8月经内镜检查和病理证实的大肠癌94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确诊时间先后分为两组,1组(1979年1月至1991年12月)312例,2组(1992年1月至2003年8月)629例。按照大肠癌内镜检出率、临床表现、部位、组织学类型及患者发病年龄、性别等进行统计对比。大肠癌内镜检出率2组(8.4%)高于1组(6.3%)(P<0.05);发病平均年龄2组62.3岁明显高于1组54.2岁(P<0.05);贫血和腹部肿块发生率逐渐增加(1组分别为4.5%,6.4%低于2组的8.3%,13.2%),而便血逐渐减少(1组88.5%高于2组78.4%)(P均<0.05);右侧结肠癌2组(30.2%)高于1组(18.3%),而直肠和乙状结肠癌1组(68.9%)高于2组(57.1%)(P均<0.05);分化型腺癌1组(62.9%)高于2组(48.9%),低分化腺癌2组(21.8%)高于1组(8.7%)(P均<0.05);大肠癌男女之比两组接近。结果表明,大肠癌的内镜检出率逐年升高,发病年龄逐年增大,贫血和腹部肿块增加,便血逐年减少,右侧结肠癌逐渐增加,直肠和乙状结肠癌逐渐减少,男女之比改变不大,分化型腺癌逐年降低,低分化腺癌逐年上升。
唐世孝邹义君陈永光李小云
关键词:大肠癌内镜检分化型腹部肿块低分化腺癌乙状结肠癌
AFP联合AFU、GGT-Ⅱ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1995年
为探讨肝癌标志物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对32例原发性肝癌息者AFP、AFU、GGT-Ⅱ进行了同时检测.结果显示,单项检测GGT-Ⅱ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度和持异性最高(P<0.05),单项检测AFU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几乎与AFP相似,在联合检测中以AFP+AFU或GGT-Ⅱ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均较佳,而AFP+AFU+GGT-Ⅱ三项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特异性较高,但敏感度较低.在AFP阴性的9例原发性肝癌中,单项检测AFU和GGT-Ⅱ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仍以GGT-Ⅱ最佳,二者联合检测时(AFU+GGT-Ⅱ)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为66.7%和99.6%,阳性预测值可为100%.提示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邹义君李昌平杜国莲王开正唐世孝王健温先勇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AFPAFU
早期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研究
2003年
为探讨早期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以内镜发现并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大肠癌64例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早期大肠癌84.4%位于乙状结肠以下;大体形态为:Ip型21例,Ips型8例,Is型16例,Ia型7例,Ⅱa+Ⅱc型9例,Ⅱc型3例。Ip,Ips,Is,Ⅱa型病变多为m癌,而Ⅱa+Ⅱc、Ⅱc型病变多为粘膜下(sm)癌;14例sm癌中出现3例淋巴结转移(21.4%);组织学类型以高分化腺癌最多(44例,占68.8%),其次为中分化腺癌(14例,占21.9%);内镜下切除粘膜(m)癌14例,均无复发,手术治疗50例,2例sm癌复发。结果表明,早期大肠癌l临床病理特点为:以Ip,Ips,Is,Ia型多见,且多为m癌,Ⅱa+Ⅱc,Ⅱc型病变少见,但多为sm癌;以高分化腺癌最常见,多为m癌,中低分化腺癌少见,多为sm癌;淋巴结转移仅出现在sm癌;m癌内镜治疗效果好;Ⅱa+Ⅱc,Ⅱc型癌,sm癌,分化较差的癌,有淋巴结转移者,应行根治性手术。
唐世孝唐川康李小云邹义君
关键词:大肠癌病理特点手术治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