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文
- 作品数:18 被引量:162H指数:8
- 供职机构:山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官山白颈长尾雉活动区域海拔高度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4
- 2007年
- 2005年7月至2006年12月,采用无线电遥测的方法在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对5只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的活动区域进行了跟踪监测,结合GIS技术和样方法分析其活动区域的海拔高度随季节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海拔400-600m为白颈长尾雉全年最适活动带,其主要活动区域的海拔高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夏秋季最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水源是其冬季喜欢在低海拔区域活动的最主要原因;而距林缘距离、灌木数量、灌木种数、灌木盖度等与增加食物丰富度和隐蔽度相关的因子是促使它们在春季和夏秋季倾向于在高海拔区域活动的主要因素。
- 徐言朋郑家文丁平蒋萍萍蔡路昀黄晓风姚小华徐向荣余泽平
- 关键词:SYRMATICUS
- 对分课堂模式下的资源加工学课堂教学改革被引量:3
- 2017年
- 针对资源加工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通过改革,激活了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有了较大提升。
- 马玉文任京成刘家弟郑家文
-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 白颈长尾雉空间生态学研究——栖息地、分布、密度与集合种群
- 1999~2003年,在浙江省开化县境内调查了白颈长尾雉栖息地斑块及斑块内该雉的分布情况。研究白颈长尾雉栖息地丧失与片段化,以及斑块特征与种群分布、相对密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入集合种群理论构建分析开化县白颈长尾雉集合...
- 郑家文
- 关键词:白颈长尾雉空间生态学集合种群
- 环境生态学教学改革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11
- 2011年
- 本文对环境生态学教学改革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做了详细的分析,并结合课程建设实践,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指出了下一步课程建设的方向。
- 牛晓音郑家文刘家第
- 关键词:环境生态学教学改革
- 滇池双龙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侵蚀与土壤养分分异被引量:15
- 2014年
- 在滇池双龙流域选取耕地、撂荒地、草地和林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分别取0~40 cm土壤样品,测定样品中的137Cs比活度及w(TN)、w(TP)、w(TOC),同时根据土壤有机质中δ13C(稳定性碳同位素丰度)的剖面分布特征,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该流域土壤侵蚀程度、土壤养分分异及有机质来源和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耕地、撂荒地、草地和林地土壤的137Cs比活度分别为0.65、0.21、3.92和0.61 Bqkg,土壤侵蚀模数大小表现为耕地>撂荒地>林地>草地.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剖面w(TOC)、w(TN)和w(TP)的平均值差异显著(P<0.001);w(TOC)表现为草地>林地>耕地>撂荒地,w(TN)表现为草地>耕地>林地>撂荒地,w(TP)表现为耕地>草地>林地>撂荒地;各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剖面养分质量分数均随土壤深度增加呈降低趋势.3耕地、撂荒地、草地和林地土壤的δ13C平均值分别为-22.28‰±1.49‰、-23.29‰±0.24‰、-26.32‰±0.25‰和-25.94‰±0.22‰,推断该区域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生C3植物.土壤剖面δ13C的变幅差异反映了土壤有机质分解程度的强弱,δ13C变化规律表现为耕地>林地>草地>撂荒地.4土壤侵蚀模数越大,w(TOC)和w(TN)越低,草地和林地土壤侵蚀程度较低,土壤养分流失量较小,更有利于土壤质量的改善和流域水环境的保护.
- 牛晓音王延华杨浩郑家文吴姗姗谢标
-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侵蚀土壤养分稳定性碳同位素
- 人工湿地运行过程中有机物质的积累被引量:43
- 2002年
- 研究了杭州西湖边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生态工程经一年多运行后有机质的积累情况 ,同时测定了基质的孔隙度和水力传导性。结果表明 ,人工湿地在运行一年后总有机质积累达到 0 .65 8kg/m2 ,60 %有机质积累主要在 0~ 1 0 0 mm。湿地上、下池有机质积累有明显差异 ,且随着基质中的深度和离入水口的距离都呈下降趋势。两池中下层孔隙度均高于上层 ,并存在显著差异。有机质积累对水力传导性和净化效果均有一定影响 。
- 牛晓音樊梅英常杰徐青山郑家文葛滢
- 关键词:孔隙度水质净化人工湿地
- 白鹇种群分布与栖息地斑块特征的关系被引量:23
- 2006年
- 为了解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种群分布与栖息地斑块特征之间的关系,于1998年9月至1999年8月在浙江省古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及其外围地区对白鹇种群进行调查.通过羽迹法调查并估计斑块内局部种群数量的相对大小,分析斑块内植被及景观特征对斑块占有及种群相对密度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斑块面积、总盖度、乔木层盖度和灌木层高度等对斑块内有无白鹇出现影响显著,斑块面积大、总盖度及乔木层盖度高、灌木层高度高的斑块内白鹇出现率高,斑块面积大则局部种群的相对密度也大,两者间呈极显著正线性相关.
- 郑家文丁平徐肖江夏贵荣
- 关键词:白鹇种群密度
- 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科学类课程群中Seminar教学的价值体现被引量:2
- 2017年
- 在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科学类课程群教学中引入Seminar教学法,通过优化知识体系、改进教学及实验方法、创新成绩评价方式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了"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的双向互动教学模式,使Seminar模式在课程群教学中的功能价值得到了体现,同时针对Seminar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应用建议。
- 牛晓音郑家文郑兆青费杰安久涛
- 关键词:环境工程课程群
- 山东省突发性环境污染应急监控管理系统数据库建设
- 本文论述了基于MAPINFO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思路和实现方法,它包括建设的必要性,建库前的准备工作,GIS平台的选择,系统数据库的设计,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采集,数据库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最后详细介绍了系统所实现的...
- 李涯丽郑家文宋振柏
- 关键词:空间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环境污染
- 文献传递
- 菩提子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作用被引量:11
- 2010年
- 研究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的菩提子(Coixlacryma-jobi Linn.)生长及其对氮、磷的吸收动态,并探讨了收割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吸收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夏秋季节,特别在8月,菩提子可获得较高的生物量和氮、磷累积量,因而净化贡献最大;从植物体饲用价值看,适当增加收割次数可使菩提子中氮、磷含量高,但收割次数过多,并不利于菩提子对污水的净化及氮、磷的积累。综合考虑,在菩提子整个生长期,应在8月进行全面收割,收割次数以2~3次为宜。
- 牛晓音葛滢常杰郑家文刘家第
- 关键词:人工湿地污水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