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维超

作品数:9 被引量:119H指数:7
供职机构: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栖息
  • 3篇栖息地
  • 2篇多样性
  • 2篇栖息地选择
  • 2篇金丝猴
  • 2篇川金丝猴
  • 1篇大熊猫
  • 1篇地形
  • 1篇行为谱
  • 1篇盐场
  • 1篇药用
  • 1篇药用植物
  • 1篇药用植物资源
  • 1篇植物
  • 1篇生境
  • 1篇生境适宜性
  • 1篇生境适宜性评...
  • 1篇牲畜
  • 1篇四姑娘山
  • 1篇鸟类

机构

  • 9篇唐家河国家级...
  • 4篇绵阳师范学院
  • 3篇西华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四川省野生动...
  • 1篇生态环境部南...

作者

  • 9篇郑维超
  • 6篇谌利民
  • 4篇陈万里
  • 4篇官天培
  • 3篇黎大勇
  • 2篇宋延龄
  • 2篇胡杰
  • 2篇杨陈
  • 1篇雍凡
  • 1篇郝建锋
  • 1篇姚小兰
  • 1篇龚明昊
  • 1篇王杰
  • 1篇李晟
  • 1篇李艳红
  • 1篇胡刚
  • 1篇肖俊
  • 1篇仇剑

传媒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动物学杂志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四川动物
  • 1篇四川林业科技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及多样性特征分析被引量:21
2019年
为探究四川盆地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分布状况及保护现状,为该区药用植物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于2014至2017年采用覆盖全区的野外样线实地考察、照片收集、走访和查阅文献等方法,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唐家河保护区药用植物130科399属602种,其中蕨类植物17科26属36种,裸子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物110科370属563种。在种属构成多样性上,寡种科(2~5个种)优势明显,占总科数的40.77%,共有165种,占总种数的27.41%;单种属有284属,占总属数的71.18%。(2)在生活型多样性上,草本药用植物占有明显的优势,共有450种,占总种数的74.75%。(3)全草(全株)类、根与根茎类是唐家河药用植物的主要药用部位。(4)唐家河药用植物在植物区系上表现为以温带分布为主。研究表明:唐家河保护区药用植物种类丰富,药用植物生活型、部位、功效等类型多样,具有科研、保护和利用价值。
魏俊郑维超杨陈张潇月姚小兰谌利民郝建锋
关键词: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生境适宜性评价被引量:13
2021年
生境适宜性评价是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基础。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栖息于温带森林的、中国特有的珍稀灵长类动物。位于岷山山系的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川金丝猴的重要分布地之一,但涉及该地区川金丝猴的生境信息却较缺乏。运用最大熵(Maximum entropy,MaxEnt)模型对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不同季节的生境适宜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四个季节的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AUC)值均超过0.8,说明模型预测结果较好。结果显示:(1)影响不同季节川金丝猴分布的主要因子是海拔、河流和道路。(2)川金丝猴的适宜生境面积存在季节性变化。其中,春季的适宜生境面积最大,为233.94 km^(2),占全区面积的58.48%;夏季的次之,为192.75 km^(2),占48.19%;秋冬季的适宜生境面积相对较低,分别为145.54 km^(2)(占36.39%)和142.63 km^(2)(占35.66%)。(3)川金丝猴的适宜生境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垂直变化。研究揭示保护好完整的森林植被带对川金丝猴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尤其要重视对人为干扰较强的低海拔生境的保护。
白洢露李艳红郑维超陈万里谌利民黎大勇胡杰
关键词:川金丝猴生境适宜性
基于PAE编码的岷山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行为谱被引量:7
2016年
2015年3月至11月,在位于岷山山系的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香坝区域,以"姿势—动作—环境"(Posture-act-environment,PAE)为轴心,以行为生态功能为依据的PEA编码系统,对藏酋猴的行为进行分类和系统编码构建PEA行为谱。分辨并记录了藏酋猴的15种姿势,91种动作以及116种行为,描绘了各种行为的相对发生频次与成年雄性、成年雌性、未成年个体、婴幼猴等不同性别/年龄的关系。
肖俊郑维超金贵祥黎大勇
关键词:藏酋猴行为谱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冬季栖息地选择被引量:14
2012年
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的一群(约60只)川金丝猴群采用直接跟踪观察,并结合植物样方调查对该猴群冬季栖息地选择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猴群的活动位点,设置了75个20m×20m的植物样方,测定了12个生态因子(植被类型、乔木的胸径、郁闭度、乔木的高度、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坡形、距水源距离、乔木密度、灌木盖度)。研究发现,冬季猴群主要在海拔2000~2500m、乔木平均胸径11~30cm、乔木平均树高为10~29m、乔木密度为20~40棵/20m×20m之间的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阳坡中活动,还偏好在郁闭度为25%~49%、坡度为6°~20°、坡形为凸坡和复合坡、坡位为脊中部和下部、距水源距离0~300m的生境中活动。研究表明,冬季的食物资源、气候条件是影响川金丝猴群栖息地选择的主要生态因子。
郑维超黎大勇谌利民胡刚陈万里胡杰
关键词:川金丝猴栖息地选择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被引量:9
2017年
了解鸟类资源状况、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是后续开展长期鸟类监测的工作基础.通过样线和网捕环志调查并综合之前的访问调查记录,在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发现鸟类313种,分属于16目57科.从居留型看,留鸟182种,候鸟109种(其中夏候鸟90种、冬候鸟19种),旅鸟及迷鸟22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6种,二级保护鸟类42种.鸟类分布型共有13种,以东洋型(76种鸟)和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68种鸟)为主.各类生境中的鸟类多样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常绿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农田,亚高山针叶林,高山灌丛与高山草甸.总体上,唐家河保护区鸟类特有种和受保护物种较多,群落结构与生境关系密切,生物多样性随着海拔的上升而缓慢下降.
谌利民王杰郑维超雍凡杨陈
关键词:鸟类区系群落结构多样性迁徙
基于地形的牲畜空间利用特征及干扰评价——以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被引量:14
2019年
地形是栖息地的基本要素,从地形评价动物的空间利用特征能够掌握动物的分布规律并进行预测。为掌握保护区内牲畜的空间利用特征,并评价它们对主要保护动物的潜在影响,我们于2018年5–11月调查了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牛和马的分布,并结合红外相机监测结果及历史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虽然两种牲畜均偏好低海拔、低坡度、光照良好(半阳坡、阳坡)、距水源近的栖息地,但它们在地形利用上存在显著差异;(2)牲畜活动最频繁的三条沟分别是竹根岔右一支沟、竹根岔正沟和大窝凼洋洞沟,且呈现不同的干扰特征;(3)基于监测数据,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tibetana)可能是保护区内最易受牛马活动威胁的保护动物。红外相机监测结果显示,羚牛沿海拔分布现状可能是回避牲畜密集区域的结果。基于本研究,我们建议:(1)保护区重点关注竹根岔(右一支沟、正沟、白沙沟)、大窝凼(洋洞沟、外侧坡)两个核心区的牲畜活动情况,并尽快针对放牧采取措施。例如,持续监测重点干扰区域牲畜的种群数量和空间分布趋势。(2)严格限制牲畜继续向高海拔栖息地入侵。(3)管控放牧投盐等干扰的发生频率。(4)加强执法力度,防止牲畜对保护区带来的干扰持续和扩大,威胁物种安全。
陈星赵联军胡茜茜罗春平梁春平蒋仕伟梁磊郑维超官天培
关键词:海拔栖息地放牧大熊猫国家公园
小麂秋季利用人工盐场的节律被引量:14
2015年
舔食盐分是野生动物的常见习性,但针对具体物种的研究较少。我们于2013年秋季(9~10月份)利用4台红外触发相机在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小麂(Muntiacusreevesi)利用人工盐场的时间格局进行了初步研究。共收集照片记录398条,其中可鉴别性别的记录288条。结果显示,小麂日均访问盐场(12.97士2.14)次,舔盐高峰出现在8:00~9:00时以及14:00~16:00时,低谷分别出现在2:00时、6:00时以及21:00~23:00时。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小麂对距离公路较远的盐场访问次数显著高于近公路盐场[远离公路盐场(10.86±2.25)次,近公路盐场(2.10±0.58)次,t=3.77,P=0.001]。不论以全天统计抑或按照不同时间段(上午、下午和夜间)分别统计,雌雄两性对盐场的利用强度均无显著差异。我们仅发现在13:00~17:00时,雄性访问盐场的强度显著高于雌性(t=-2.47,P=0.048),且在13:00~14:00时和15:00~16:00时出现两次访问高峰。我们推测性别间的活动节律差异、体型差异以及雄性的干扰,均可能是雌性在下午时段降低盐场利用的原因。人为活动对离公路近的栖息地干扰较强,因而影响了小麂对栖息地的利用,使小麂回避靠近公路的盐场。因此,我们建议自然保护区在选择盐场位置时应考虑人为干扰因素。
官天培龚明昊胡婧仇剑谌利民陈万里郑维超宋延龄
关键词:小麂节律
四川羚牛春季地形选择特征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地形是动物栖息地中非常稳定的环境因素。了解有蹄类特殊时期对地形的偏好,既有助于揭示动物行为策略形成的机制,又有助于我们实施保护和管理。本文对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tibetana)春季地形选择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数据来自于4只佩戴GPS无线电颈圈的羚牛3月中旬至4月中旬的定位数据。通过对羚牛活动位点与可选择地形的7个地形因素(坡度、坡向、坡位、海拔、地形起伏度、距峭壁距离、距山脊距离)的比较分析,发现羚牛在春季对地形存在选择。通过因子分析发现,影响羚牛春季地形选择的因素可以分为地形复杂度因子(坡度、地形起伏度),反捕食因子(海拔、距峭壁距离)和坡位因子(坡位)三类因素。与可供选择地形相比,羚牛利用的地形更偏离峭壁或陡坡、坡度更缓、海拔更低、明显偏离山脊、地形起伏程度较低。羚牛显著倾向于选择平坡和中位坡,且主要选择阴坡和阳坡。雌雄个体在7个地形因素的偏好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但雌性在距离峭壁和距离山脊的距离以及坡位的选择上与可供选择地形均无显著的差异。
官天培谌利民郑维超陈万里宋延龄
关键词:栖息地选择
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初步调查被引量:28
2018年
物种的分布与多度对我们理解生态过程、实施保护管理以及评估全球变化的影响都非常重要。2017年5–12月,我们按照公里网格在四川省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布设60台固定位点红外相机,调查了保护区内主要沟系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本次调查累计11,013个相机工作日,共拍摄到31种兽类和鸟类,隶属7目18科,包括5种国家一级和10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易危(VU)和近危(NT)的野生动物分别有2种、5种和3种。其中,相对多度指数居于兽类前五位的是毛冠鹿(Elaphoduscephalophus)、水鹿(Rusa unicolor)、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野猪(Sus scrofa)、猪獾(Arctonyx collaris);相对多度指数居于鸟类前五位的则是血雉(Ithaginiscruentus)、白马鸡(Crossoptiloncrossoptilon)、大噪鹛(Garrulaxmaximus)、雉鹑(Tetraophasis obscurus)和灰头鸫(Turdus rubrocanus)。由于局域性气候、植被类型和地形结构的不同,使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毗邻的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存在动物群落结构的差异。本调查初步掌握了四姑娘山保护区内大中型兽类和林下活动鸟类的种类组成和相对多度。
胡茜茜郑维超李佳琦李晟杨晗陈星官天培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横断山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