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名扬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复合材料
  • 4篇复合材
  • 3篇英文
  • 3篇炭复合材料
  • 2篇微观结构
  • 2篇力学性能
  • 2篇化学气相
  • 2篇化学气相渗
  • 2篇力学性
  • 1篇载气
  • 1篇致密
  • 1篇致密化
  • 1篇致密化工艺
  • 1篇受流
  • 1篇受流器
  • 1篇炭基
  • 1篇炭基复合材料
  • 1篇钴粉
  • 1篇锡粉
  • 1篇纤维

机构

  • 4篇北京航空航天...

作者

  • 4篇罗瑞盈
  • 4篇郝名扬
  • 3篇杨威
  • 3篇侯振华
  • 2篇向巧
  • 1篇李进松
  • 1篇许怀哲
  • 1篇王宇清
  • 1篇张铀

传媒

  • 3篇新型炭材料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纤维种类对炭/炭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英文)被引量:8
2014年
采用6 K的预氧丝和炭纤维制备预制体,通过化学气相渗积制备炭/炭复合材料。通过偏光显微镜、拉曼光谱、纳米硬度和三点弯曲等手段研究其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预氧丝复合材料的基体为暗层和粗糙层炭,厚度分别为1.4-2.6μm和10.2-11.6μm;而炭纤维复合材料的基体为光滑层和粗糙层炭,厚度分别为8μm和4.4μm;预氧丝纤维的模量和硬度明显小于炭纤维,同时基体的模量和硬度随消光角的增加而降低;低模量的基体和纤维导致预氧丝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弯曲强度和模量分别降低了14.5%-24.2%、9.7%-19.8%、7.3%-15.4%和15.1%-18.6%;但其韧性指数却提高了224%-235%,这是高含量的粗糙层炭和纤维的石墨化收缩所致;同时提出了一个三单元复合模型用来模拟复合材料的拉伸模量,模拟误差小于9.9%。
郝名扬罗瑞盈向巧侯振华杨威商海东
关键词:微观结构力学性能
载气对炭/炭复合材料沉积速率、体密度和微观结构的影响(英文)被引量:2
2015年
分别采用H2和CO2作为载气,CH4为前躯体,通过等温化学气相渗积制备炭/炭复合材料,通过偏光显微镜、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对材料微观结构表征以及渗积过程密度变化,研究载气对沉积速率、体密度和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渗积前50 h,CH4-H2体系的沉积速率明显大于CH4-CO2体系,但在其余渗积时间里,CH4-H2体系的沉积速率小于CH4-CO2体系。当载气从H2变成CO2时,复合材料的体密度从1.626 g/cm3增加到1.723 g/cm3,最大径向密度梯度从0.074 g/cm3减小到0.056 g/cm3。同时,基体炭从纯的粗糙体炭转变为杂化粗糙体炭含有过度生长锥,且平均石墨化度从62.7%下降到50.8%。这些显著的变化是由于CO2的氧化作用降低了表面沉积速率,却没有降低孔内沉积速率,同时大量的缺陷形成于层状石墨烯结构中导致形成过度生长锥,降低了热解炭织构。
侯振华郝名扬罗瑞盈向巧杨威商海东许怀哲
关键词:微观结构载气
炭基体种类对炭/炭复合材料内耗行为的影响(英文)被引量:4
2016年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I)和化学气相沉积与先驱体转化结合(CVI+PIP)的方法,制备了三种不同炭基组织结构的炭/炭复合材料。三种基体分别是光滑层基体(SLC)、粗糙层基体(RLC)和混合双基体(DMC)(过度生长锥基体+呋喃树脂炭基体)。对这三种复合材料样品进行微观组织结构和动态力学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内耗主要来源于炭基体缺陷的运动、纤维/基体界面的滑移和炭平面的滑移。复合材料的内耗对于温度和振幅变化非常敏感,但频率的变化对复合材料的的内耗影响不大。混合双基体具有最高的缺陷密度和最高的内耗,粗糙层基体具备较完美的炭平面和最低的内耗。炭基体的微观组织结构是影响内耗的关键因素,由于光滑层基体、粗糙层基体和混合双基体的微观结构的区别,导致在不同基体中出现了不同的内耗行为。在室温状态下,基体中缺陷和纤维/基体的界面的运动可能是影响内耗的主要因素,随着温度的升高,内耗的贡献可能主要来源于炭平面的滑移,而且我们还发现动态模量与缺陷密度存在一定关联。
杨威罗瑞盈侯振华张铀商海东郝名扬
关键词:致密化工艺力学性能内耗
受流器滑块用炭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受流器滑块用炭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是以石墨、活性炭两者的混合物作为基体,两者含量占总组分质量百分比分别为15-30%和20-30%;以铜粉作为导电组分,导电组分含量在总组分中所占的质量百分比为15...
罗瑞盈王宇清郝名扬李进松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