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力

作品数:8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弗赖堡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行政
  • 1篇行政院
  • 1篇异乡
  • 1篇中国人
  • 1篇年青人
  • 1篇专栏
  • 1篇专栏文章
  • 1篇小城
  • 1篇凉水
  • 1篇辽代
  • 1篇美国人
  • 1篇老师
  • 1篇家乡
  • 1篇甲壳虫
  • 1篇故乡
  • 1篇宝藏
  • 1篇不类
  • 1篇仇恨

机构

  • 7篇弗赖堡大学

作者

  • 8篇郭力

传媒

  • 8篇世界博览

年份

  • 5篇2007
  • 3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向老师开火!
2006年
我是教育工作者,又是母亲,在德国生活的这些年里,有关教育的讨论总是格外引起我的关注。德国社会早有对本国教育制度的抱怨,去年年底出版的一本书《教师仇恨录——一个母亲的秋后算账》,使这种怨愤公开化了。
郭力
关键词:仇恨
我们爱我们的森林
2007年
10月下旬,大学冬季学期开学的第一周,本来正是繁忙的时候,又接到一项为国内某省府林业局的考察团做口译的工作。这个一行8人的林业局考察团要访问巴登符腾堡州州行政院的林业处。原来巴登符腾堡.州政府下设四个行政区,每个区都在其中的一个城市设有行政院,行政院又下分财政。
郭力
关键词:行政院
苏黎世的辽代宝藏
2007年
6月下旬一个晴好的夏日,好友芭芭拉驾车,我们俩从德国南部城市弗赖堡驱车前往瑞士的苏黎世,看了—个"辽代文物展"。这个展览的全称为"辽代宝藏,辽——一个被遗忘的游牧民朝代(907~1125年)"。就在博物馆大楼的地下二层里展出。辽,是个什么样的朝代?
郭力
不伦不类“甲壳虫”
2007年
41岁的塞巴斯蒂安·斯柯成了德国万人瞩目的人物。斯柯先生只是德国《明镜》周刊在线编辑部的一个工作人员。斯柯先生之成名是因为他对当代德语发展事业做出的贡献。2006年10月的一期《明镜》周刊上,以"救救德语"为当期刊题,以"德语大甩卖"为文,详细论述了当代德语语言文学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揭示了德语混乱、衰退、受到越来越多的外来语冲击、越来越被不严肃地使用的现实。而斯柯先生也就作为这个混乱语言背景下一名出语幽默的德语卫士被介绍给了德国读者。
郭力
关键词:甲壳虫专栏文章
扔进凉水里
2006年
春节里给国内的好友打电话,孩子自然是少不了的话题。“你女儿今年高中毕业准备干什么?”好友问。“她打算毕业后先不上大学,先做一年社会服务,现在正联系医院呢,她想到医院实习。”“到医院去做什么?”“咳,其实就是打杂的事。年青人了解了解生活和社会嘛。你的孩子呢?”“我们的上大二了。去打杂? 我们孩子才不干呢!现在的大学生都挑着呢,谁去打杂呀!”
郭力
关键词:年青人
阴脸遇阳脸
2007年
在德国人民业大教汉语,学员来源五花八门,常会有些有趣的经历。40岁的索尼亚生物专业毕业,至今还没有正式工作。一次她一脸迷惑地问我,为什么中国人总是面带笑容?她说,她听到过一种解释,说那是因为中国人有求于人。因为有求于人而面带笑容的人总是有的,可是笑一定得有个由头吗?这逻辑让我觉得有意思。
郭力
关键词:美国人
家乡乎?故乡乎?异乡乎?
2006年
今年3月,德国一家华文报纸上登载了一篇华人女作者的文章《谁不说自己的“家乡”好?》。文中所说的”家乡”,指的是女作者与她的德国夫君及女儿搬迁到的离法兰克福不很远的一座仅有2万人口的小城。女作家描述了这座小城的历史、文化现状,这里“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使她在几年的生活之后,打消了当初觉得掉进乡下、远离文化的担忧。因为这里远有千年古教堂,近有州立露天民俗博物馆;最可贵的是,这里的居民待人热情、宽厚……
郭力
关键词:异乡故乡小城
“我称你们为上儒”
2007年
2007年5月11日这一天,对德国西南部城市弗赖堡来说,是一个极普通的春日,市中心的大街小巷繁华如常。行人络绎不绝。在这熙攘都市的一角,弗赖堡大学的一座教学楼里,汉学系的师生们却度过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中国日。这一天,这里举行了第六届汉语桥德国区预赛的比赛。
郭力
关键词:中国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