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媛媛

作品数:15 被引量:105H指数:5
供职机构:临沂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地质
  • 3篇遗址
  • 2篇稻作
  • 2篇稻作农业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剖面
  • 2篇全新世
  • 2篇晚更新世
  • 2篇环境变化
  • 2篇环境演变
  • 2篇黄土
  • 2篇更新世
  • 2篇NDVI
  • 2篇表层沉积物
  • 2篇沉积物
  • 1篇底板
  • 1篇地积累指数
  • 1篇地积累指数法
  • 1篇地球

机构

  • 11篇临沂大学
  • 6篇北京大学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湖南省文物考...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宿迁学院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山东省文物考...

作者

  • 15篇郭媛媛
  • 6篇莫多闻
  • 5篇毛龙江
  • 3篇赵兴云
  • 3篇郭伟民
  • 2篇李拓宇
  • 2篇张翼飞
  • 2篇王海斌
  • 1篇顾海滨
  • 1篇史云飞
  • 1篇孙小荣
  • 1篇张玲玲
  • 1篇李水城
  • 1篇任小林
  • 1篇王守功
  • 1篇张鑫
  • 1篇李敏
  • 1篇吴又进
  • 1篇朱高儒
  • 1篇李翔

传媒

  • 2篇地理研究
  • 2篇地理科学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高教学刊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地球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6
  • 4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便携式的地质勘探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的地质勘探测量装置,其结构包括卡扣、转轴、高清触摸显示屏、卡扣槽、提拉把、下盖、控制面板、主机接口、充电孔、总开关、USB接口、上盖、电极棒、控制芯片,卡扣与卡扣槽相配合,卡扣设有2个并且垂直连...
丁倩郭媛媛王艺霖
文献传递
一种地质勘查用安全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质勘查用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帽檐,所述帽檐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两个支撑杆之间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竖杆的表面设置有缓冲弹簧,...
李敏郭媛媛
文献传递
测绘工程专业流程化项目构建思路与方法被引量:5
2018年
以测绘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提出概念设计、物理实现、平台打造、评价体系"四维一体"的流程化项目构建思路与方法:1.将专业课程按照逻辑划分课程群,运用工程项目教学法(PBL)对课程群进行概念设计,构建流程化项目;2.在设计环节与真实教学环节之间进行映射,提出了流程化项目由设计到物理实现的转换方法;3.围绕物理实现过程中的资源问题,提出了实践教学平台构建思路;4.建立"四三四"多维度评价体系。为理顺测绘工程专业课程间的逻辑关系,打通课程之间的壁垒,传输连贯性的知识链提供了思路与方法。
史云飞张玲玲孙小荣宋福成郭媛媛
沂河临沂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3
2021年
以沂河临沂河段为研究对象,采集15个河流表层沉积物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量并计算6种重金属元素(Cr、Ni、Cd、Zn、Cu、Pb)的质量分数,运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并利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解析其来源.结果表明:(1)除Cr元素以外,其他5种元素质量分数均超过山东省土壤背景值;(2)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6种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Cu、Zn、Ni、Pb、Cr,即研究区中Cd的污染程度最高;(3)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综合生态风险级别为极高生态风险,Cd对综合生态风险系数的贡献比例最高,是最主要的生态风险来源;(4)Cr、Cu和Ni为自然和工业排废复合来源,Zn和Pb来源于工业燃煤和交通污染等人为影响.
陈亦妍郭媛媛吕政霖
关键词:重金属地积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20世纪初以来沂蒙山区森林植被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遥感和树轮的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遥感能够直接反映植被生长信息,但目前观测时间较短;树轮资料可以弥补遥感手段的不足,但往往缺乏与植被生长状况(如植被生产力)的直接关联。已有研究往往计算不同植被指数指标和树轮指数的相关性,并基于此来重建长时间尺度的植被动态信息。但基于相关性所选取的指标在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空间对比研究。以沂蒙山区为研究区,选取能够有效表征植被年初级生产力的生长季NDVI累积值指标,利用Bootstrap法建立了其与树轮宽度的关系,重建了20世纪初期以来植被动态时间序列,并分析了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沂山地区生长季NDVI累积值的多年平均值为7.36,低于蒙山和塔山地区;蒙山地区植被状况呈现好转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植被好转趋势更加明显,而塔山和沂山地区植被无显著变化。小波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动态存在较显著的2 a、4 a或8 a尺度的周期变化,与生长季帕尔默干旱指数及平均温度的周期变化相一致,但干旱指数与植被动态具有更高的相关性。本研究综合运用树轮与遥感技术发展了长时间尺度植被动态时间序列重建方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植被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赵兴云郭媛媛朱利凯田金梅曲晓倩任佳璇李文静卜祥凤王树鑫
关键词:树轮遥感NDVI沂蒙山区
基于MODIS数据的蒙山2001—2016年植被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基于不同波段影像构建的植被指数能够很好的反映植被的光合作用活动和生产力.以蒙山地区为研究区,本文利用250 m空间分辨率、8天合成MODIS地面反射率产品(MOD09Q1)计算了2001—2016年NDVI与植被近红外反射率指数(NIRv),并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近16年来蒙山植被覆盖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⑴蒙山地区NDVI、NIRv的年内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在生长季数值较高而非生长季数值相对较低,并且在非生长季NIRv的波动要比NDVI的波动要小;(2)在年内变化上,NDVI和NIRv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两个指数均在8月份达到峰值;(3)从2001—2016年,NDVI、NIRv值整体呈上升趋势,且东南部上升趋势更明显.本研究客观揭示了区域植被的时空变化趋势,可为该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参考.
丁少文陈亦妍谭丽荣赵兴云郭媛媛
关键词:NDVIMODIS
晋南全新世黄土剖面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21
2013年
通过对晋南地区中梁铁厂全新世黄土剖面常量元素含量分析和粒度、磁化率及光释光年代测定,探讨全新世以来该剖面的化学风化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剖面沉积物的Al2O3、TFe2O3、K2O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三者含量在古土壤层中较高,代表气候暖湿;剖面常量元素含量与UCC对比具有富Ca而贫Na、K的特征;剖面总体处于低等化学风化强度,介于陕西扶风和宁夏彭阳的剖面之间,其中古土壤层处于中等风化强度,Ca、Na大量淋失。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该区全新世以来气候经历了"气候回暖→温暖湿润→气候转凉→持续干凉"的转化过程。1.2-2.5 ka BP期间区域地表流水作用较强,导致了Ca的相对淋失。
李拓宇莫多闻朱高儒王海斌张翼飞郭媛媛
关键词:全新世黄土剖面古环境
澧阳平原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中期环境演变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通过对澧阳平原野外调查,多剖面地层对比分析及岩板垱(YBD)剖面样品的粒度、地球化学元素分析和年代测定,揭示该区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中期环境演变,并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0~6ka B.P.间,澧阳平原由冲沟发育的黄土台地向河湖发育的平原丘岗地貌过渡;气候环境经历了弱暖湿-气候变差-凉湿-波动回暖-暖湿的变化;更新世末至全新世早期稻作农业的出现与该区的环境条件和文化基础密切相关;环境演变也推动了古人类活动范围和聚落特征的变化。
郭媛媛莫多闻毛龙江郭伟民
关键词:环境演变稻作农业
临汾盆地陶寺遗址附近全新世黄土剖面的环境指标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在对临汾盆地陶寺遗址北城墙外全新世黄土剖面粒度、磁化率、Rb/Sr值和CaCO3含量等气候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光释光测年结果和考古学资料,探讨该剖面记录的环境信息及其与文化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全新世早期(10.5~9.6 kaBP),东亚冬季风较弱,风化成壤作用增强,气候由凉干转向暖湿;全新世早中期(9.6~4.9 kaBP),风化成壤作用最强,气候最为暖湿;全新世中后期(4.9~2.5 kaBP),风化成壤作用较之前有所下降,气候较之前温干,但较现今暖湿;全新世晚期(2.5 kaBP)以来,东亚冬季风增强,风化成壤作用较弱,气候较为凉干。暖湿气候期与文化的繁荣发展时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凉干气候期植被的退化可能受气候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影响。
李拓宇莫多闻胡珂王海斌郭媛媛张翼飞任小林
关键词:全新世环境变化临汾盆地陶寺遗址
山东北部地区聚落遗址时空分布与环境演变的关系被引量:33
2013年
利用GIS软件对山东北部地区聚落遗址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双王城剖面沉积环境分析和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聚落时空分布与环境演变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距今8000—5000年间,在气候温暖湿润和海面相对较高的环境背景下,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海拔相对较高(20—200m),地形较为平坦(坡度〈2°)的洪积台地和冲积平原上;西部平原地区由于地势低洼,容易积水而发生水患,因而很少有遗址分布。距今5000年之后,气候暖湿程度降低,海平面持续下降,人类活动范围明显向海扩展;西部低洼地区在气候变干和海面降低的双重影响下,自然环境得到改善,也开始被古人广泛开发利用。这一时期区域文化繁荣发展,逐渐形成社会结构复杂、城邦林立的初期文明。然而距今4000年左右,由于气候变化和洪患灾害加剧,史前文化开始明显衰落。商周时期气候环境趋于稳定,文化发展再次兴盛。北部滨海平原地区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人类适应区域资源环境条件,在早期农业人群难以定居的滩涂地上形成以盐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活动的聚落群。
郭媛媛莫多闻毛龙江王守功李水城
关键词:遗址分布海面变化环境演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