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景恒

作品数:28 被引量:335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0篇土壤
  • 7篇酸沉降
  • 7篇
  • 5篇硝化
  • 4篇氧化亚氮
  • 4篇有机碳
  • 4篇反硝化
  • 3篇设施菜田
  • 3篇水化合物
  • 3篇活化
  • 3篇菜田
  • 3篇N
  • 2篇氮素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玉米
  • 2篇玉米地
  • 2篇碳水化合物
  • 2篇土壤PH
  • 2篇土壤酸化

机构

  • 14篇中国农业大学
  • 12篇中国科学院生...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河北农业大学
  • 4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重庆市环境科...
  • 2篇潍坊科技学院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奥斯陆大学
  • 1篇北京市顺义区...
  • 1篇寿光蔬菜产业...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28篇郭景恒
  • 6篇张晓山
  • 5篇王敬国
  • 5篇朴河春
  • 5篇刘启明
  • 5篇宋贺
  • 4篇曹文超
  • 4篇张逸
  • 3篇陈清
  • 3篇相秀娟
  • 3篇何骞
  • 2篇赵大为
  • 2篇任继鹏
  • 2篇蒋春来
  • 2篇钱诚
  • 2篇王娅静
  • 2篇潘亚男
  • 1篇范明生
  • 1篇李晓林
  • 1篇张瑜

传媒

  • 4篇植物营养与肥...
  • 4篇环境化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土壤学报
  • 2篇地质地球化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土壤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土壤与环境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森林与环境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典型森林小流域酸沉降与土壤相互作用的地球化学过程研究——现场观测和实验模拟
本文依托于IMPACTS(INTEGRATED MONITORING PROGRAM ON ACIDIFICATION OF CHINESE TERRESTRIAL SYSTEMS)项目的常规观测,结合必要的模拟试验,分...
郭景恒
关键词:酸沉降地球化学过程盐基饱和度饱和度指数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应用δ^(13)C值探讨土壤中有机碳的迁移规律被引量:10
2001年
C3 植物与C4 植物具明显的δ13C值差异 ,利用这种特性 ,选取荔波茂兰喀斯特森林边缘处这个C3植物—C4 植物转换生长的地点 ,分别采集森林与农田各三个剖面的土壤样品 ,根据测定其土壤总有机碳。
刘启明朴河春郭景恒魏鲁明余登利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碳同位素
水分和有机肥投入对设施菜田土壤N_2O,N_2和CO_2排放及产物比的影响被引量:8
2018年
以设施菜田土壤为材料,利用Robot自动培养系统研究了有机肥施用和水分变化对N_2O排放和氮素气态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并灌水后显著增加了设施土壤N_2O和N_2的产生(P<0.05),培养一周时N_2O和N_2的排放系数分别为2.23%和14.7%,且N_2O和N_2产生速率均与土壤孔隙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01)。有机肥施用显著增加了土壤CO_2产生速率和O_2的消耗,且土壤呼吸速率与氮素气态(N_2O+N_2)产生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N_2O产物比在有机肥施用后显著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和有机肥均对N_2O产物比有极显著影响,且二者对N_2O产物比有交互效应(P<0.001)。由相对气体扩散系数(RD)和N_2的产生速率,可以初步判定在施用有机肥并灌水的3天内,土壤反硝化作用过程是N_2O排放和氮素气态损失的主导途径。
曹文超宋贺陈吉吉郭景恒陈清王敬国
关键词:氧化亚氮水分日光温室
酸沉降对地表生态系统的影响 Ⅰ.土壤中铝的活化与迁移被引量:22
2003年
土壤中Al的活化与迁移是酸沉降对地表生态系统最突出的影响之一,也是土壤缓冲酸沉降的重要过程。因此土壤中Al的活化迁移过程成为研究和预测地表酸化及其生态效应的关键环节。然而由于土壤系统和Al形态的复杂性,目前的模式并不能充分与实验室和野外的数据相吻合。本文从Al的形态、释放机制和在土壤剖面中迁移过程等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工作进行综述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之上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展望。
郭景恒张晓山汤鸿霄
关键词:酸沉降土壤活化迁移
酸性森林土壤中Ca-H-Al交换过程与铝的溶解机制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华南酸性森林土壤分别在pH值为3.46、4.24和4.84条件下用含不同浓度盐基离子(Ca2+)的酸性浸提液浸提,以查明降水中盐基离子对土壤水中Al和H+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Ca2+浓度的增加,土壤浸出液中H+和Al都有增加的趋势。随着Ca2+浓度的变化,H+和Al有不同的来源:当Ca2+<0.5mmol L-1时,土壤主要通过Ca-H交换机制释放H+,浸出液中Al主要来源于土壤活性铝的溶解;当Ca2+>0.5mmol L-1时,由于Ca-Al交换反应,浸出液中Al随Ca2+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此时H+主要来源于Al的水解反应。浸出液中pH-pAl关系也随pH值(或Ca2+浓度)的变化有显著不同:当浸出液pH>3.7(Ca2+<0.5 mmol L-1)时,浸出液中Al3+活度随pH的变化幅度较小,这可能是酸性土壤中活性铝已显著流失的缘故;当pH<3.7(Ca2+>0.5 mmol L-1)时H+对于Al浓度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故pH随Al3+活度增加而显著降低。因此,降水中盐基离子的增加能够引起土壤水乃至地表水中酸性阳离子(特别是Al)的迅速增加,可能造成对水生生物的突发性影响。
郭景恒张晓山张逸Rolf David Vogt
关键词:盐基离子
土壤原生生物的生态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2024年
【目的】土壤原生生物是指土壤中除植物、动物和真菌以外的所有真核生物,具有明显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多样性特征,是地下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与原核生物(细菌与古菌)和真菌相比,原生生物在土壤食物网中的作用常被忽视。本文系统论述了土壤原生生物的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并综述了土壤养分、水分、pH、温度、重金属、微塑料等因子对土壤原生生物的影响,旨在阐明原生生物对土壤养分转化、土壤食物网和植物健康的生态作用及对主要环境因子的响应。【进展】土壤原生生物的数量、大小与形态各异,且营养级类群多样性丰富,它们可作为光合藻类、微生物捕食者、植物与动物的寄生者,在土壤食物网中扮演重要角色。光合型原生生物除潜在提高土壤氧浓度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储存具有重要贡献。消费型原生生物可通过捕食改变微生物群落,推动土壤微生物环,抑制植物病害,并提高植物性能。寄生型原生生物常被认为对宿主具有负面效应,如改变动物多样性,并引起植物病害。然而,寄生型原生生物对推动养分(如磷)循环也有贡献,且对植物的叶际细菌具有生防功能。总的来看,原生生物推动了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向更高营养级的转移,并在土壤食物网中占据中心位置,发挥着关键生态功能。【展望】未来可从原生生物多样性特征及其维持机制、原生生物与其他土壤微生物或动物(如蚯蚓、线虫等)的互作与代谢关系、原生生物对土壤食物网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贡献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此外,原生生物生防剂的资源开发与应用,将利于缓解土壤与植物农药残留,也对保障土壤健康及其可持续利用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曹文超王娅静宋贺李艳青赵飞徐海成田素波李英杰尹俊慧郭景恒王敬国潘好芹
关键词:原生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功能类群环境因子
设施菜田土壤pH和初始C/NO_3~–对反硝化产物比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设施菜田土壤反硝化作用是N_2O排放和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通过室内厌氧培养试验,在不同p H和初始C/NO_3~–条件下,比较设施菜田土壤反硝化氮素气体排放及产物比的变化特征。【方法】以设施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一定量低浓度的酸碱溶液调节土壤p H分别为酸性、中性和碱性条件,调节后的实测p H分别为5.63、6.65和7.83;同时以谷氨酸钠作为有效性碳,除未添加有效性碳作为对照处理(CK)外,其他有效性碳与硝酸盐(C/NO_3~–)的比值分别调节为5∶1、15∶1和30∶1,三种p H条件下均设置4个C/NO_3~–水平,每个水平3次重复。利用自动连续在线培养系统(Robot系统),在厌氧条件下监测不同处理土壤产生的N_2O、NO、N_2和CO2浓度的动态变化,通过计算N_2O/(N_2O+NO+N_2)指数估算反硝化过程N_2O的产物比。【结果】增加土壤的p H能显著减少设施菜田土壤N_2O和NO的产生量,酸性(p H 5.63)土壤的N_2O、NO产生量峰值在不同初始C/NO_3~–比下均显著高于中性(p H 6.65)和碱性(p H 7.83)土壤(P<0.05)。中性和碱性土壤在高C/NO_3~–下有利于减少反硝化过程N_2O的产生,而酸性土壤条件下差异并不显著。中性土壤条件下增加有机碳含量会降低NO产生量,而在酸性和碱性土壤上有机碳的添加对NO产生量没有显著影响。土壤p H和初始C/NO_3~–比对土壤N_2O的产生有极显著的交互效应(P<0.001)。酸性和中性土壤上添加有机碳能够显著增加土壤N_2的产生速率(P<0.05),且与对照相比,不同p H的土壤添加有机碳后均显著促进反硝化过程中N_2O向N_2的转化。在不同初始C/NO_3~–下碱性土壤的CO2产生量显著高于酸性和中性土壤,同时与对照相比,添加有机碳显著增加了土壤的CO2产生量(P<0.05)。酸性土壤的N_2O产物比在不同初始C/NO_3~–下均极显著高于碱性土壤(P<0.01),且不同初始C/NO_3~–下的土壤N_2O产物比随p H�
曹文超郭景恒宋贺刘骕陈吉吉王敬国
关键词:反硝化N2O
林地变为玉米地后土壤轻质部分有机碳的^13C/^12C比值的变化被引量:10
2000年
为了观察森林生态系统转变为农业生态系统后土壤有机碳的变化,选择贵州喀斯特森林区为研究对象,采集了林地和邻近的玉米地土壤剖面样品,并按土壤密度把土壤样品分级成轻质部分和重质部分。林地和玉米地土壤均为石灰土。玉米地土壤风化相对较强,淋溶严重而贫瘠,并且所返还的植物残留物数量很少。实验结果表明,林地土壤轻质部分的(13C值明显低于重质部分,而玉米地土壤轻质部分的(13C值明显高于重质部分,说明植物残留物首先进入到轻质部分。然而,由于当地的耕作习惯,输入到玉米地土壤轻质部分的玉米残留物的数量很少,只有48%,这是初级生产力低下的主要原因。
朴河春余登利刘启明郭景恒冉景丞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组成的影响被引量:35
2011年
选取河北曲周、北京顺义和山东寿光的成对的农田(小麦-玉米轮作)和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种土地利用方式下DOC的含量、剖面分布以及组成特征。结果表明:与农田相比,菜田表层有机碳(SOC)与全氮(TN)含量上升。其中菜田有机碳含量较农田增加3.16%~47.4%,全氮含量增加3.09%-64.1%。土壤C/N与pH降低。无论是在农田还是菜田,D0c含量均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三地区菜田表层DOC含量平均为农田DOC含量的1.70倍;DOC与SOC成显著正相关关系。两种土地利用方式下,DOC组成中亲水组分(HIM)比例最高,其次为憎水酸性组分(HOA),憎水中性物质(HON)和憎水碱性物质(HOB)的含量最低;菜田中憎水酸性物质比例为19.0%~26.7%,农田憎水酸比例为14.83%~16.42%;寿光地区农田与菜田憎水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可能与寿光莱田土壤较高的SOC含量和较低的pH有关。三地区中菜田中憎水性物质与亲水性物质比例分别为0.30、0.39、0.41,反映了菜田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腐殖化现象。总之,农田转变为菜田后,显著影响了D0c的数量和质量。
田静郭景恒陈海清范明生吕润海魏荔李晓林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碳设施蔬菜
铁作用下土壤氮素化学转化过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4年
土壤中氮素的转化过程是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环节,与当前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密切相关。传统观点认为土壤氮素转化过程须在微生物的参与下完成,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化学过程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相关研究多以铁作为氮素化学转化过程的电子供体或受体,并按照氮素的电子得失与去向将其划分为化学反硝化、化学硝化和化学固定过程。本研究以铁-氮之间氧化还原的耦合过程为基础对土壤中氮素化学转化的相关研究进行综合评述,着重探讨了土壤pH、固相界面、有机物浓度以及氮素水平等因素对该过程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工作提出建议与展望以供后续研究参考。
王娅静刘晶郭景恒
关键词:土壤氮素硝化化学固定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