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骨折
  • 7篇腰椎
  • 5篇手术
  • 5篇疗效
  • 5篇内固定
  • 4篇股骨
  • 3篇失血
  • 3篇术后
  • 3篇椎体
  • 3篇内固定治疗
  • 3篇固定术
  • 3篇关节
  • 3篇粗隆
  • 3篇粗隆间
  • 2篇胸腰椎
  • 2篇腰椎滑脱
  • 2篇腰椎滑脱症
  • 2篇腰椎间盘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机构

  • 20篇佛山市第二人...

作者

  • 20篇郭涛
  • 11篇魏人前
  • 9篇林志勇
  • 5篇邓睿
  • 4篇谢松卿
  • 4篇曹兴海
  • 4篇梁向坚
  • 2篇刘学东
  • 2篇黄凯
  • 1篇张继平
  • 1篇林焕杰
  • 1篇周来贺
  • 1篇周杰
  • 1篇林彩珍
  • 1篇李颖
  • 1篇袁慕荣

传媒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湖南中医学院...
  • 1篇当代医学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新中医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中国骨伤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西部医学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199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植骨材料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观察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植骨材料在治疗腰椎滑脱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的9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椎间融合材料不同分成3组,各32例。A组使用自体骨,B组使用同种异体骨,C组使用BMP人工合成骨,比较3组的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神经功能。结果 A组和C组6、12个月后的椎间隙高度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12个月后的植骨融合率、神经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2个月后的植骨融合率、神经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P人工合成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和自体骨相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林志勇魏人前郭涛邓睿
关键词:植骨材料腰椎滑脱症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和研究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3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8例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对照组35例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比较两组患者在腕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腕关节功能方面试验组优良率为86.8%显著高于对照组51.4%,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并发症(神经损伤、腕管综合征、畸形愈合、肌腱损伤)方面试验组发生率为13.2%,显著小于对照组31.4%,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有助于提高患者腕关节功能及减少并发症,进而增加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应用。
林志勇魏人前郭涛
关键词:切开复位内固定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疗效研究
重度臀肌挛缩症
2002年
谢松卿周来贺郭涛梁向坚
关键词:臀肌挛缩症手术治疗生物力学
影响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因素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分析影响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累及髋关节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5年5月因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采用THA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一定的选择标准,共71例(71髋)患者纳入最终分析。根据既往文献重点将手术时间、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质疏松、髋关节间隙采用AS髋关节放射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radiology index-hip,BASRI-h)评估、血红蛋白下降量等5个因素纳入分析。按隐性失血量将患者分为高隐性失血组(≥480mL)和低隐性失血组(<480mL)。结果患者术后隐性失血量为320~1 450(797.4±446.8)mL,总失血量为950~2 100(1 410.8±497.3)mL,占总失血量的56.5%。高隐性失血组39髋,低隐性失血组32髋;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P=0.013)、髋关节间隙(P=0.014)、骨质疏松(P=0.014)、血红蛋白下降量(P=0.000)导致高隐形失血量,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髋关节骨性强直(OR:5.147,P=0.049)、异体输血量(OR:1.039,P=0.007)及血红蛋白下降量(OR:1.153,P=0.000)与高隐性失血相关。结论隐性失血量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THA后总失血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髋关节间骨性强直、血红蛋白下降量是导致高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
郭涛魏人前黄凯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影响因素
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及BMP人工合成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观察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自体骨、同种异体骨、BMP人工合成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为选择移植替代材料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96例腰椎滑脱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按照1∶1∶1原则随机分为A(采用自体骨)、B(采用同种异体骨)和C组(采用BMP人工合成骨),每组32例;比较3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椎间隙高度和植骨融合率的变化,以及术后18个月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和术后卧床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术后6、9、12、18个月的椎间隙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明显高于B组(P<0.05)。C组的植骨融合率增长较A组和B组快,术后18个月A组和C组的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和C组在每个时间段的融合率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和C组术后18个月神经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P人工合成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与自体骨相当,但BMP人工合成骨术后植骨融合率增长较自体骨快,利于患者恢复。
林志勇魏人前曹兴海张继平郭涛
关键词:自体骨同种异体骨腰椎滑脱症
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椎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7
2016年
目的:观察评价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椎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46例于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行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另取46例无神经症状的患者(对照组)行单纯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6~12个月,观察手术疗效及相关指标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s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手术优良率为25例(54.3%),实验组为39例(84.8%),后者显著优于前者(P<0.05)。对照组术后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老年胸腰段脊椎柱骨折采取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显著,内固定失败率低,可在临床推广试用。
郭涛魏人前邓睿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胸腰段脊椎骨折
DHS、PFNA和Gamma3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失血量分析
目的:探讨DHS、PFNA、和Gamma3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因素,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DHS、PFNA和Gamma3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59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98例,...
林志勇魏人前郭涛
文献传递
经皮椎间孔镜下不同分型与PELD手术疗效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下不同分型与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ELD)手术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11月收治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均行PELD治疗,依据椎间孔镜下观察到的腰椎间盘及其和神经根的关系,将LDH分为压迫型、瘢痕型、钙化型与侧隐窝狭窄型等4种类型。比较不同类型的手术相关指标、腰部及下肢疼痛改善情况、功能受限改善情况、手术疗效。结果4种分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压迫型、钙化型患者腰部VAS改善率显著高于瘢痕型与侧隐窝狭窄型(P<0.05),压迫型、瘢痕型、钙化型患者的下肢VAS评分改善率高于侧隐窝狭窄型(P<0.05),而压迫型、瘢痕型、钙化型三者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压迫型、钙化型的ODI指数改善率显著高于侧隐窝狭窄型(P<0.05);4种分型的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压迫型、钙化型较高,分别为92.68%、94.44%,瘢痕型优良率一般(80.95%),侧隐窝狭窄型较差(62.50%)。结论PELD治疗LDH的效果与经皮椎间孔镜下分型有关。压迫型、钙化型进行PELD治疗后的腰痛及下肢放射痛均显著改善,且功能恢复情况及疗效均较优;瘢痕型下肢放射痛得到有效改善,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疗效良好,但腰痛症状改善程度不佳;而侧隐窝狭窄型疼痛症状改善情况、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疗效均差于上述三者。
林志勇肖隆艺林焕杰郭涛邓睿黄凯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围手术期使用常规剂量氨甲环酸对TLIF术中及术后失血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常规剂量氨甲环酸的使用对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TLIF)术中及术后失血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对2018年1月至12月间初次于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行TLIF的99例患者进行病例对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所有患者在实施TLIF前15min及术后16h内均给予静脉药物点滴。观察组药物为氨甲环酸(TXA),对照组为等剂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单次给予TXA的剂量为1000mg。比较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浓度及术后第5天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6h的引流量、术后17~40h的引流量、术后总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血红蛋白浓度明显高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IF围手术期使用TXA可减少术后伤口引流量,减少了术后失血,从而减少术后贫血发生的机率,同时不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邓睿肖隆艺郭涛林志勇
关键词:氨甲环酸术后引流量
131例股骨颈骨折治疗的临床分析
2003年
目的探讨各种类型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和评价。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自1983年1月~2002年1月收治各型股骨颈骨折患者131例,其中牵引治疗38例,手术治疗93例。结果本组随访时间平均4.5年,牵引治疗组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42.1%(16/38),手术治疗组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83.9%。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牵引治疗。结论对于无手术禁忌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及早手术治疗有助于患者早日恢复功能,缩短治疗时间,减少致残率。
梁向坚郭涛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固定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