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玉生

作品数:48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哲学宗教
  • 20篇文学
  • 5篇艺术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美学
  • 13篇悲剧
  • 8篇道德
  • 7篇实践美学
  • 7篇文学
  • 5篇新实践美学
  • 5篇审美
  • 5篇希腊悲剧
  • 5篇古希腊
  • 5篇古希腊悲剧
  • 4篇形而上学
  • 4篇艺术
  • 4篇文化
  • 4篇教育
  • 3篇视域
  • 3篇伦理
  • 2篇道德观
  • 2篇德教
  • 2篇德性
  • 2篇形而上

机构

  • 48篇黑龙江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作者

  • 48篇郭玉生
  • 2篇卢政

传媒

  • 7篇东方论坛—青...
  • 4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文艺评论
  • 2篇黑龙江社会科...
  • 1篇黑龙江教育(...
  • 1篇外语学刊
  • 1篇语文知识
  • 1篇学术交流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学刊
  • 1篇理论与创作
  • 1篇汕头大学学报...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孝感学院学报
  • 1篇玉林师范学院...
  • 1篇云梦学刊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形而上学时代的形而上美学刍议——兼与李志宏教授商榷
2016年
所谓后形而上学不是反形而上学,不是对形而上学的否定、拒斥和颠覆,而是对形而上学的反思、批判和重构。在后形而上学时代,形而上美学既要直接面对当代审美实践,又要在对当代审美实践反思的过程中保持传统形而上学思辨一以贯之的超越性气质,保留科学形而上学方法一直强调的知识论因素。也就是说,后形而上学时代的形而上美学容纳了现实和历史的规定,同时还有"超验"的高度与"知识"的蕴涵。
郭玉生
关键词:美学研究方法后形而上学
和解:德国古典美学视域中的艺术与道德
2022年
启蒙理性把人从宗教的和形而上学的观念束缚中解脱出来,赋予人极大的自主性与能动性。但主体性原则仍然只是一个片面的原则,它不能恢复传统的宗教和形而上学的社会一体化力量,使分裂和异化了的生活世界重新成为一个整体。面对现代性演进中出现的此类问题,德国古典美学的代表人物康德、席勒、黑格尔等致力于寻求和解的途径,希望在理性的基础上通过审美活动和文学艺术使真善美重新统一起来,由此具体论述了艺术与道德关系问题。康德以审美判断力为基础分析了“美的艺术”的和解功能;席勒指出艺术教育实现了审美自由与道德自由的统一;黑格尔提出了艺术美是伦理实体的感性显现的观点。
郭玉生
关键词:德国古典美学艺术道德和解
后现代语境下存在主义美学的当代意义
2006年
在后现代语境下,存在主义美学日益彰显出它独特的当代意义。存在主义美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从美学角度探讨如何摆脱物欲束缚,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它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现当代艺术的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后现代语境下的艺术作品;存在主义美学提示我们:美学研究要关注社会现实,与现实紧密相连。
卢政郭玉生
关键词:后现代语境存在主义美学
美学概论课程教学中的“三创”教育初探
2007年
本文阐述了在关学概论课程教学中实施"三创"教育的三个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进行"美在创造中"的教育,激发学生的"三创"意识;进行审美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创造人人可为,培养学生的"三创"精神;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出发,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三创"能力.
郭玉生
关键词:美学概论课程教学
伊格尔顿的“文学与道德”观
2021年
伊格尔顿站在马克思主义现实批判的立场,吸收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思想,认为文学运用仪式、表演、修辞、话语等多种手段,建立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实践关系。一方面在言语行为中实现了自身的目的,即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最高的善,另一方面通过读者不断体味文学作品所展示的言语行为,对社会产生道德效应,修复人类生存处境。因此,文学成为了在言语行为中自我实现、自我完成的事件,而道德性是构成文学共相的主要特征。文学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是人类应对和处理现实问题的策略,道德意义在此具有关键作用。伊格尔顿高度评价了亚里士多德的关于“怜悯”与“恐惧”的悲剧观念,但他不同意亚里士多德只是以自我为中心理解德性,认为应该从马克思的观点出发,揭示德性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呈现,具有互惠性。基于此,伊格尔顿运用精神分析学说阐述了当代社会文化语境中悲剧的伦理功能。
郭玉生
关键词:伊格尔顿文学道德
修辞·读者·作者·共导——韦恩·布斯的文学伦理批评思想解读
2021年
韦恩·布斯的文学伦理批评思想发展于当代西方文学批评伦理转向的语境中,克服了传统文学伦理批评单向以先验道德准则审查文本内容的局限性,将修辞纳入文学伦理学的研究范畴,探讨形式技巧与伦理道德的关系,转变了或者认为道德准则高于形式技巧,或者视二者彼此对立的批评观念。布斯细致阐述了修辞的伦理效果以及修辞形式对于作者与读者的伦理价值观交流的关键作用,为文学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探求恰当稳定的连接线索。同时,布斯借鉴了20世纪60年代之后兴起的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新历史主义的批评观念,主张文学伦理批评回归具体的社会语境,进入作者、文本、读者之间平等交流对话状态,由此摆脱了现代文学批评观念的形式主义、唯技巧主义、非道德倾向的弊端,揭示了文学应当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提出文学伦理批评从绝对、武断、枯燥的道德审判转变为理性、负责、有趣的伦理探询,以恢复其在文学批评中的重要地位。
郭玉生
关键词:修辞
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的文化批判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2009年
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所蕴含的文化批判精神指向一切既有的和即将生成的事物,它最主要的批判维度有三:(1)指向尚未生成的可能性的领域;(2)指向现有的造物(包括自然存在物和人的造物)的自在性和异己性;(3)指向主体自身,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自我批判和自我觉醒。由此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从悲剧与政治、经济、历史的多重内在建构关系中阐明悲剧的本质,建构自己的社会批判理论,通过揭示人的存在具有自相矛盾、二律背反的悖论性质,显现社会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空间,从外在的价值批判转向历史的自我批判,实现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思想文化的批判与超越。
郭玉生
关键词:恩格斯悲剧观
衰亡?抑或永恒存在?——现代美学语境中的悲剧走向被引量:1
2006年
现代社会中的悲剧性主要体现在人性的异化方面,但是,无论传统悲剧理论还是现代悲剧观念,即对“悲剧性”的认识,在表现人的本质力量与人的生存困境、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这些根本问题上,却大抵是一致的;悲剧从古典戏剧文体发展到现代美学范畴,是在美学家或艺术家面临现代型社会形态的困境时对感性生存的本体论位置的忧虑、对个体生存实践的自由意义的探索中出现的;人类历史的悲剧性、人生的悲剧性是永恒的,人类的悲剧意识、悲剧精神是永存的,那么作为人类生活审美化超越的艺术就不会失落悲剧的价值理想和追求。
郭玉生
关键词:现代美学悲剧永恒性
实践美学视域中的悲剧与现代性问题
2008年
“现代性”是一个内涵丰富、歧义丛生的概念,不同学科、不同学者往往从不同角度对其加以解释和厘定,使得这一个概念既充满张力又富有弹性,进而为人们展示了现代性可供探讨的广阔空间。那么,究竟何为“现代性”?在总体上可以认为,现代性是指从文艺复兴尤其是启蒙运动以来的西方历史状况与文化精神。对此,可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其一,现代性是一种历史状况,相对于传统陛或前现代性的农业经济、礼俗观念、专制统治及同质、僵化的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而言,现代性是祛蒙睐陛与祛传统性的生活境况。
郭玉生
关键词:实践美学悲剧西方历史文化精神启蒙运动
论王尔德唯美主义艺术道德观
2020年
西方艺术理论的传统形态呈现为他律性特征,艺术的合法性根据不在艺术自身,而在于符合宗教、政治或伦理的要求。在传统社会,艺术承担着道德教化和宗教信仰的功能,形式因素附属于思想内容,审美快感附属于道德教育。自律性或自主性则属于现代艺术理论的特征,艺术自律观念强调艺术存在的合法性根据在于艺术自身,把艺术从服务传统宗教信仰和承担寓教于乐功能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郭玉生辛鑫
关键词:审美快感他律性道德教化寓教于乐道德观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