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恒芳

作品数:40 被引量:158H指数:8
供职机构:内蒙古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化学工程
  • 17篇理学

主题

  • 32篇催化
  • 31篇催化剂
  • 25篇变换催化剂
  • 16篇水煤气
  • 13篇铁系
  • 13篇高温
  • 13篇高温变换
  • 12篇水煤气变换
  • 12篇高温变换催化...
  • 10篇无铬
  • 8篇铁系无铬
  • 8篇煤气
  • 8篇合成氨
  • 6篇NBC-1
  • 6篇CO高温变换...
  • 5篇动力学
  • 5篇一氧化碳
  • 5篇水煤气变换反...
  • 5篇稀土
  • 4篇氧化铈

机构

  • 36篇内蒙古工业大...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北京理工大学
  • 2篇内蒙古工学院

作者

  • 40篇金恒芳
  • 28篇牟占军
  • 17篇刘全生
  • 13篇张前程
  • 11篇刁丽彤
  • 9篇张晓娜
  • 6篇张学同
  • 5篇辛勤
  • 4篇赵福军
  • 4篇贾玉香
  • 3篇孙海龙
  • 3篇王新平
  • 3篇罗运军
  • 3篇刘源
  • 3篇谭惠民
  • 3篇任铁力
  • 3篇张文郁
  • 2篇杨瑞芳
  • 2篇高俊
  • 2篇何润霞

传媒

  • 10篇内蒙古工业大...
  • 5篇工业催化
  • 5篇Chines...
  • 2篇稀土
  • 2篇燃料化学学报
  • 2篇化肥工业
  • 2篇物理化学学报
  • 2篇石油化工高等...
  • 2篇内蒙古工学院...
  • 1篇小氮肥设计技...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精细化工
  • 1篇天然气化工—...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第八届全国青...

年份

  • 3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11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9
  • 4篇1998
  • 2篇1997
  • 6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3
  • 1篇1992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杂多酸的硫化作用被引量:3
1996年
以IR光谱和程序升温硫化方法对近年来催化研究和应用较多的几种杂多酸在H2S作用下的硫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在SiW12、PW12和PMo12三种杂多酸中,PMo12最易发生硫化作用,其两种桥氧比端氧易硫化的倾向也最大.PW12次之.在初始硫化阶段,杂多酸中的部分氧原子在维持其Keggin骨架结构情况下被硫原子取代.在这一条件下硫氧交换是可逆的.对于PMo12,可维持其Keggin结构的温度接近室温,对于SiW12和PW12,该温度在673K~723K之间.当超过这一特定温度时,杂多酸的硫化作用不再可逆,深度硫化作用可能伴随Keggin骨架结构的解体.
王新平辛勤任铁力张文郁金恒芳
关键词:硫化作用杂多酸催化剂
稀土铁基无硫无铬型CO高温变换催化剂的研制被引量:2
2002年
本文以铁和硝酸为主要原料 ,以稀土 (Ce O2 )为主要助剂 ,开发适合大型合成氨厂使用的稀土铁基无硫无铬型 CO高温变换催化剂 ,探讨了稀土 (Ce O2 )的加入量及制备过程中热煮方式、焙烧温度等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牟占军王芳张前程刘全生金恒芳
关键词:稀土水煤气变换合成氨一氧化碳
铁系无铬(NBC-1)型高温变换催化剂 Ⅳ.吸附性能及CO变换反应机理的研究被引量:3
1999年
通过程序升温脱附(TPD)、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及脉冲反应(PSR)等化学物理技术,综合分析研究了铁系无铬(NBC-1)型CO高温变换催化剂的吸附性能及化学反应特性。研究表明,NBC-1型催化剂对H2O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易吸附CO及CO2。
牟占军高筠刘全生刁丽彤金恒芳
关键词:水煤气变换铁系催化剂高温变换
CeO_2表面变换过程的原位红外光谱研究被引量:8
1995年
本文采用原位博氏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CeO2表面的吸附性能及变换反应机理。不同温度下吸附水的结果表明,表面物理吸附水随温度升高逐渐减少。吸附二氧化碳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低温下可以形成单齿状碳酸盐吸附物种,随温度升高此物种逐渐转化为表面碳酸基吸附物种。吸附一氧化碳结果表明表面出现了极少量的甲酸基物种,据此可认为CeO2表面存在微量的表面羟基。随表面温度升高甲酸基物种转化为碳酸基吸附物种。共吸附H2O+CO结果表明CeO2表面在此气氛中可形成大量的甲酸基物种,高温时转化为碳酸基吸附物种。综合研究结果,归纳出了变换反应机理。
胡延平金恒芳
关键词:红外光谱二氧化铈
铁系无铬(NBC-1)型CO高(中)温变换催化剂──工业生产应用研究(Ⅰ)被引量:2
1996年
内蒙古工业大学化学工程系研制生产的铁系无铬(NBC-1)型CO高(中)温变换催化剂经化肥厂整炉装填应用,并分析了该催化剂升温还原及两种工况的操作。操作数据证明NBC-1型催化剂具有易还原、低温活性好、蒸汽消耗低、CO转化率高、变换炉阻力小等特点,能彻底根除铁铬系催化剂中铬组份造成的对生产及使用人员的毒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刁丽彤石俊福牟占军张晓娜金恒芳
关键词:催化剂铁系催化剂合成氨一氧化碳
NBC-1型铁系无铬CO高温变换催化剂上反应机理被引量:2
2001年
通过TPD、TPSR、PSR等手段 ,对NBC -1型铁系无铬CO高温变换催化剂进行了变换反应机理的研究。实验证明 ,H2 O在催化剂活性表面上是化学吸附 ,在表面反应产生H2 的同时也产生了覆盖活性表面的“惰性产物”———表面O·(σ) ,使催化剂的活性表面发生“钝化” ;CO在反应温度下未吸附在催化剂表面而是存在于气相 ,同催化剂表面的表面O·(σ)作用生成CO2 ·(σ) ,CO2 脱附后又使活性表面“更新”。在整个变换反应过程中 ,催化剂实际没有参与反应 ,只是提供能够进行反应的“活性中心”。变换反应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催化剂表面反复“钝化”和反复“更新”的过程。
张前程高筠牟占军金恒芳
关键词:铁系催化剂CO变换反应反应机理程序升温表面反应
助剂及原料对铁基高温变换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03年
本文研究了不同铁铬原料及铜和稀土助剂对铁基高温变换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得出最佳的配方为Fe2O381%、Cr2O38%、CuO8%、CeO23%,在汽气比为0.6的条件下,按国标ZBG74001-89检测,该催化剂在350℃时CO转化率为41.0%.经实验验证,除具有较高的耐热活性以外,该催化剂还具有很好的抗F-T副反应能力.
寇丽杰刘全生高俊何润霞李廷真牟占军金恒芳
关键词:高温变换催化剂铁基低汽气比稀土助剂
铁系无铬型高(中)温变换催化剂及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铁系无铬型高(中)温变换催化剂,可广泛用于氨厂、合成甲醇和制氢装置中的CO变换过程。特点是完全没有铬组分。以锍酸亚铁、硫酸铁或以硫酸亚铁、氯酸钾(氯酸钠)、硫酸为主要原料,以CeO<Sub>2</Sub>(C...
金恒芳刘全生牟占军刁丽彤张晓娜马文平
文献传递
BX型中变催化剂的晶型研究被引量:2
1993年
本文用透射电子显微及衍射技术对比研究了铁铬系中变催化剂(FeCrK)和 BX 型中变催化剂(FeCrCeK)的晶型,发现经稀土调变后的催化剂其晶型主体为 r—Fe_2O_3,而未经稀土调变的铁铬系催化剂晶型主体为α—Fe_2O_3。主体晶型为γ—Fe_2O_3的催化剂比表面积。
胡延平金恒芳
关键词:稀土催化剂晶型
在铁系无铬(NBC-1)型催化剂上 CO 变换反应本征动力学的研究被引量:1
1998年
本文采用等温管式微分反应器,研究了常压下在铁系无铬(NBC-1)型催化剂上CO变换反应的本征动力学。应用参数估值序贯实验设计的原理优选实验点,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幂函数型本征动力学方程的参数估值,获得本征动力学模型。并经F检验,相关指数检验及应用该数学模型进行某厂变换炉催化剂用量的计算,证明了实验数据及数学模型的准确性。
张晓娜牟占军钟杰刁丽彤金恒芳
关键词:动力学催化剂一氧化碳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