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丽旗

作品数:55 被引量:377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增生
  • 15篇乳腺
  • 15篇乳腺增生
  • 13篇中医
  • 10篇综合征
  • 9篇中医药
  • 7篇心理
  • 7篇乳腺增生病
  • 7篇乳腺增生模型
  • 7篇干预
  • 6篇心理干预
  • 6篇中药
  • 5篇预治疗
  • 5篇围绝经
  • 5篇围绝经期
  • 5篇疗效
  • 5篇经期
  • 5篇绝经
  • 5篇绝经期
  • 5篇口服

机构

  • 25篇中国人民解放...
  • 16篇中国人民解放...
  • 9篇江苏省中医院
  • 9篇解放军总医院...
  • 6篇中国中医科学...
  • 5篇解放军医学院
  • 4篇北京中医药大...
  • 4篇北京中医药大...
  • 4篇南京中医药大...
  • 4篇军医进修学院
  • 3篇中日友好医院
  • 3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成都中医药大...
  • 2篇空军总医院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宁夏医学院附...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54篇钱丽旗
  • 17篇李素那
  • 13篇于洋
  • 9篇许芝银
  • 4篇裴晓华
  • 4篇王清华
  • 4篇姜坤
  • 4篇郑彬丽
  • 3篇李曰庆
  • 3篇马建丽
  • 3篇夏仲元
  • 3篇王秋霜
  • 3篇杨丁友
  • 3篇武冰
  • 2篇安秀芝
  • 2篇武冰
  • 2篇潘琳
  • 2篇吴博
  • 2篇李鸿
  • 2篇冷静

传媒

  • 7篇感染、炎症、...
  • 4篇北京中医药
  • 2篇中医杂志
  • 2篇陕西中医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医外治杂志
  • 1篇健康博览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河北中医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国外医学(中...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蛇志
  • 1篇甘肃中医
  • 1篇中国药师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9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2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增生病病因学研究(附363例临床统计分析)被引量:43
1999年
钱丽旗李杰刘奇伦许芝银
关键词:乳腺增生病因学临床统计
利乳康液对乳腺增生模型乳腺的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是乳腺导管和小叶在结构上的进行性和退行性病变,居乳腺疾病发病之首,占育龄妇女的40%,是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生活节奏的增快,其发病率逐年增长,越来越多的患者偏重于保守治疗,中医药...
钱丽旗裴晓华许芝银
文献传递
联合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参芪降糖颗粒、甲钴胺片口服配合艾灸联合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嗣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参芪降糖颗粒,每次3g,每日3次;甲钴胺片每次500μg,每日3次口服;配合外用穴位艾灸(选取双侧足三里、太溪穴、三阴交,艾灸每个穴位5~7min,至皮肤微微泛红,每周3次);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口服参芪降糖颗粒和甲钴胺片,与治疗组相同剂量。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和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变化。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TCSS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差值高于对照组,2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正中神经、腓浅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均升高,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差值高于对照组,2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芪降糖颗粒与甲钴胺片口服配合艾灸联合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嗣神经病变疗效优于单纯口服药治疗。
郑彬丽钱丽旗李素那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艾灸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医药结合心理干预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评价
<正>一、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收集2003年6月~2007年6月来我院和空军总医院、朝阳医院就诊的女性更年期患者300例,年龄在45~60岁之间,按Greene评分法评分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150例,对两组病人详细询...
钱丽旗牛京育高珊赵丹阳
文献传递
补肾疏肝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病及对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补肾疏肝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及对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7月至2022年8月就诊的乳腺增生病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5例。对照组予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治疗,观察组联合补肾疏肝散结汤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乳腺包块、乳腺疼痛、乳头溢液、其他伴随症状)、乳腺超声指标、血清性激素[孕酮(P)、泌乳素(PRL)、雌二醇(E_(2))]水平、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疾病复发率,并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乳腺超声指标、PRL、E_(2)水平均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P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同期复发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疏肝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乳腺疼痛等不适症状,调节血清性激素水平,改善乳腺超声指标,降低疾病复发率,且不良反应较少。
郑昳钱丽旗黄雪陈晓娜于洋
关键词:乳腺增生性激素
疏肝通络方对大鼠乳腺增生血管生成的影响
目的:观察疏肝通络方对乳腺增生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选择未孕雌性Wistar大鼠8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三苯氧胺组、乳癖消组和疏肝通络方大、中、小剂量组,每组12只.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肌注复制乳腺增生模型,...
XIA Zhong-yuan夏仲元LI Yue-qing李曰庆QIAN Li-Qi钱丽旗PAN Ling潘琳LIH ong李鸿
关键词:乳腺增生病动物实验血管生成
益气化瘀通痹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通痹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方法:选取诊治的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夹瘀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治疗,研究组给予益气化瘀通痹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医症候积分变化、腓总神经及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判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感觉减退、肢体疼痛、肢体麻木症状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P<0.05),研究组治疗后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腓总神经与正中神经MCV和SCV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MCV和SCV研究组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7.50%,对照组是82.50%,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化瘀通痹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有助于改善患者中医症候症状及神经功能,疗效肯定。
李素那钱丽旗
小柴胡颗粒治疗经期外感38例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3年
经期外感为妇女在月经前1d或行经期间出现低热、体痛、咽干、乏力等类似外感症状,属于经前期综合征的主要症状之一,并且呈周期性反复发作[1]。其临床表现与一般感冒类似,但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与之又有明显区别,临床容易出现误诊,进而影响治疗效果[2]。2010-10-2012-04,我们运用小柴胡颗粒治疗经期外感38例,并与酚麻美敏片治疗38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李素那武冰钱丽旗郑彬丽
关键词:外感病证月经周期柴胡中医药疗法
乌鸡白凤丸并非妇科全能药
2010年
乌鸡自凤丸是女性朋友十分熟悉的一种中成药,它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具有特殊的疗效,也正因如此,有不少女性朋友把它当成了妇科“万金油”。肚子不舒服了,吃乌鸡白凤丸;白带多了、月经不调了,也吃乌鸡白凤丸:甚至有的女士把乌鸡白凤丸当成美容品,每天吃上几丸……在此要提醒女性朋友,中医是讲究辨证施治的,对症用药才能疗效显著,不能把乌鸡白凤丸当成妇科“万金油”而随意服用。
钱丽旗
关键词:乌鸡白凤丸妇科月经不调辨证施治中成药女性
关于中医非药物疗法及物理疗法治疗运动疲劳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21年
运动疲劳是指运动本身引起的机体运动能力暂时性下降的现象。其产生的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多个身体器官。运动疲劳是疲劳链突然变化所致,疲劳链包含运动时产生的乳酸堆积、血糖下降、肌糖原消耗等环节。大量运动后,代谢废物堆积、能源物质耗竭、有害物质不及时清除等因素导致神经系统紊乱以及组织细胞损伤,造成运动疲劳[1],若不及时缓解疲劳,则可发展为慢性疲劳,表现为长期的疲劳感,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失眠、记忆力下降、肌肉疼痛等症状[2-3]。
黄雪钱丽旗刘竞鹏于洋
关键词:针灸艾灸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