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亦水

作品数:73 被引量:232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6篇艺术
  • 9篇文化科学
  • 6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5篇电影
  • 12篇动画
  • 11篇美学
  • 10篇类型片
  • 9篇文化
  • 9篇科幻
  • 8篇艺术
  • 8篇情动
  • 7篇叙事
  • 7篇中国电影
  • 7篇中国动画
  • 7篇科幻电影
  • 6篇影像
  • 5篇审美
  • 5篇文化表达
  • 4篇电影美学
  • 4篇文化认同
  • 4篇媒体
  • 4篇教育
  • 4篇景观

机构

  • 7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泰山学院

作者

  • 71篇陈亦水
  • 1篇周雯

传媒

  • 12篇电影艺术
  • 11篇当代动画
  • 6篇电影评介
  • 5篇当代电影
  • 4篇电影新作
  • 4篇北京电影学院...
  • 3篇艺术教育
  • 3篇艺苑
  • 2篇文艺理论与批...
  • 2篇艺术学研究
  • 1篇电影文学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民族艺术
  • 1篇艺术广角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齐鲁艺苑(山...
  • 1篇艺术探索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艺术评论
  • 1篇现代传播(中...

年份

  • 2篇2025
  • 8篇2024
  • 6篇2023
  • 7篇2022
  • 9篇2021
  • 6篇2020
  • 8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沉默的克苏鲁:科幻电影中巨物崇拜审美的情动技术
2024年
“克苏鲁”作为银幕上的巨物崇拜审美的情感修辞,一直以科幻类型片中的“沉默巨物”(Big Dumb Objects,BDO)这一科幻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形象所带来的“艺术恐怖”(art-horror)崇高美学形态为内在情动驱力,在内容和形式上主要表现为展现他者与主体关系的非人类生态怪兽巨物、个体-空间的分裂关系的生态景观巨物、(非)人造物与技术崇拜关系的科技巨物这三种类型,文化表达上则基于这些BDO技术图像表露出其所象征的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情动现实,即一种对于资本和技术合谋后的“克苏鲁”巨兽的恐惧,不仅像21世纪经济全球化之前的往常一样吞噬底层,还在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出现之后也有着吞噬技术资本作为其造物主的危险,这种巨物崇拜审美的情动技术值得21世纪20年代的文化工作者深思。
陈亦水鲜怡灵
关键词:情动
《二分之一的魔法》:二分之一的皮克斯动画电影的神话叙事与文化表达
2020年
2020年3月上映的迪斯尼动画工作室的年度首部动画新作《二分之一的魔法》,延续"皮克斯技术+迪斯尼合家欢"的融合模式,在弗莱的神话原型叙事的意义上,将西方神话原型结构与旅途电影类型相结合,最终完成了美式"青春冒险+自我成长"的文化表达,同时也表露出西方神话叙事在好莱坞商业模式下试图对美国主流社会危机的有限修复能力。
陈亦水
关键词:皮克斯动画迪斯尼动画神话叙事文化研究
文艺与政治:意识形态去哪儿了?——以当前文艺作品为中心
2014年
2014年3月27日,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当代文艺批评中心举办第34期"青年文艺论坛",主题是"文艺与政治:意识形态去哪儿了?——以当前文艺作品为中心",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陈亦水主持,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文化国际推广研究所李玥阳、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孙佳山主讲。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所长祝东力,《文艺理论与批评》副主编李云雷以及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内外的近40名青年学人出席了本次论坛。近期的美剧《纸牌屋》等文艺作品向我们展示了当代文艺想象政治方式的一个重大变化:在当前文艺所想象的政治生活中,意识形态的对立趋于消失,而权力斗争则浮出水面。本期论坛以这一现象为中心,讨论了当前文艺作品中的宫斗叙事及叙事逻辑、当下文艺想象政治方式的变化及其成因等问题,揭示了支配文艺想象政治方式的资本逻辑,并对当前文艺与政治关系中的新问题、新症候、新趋势做了针对性的分析。本刊特刊发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陈亦水
关键词:文艺作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政治
《狼行者》:欧洲民间故事里的爱尔兰国族叙事被引量:1
2021年
卡通沙龙工作室“爱尔兰传说三部曲”收官之作《狼行者》,在技术上创新性地构建了“狼视”动画,视觉风格上凸显创作者的反殖民意识,文化上继承了爱尔兰文学生态写作的百年经验,体现了爱尔兰动画师的文化自觉。而影片也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民族文化的某种虚构性,值得当代中国动画工作者深思。
陈亦水
跨域景观中的身份位置——从“北上合拍”华语电影的地域空间看“本土”文化认同被引量:3
2014年
在全球化时代里,台港影人的集体"北上合拍",不仅是两岸三地电影产业的跨域融合,还意味着创作者需要面对各自"本土"文化跨域经验的表达。本文通过考察"北上"香港影人作品中,重返家国的地域空间塑造中的"飞地性"认同,与台湾影人作品里游弋在世界边缘的"在地性"认同之间的差异和相似。同时进一步提出了"北上"跨域合拍过程中存在的创作问题,以及随着两岸三地的文化融合,未来华语电影塑造地域空间的可能性。
陈亦水
关键词:华语电影文化景观文化认同
网络剧艺术的媒介间性与中国流行网剧的艺术褪场
陈亦水
《我爱你!》:中国老年题材电影的突破与审美价值创新被引量:9
2023年
韩延导演的《我爱你!》聚焦老年题材,以外在的喜剧形式,在内容上突破了我国以往老年题材影片的创作模式,构建了老年主体叙述状态,展现对于老年群体关于病痛与阶层叙事的悲剧内核,最后抵达某种老年英雄主义与“老人—动物”的生成审美价值的终极追寻。尽管影片存在结构过于工整、浪漫主义过重等问题,但在业已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的今天,影片在产业票房、艺术审美和文化价值表达等层面仍具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陈亦水
关键词:中国电影老年题材审美价值取向
《寻汉计》:京味文化银幕表达的创新与探索
2021年
"五一档期"上映的影片《寻汉计》,有着浓郁的京味文化风格,这一京味银幕表达方式,既未陷入对北京胡同民俗景观的奇观化呈现,也没有过度消费北京话的语言幽默,更是拒绝进入"大国崛起"式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的都市话语,而是通过对北京"老破小"居民的细节描写,展现当代北京人的现实境遇及其情感态度,尤其试图展现"未婚妈妈"这一庞大"隐形群体"的子女户口与生育歧视等现实困境,体现了中国电影人可贵的人文社会关怀。
陈亦水
关键词:电影空间性别研究
经典文本的翻新之困——评《英雄本色2018》中的文本创新与文化失语被引量:1
2018年
擅长警匪题材的中国内地导演丁晟推出了新作《英雄本色2018》。该片翻拍自1986年香港导演吴宇森执导的经典香港黑帮电影《英雄本色》。尽管新作的主创团队在叙事空间和剧作结构上进行了创新,但却暴露身份建构上的文化失语,以及性别观念方面的极大倒退,这都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审美接受上的失陷。该片呈现出来的经典文本的翻拍之困,值得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进一步深思。
陈亦水
关键词:警匪片黑帮电影中国电影文化认同
情动转向下电影理论与实践的三重维度被引量:17
2022年
21世纪的“情动转向”作为学界重要理论转向之一,为电影研究带来了新的方法论。本文通过厘清电影情动理论形成的跨学科前提,基于人文学科的电影研究规范,提出电影情动理论实践的三重维度:电影哲学的方法论路径、影像视听情动驱力的文本路径、电影情动经济的文化路径。以此确立情动理论的电影研究范式,为当前电影理论研究界提供情动研究的实践参照。
陈亦水
关键词:情动电影理论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