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剑锋

作品数:10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心脏
  • 5篇体外循环
  • 5篇外循环
  • 4篇动脉
  • 4篇手术
  • 4篇体外
  • 4篇体外循环管理
  • 3篇术后
  • 3篇主动脉
  • 2篇心脏手术
  • 2篇心脏移植
  • 2篇氧合
  • 2篇肾功能
  • 2篇体外膜肺氧合
  • 2篇主动脉夹层
  • 2篇外膜
  • 2篇膜肺
  • 2篇脑灌注
  • 2篇夹层
  • 2篇灌注

机构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0篇陈剑锋
  • 5篇李平
  • 4篇肖诗亮
  • 4篇张凯伦
  • 3篇胡琳
  • 3篇孙宗全
  • 3篇王旸
  • 3篇董念国
  • 2篇肖雅琼
  • 2篇周诚
  • 2篇江萍
  • 2篇史嘉玮
  • 2篇张菁
  • 2篇徐磊
  • 1篇刘金平
  • 1篇吴龙
  • 1篇李华东
  • 1篇孙图成
  • 1篇蒋雄刚
  • 1篇郑启

传媒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国心脏大会...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主动脉弓部手术中顺行脑灌注的流量管理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弓部手术中顺行脑灌注的不同流量管理方法对患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我科2007年3月至2011年11月189例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弓部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顺行性脑灌注流量的不同管理方法分为A、B两组。A组96例采用单泵双管进行下半身和脑部同时灌注,灌注流量自然分配;B组93例在连接脑灌注的动脉供血管上加装一个离心泵电磁流量传感器探头,精确监控脑灌注的流量(10ml·kg-1·min。-1)。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及停循环时间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5.2%,B组1.1%,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弓部手j长行顺行性脑灌注时,精确控制其流量能有效降低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胡琳孙图成蒋雄刚王旸陈剑锋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顺行性脑灌注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管理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总结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的管理方法及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1-03-2012-09在我院进行心脏手术的肾功能不全且年龄>60岁的患者资料26例,对心脏手术前后的血清肌酐及尿素氮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无死亡病例。术前尿素氮及血清肌酐分别为(11.4±2.3)mmol/L和(153.7±11.1)μmol/L,术后48h分别降至(7.5±1.1)mmol/L和(89.6±21.3)μmol/L,两指标手术前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血清肌酐及尿素氮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术前轻-中度肾功能不全、全身状况尚好的老年患者行心脏手术时,采取针对性的的体外循环策略,特别是术中保持较高的体外循环灌注压,避免过度血液稀释,尽量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应用大量零平衡超滤,术后48h尿素氮与肌酐均有所下降,能顺利渡过手术,提高手术成功率,避免相关并发症。
胡琳周诚陈剑锋徐磊江萍李平王旸
关键词:体外循环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
心脏移植术后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一例
2008年
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一种可暂时性替代心肺功能的新型抢救技术,已被成功用于多种心脏围手术期循环、呼吸支持。心脏移植术后ECM()支持国内报道罕见,我院于2006年12月15日为1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实施原位心脏移植,术后ECMO支持5d使受者存活,现将本例报告如下。
史嘉玮孙宗全陈剑锋董念国肖诗亮张凯伦
关键词:心脏移植术后体外膜肺氧合原位心脏移植抢救技术心肺功能
5kg以下婴儿一期矫治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体外循环管理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总结5kg以下婴幼儿经胸骨正中切口一期矫治主动脉缩窄(CoA)合并心内畸形的体外循环(ECC)方法及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一期矫治CoA合并心内畸形35例患儿,男28例,女7例,年龄1~6(2.9±1.3)个月,其中小于3个月21例,体重2~5(4.1±0.9)kg,全部病例均经胸骨正中切口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结合选择性顺行脑灌注(SACP)下行主动脉弓重建。麻醉诱导后建立上、下肢动脉压监测,鼻咽温、肛温监测。体外循环开始后逐级降温至肛温25℃,鼻咽温22℃~23℃时停体外循环。通过将主动脉插管移至无名动脉进行SACP,流量25~35mL/(kg.min)。主动脉弓重建完成后恢复主动脉插管,充分排气后全身灌注。全组病例均使用零平衡超滤+改良超滤技术。结果 ECC时间115~138(126.2±10.3)min,主动脉阻断36~68(44.1±4.5)min,SACP时间28~49(33.3±2.7)min。死亡1例,于术后9d死于严重的肺部感染。2例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经腹膜透析后恢复,全组患儿均无与ECC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5kg以下婴儿行一期矫治CoA合并心内畸形术中,使用DHCA结合SACP方法,采用"改良的"pH-稳态血气管理,合理血液稀释,零平衡超滤+改良超滤技术等综合保护策略有助于重要器官的保护,尤其是减少了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
胡琳周诚陈剑锋徐磊江萍李平王旸
关键词:婴儿主动脉缩窄体外循环
微创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目的:总结微创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8例微创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情况,其中男性27例,女性31例,年龄18~50岁,体重48~80kg。完成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22例,二尖瓣置换23例,其...
陈剑锋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应用并成功脱离体外膜肺氧合一例被引量:2
2012年
患儿,男,1岁8个月,体重9kg,因发现心脏杂音1周入院。患儿入院后明确诊断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卵圆孔未闭、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经完善检查,于入院后第8天行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矫治术。
肖雅琼陈剑锋李平
关键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体外膜肺氧合术后应用肺动脉闭锁卵圆孔未闭入院后
37例心脏移植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总结37例原位心脏移植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37名患者进行了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手术,术前心脏超声检查EF值平均(24.52±4.79)%;采用中度低温、轻中度血液稀释、中高流量体外循环灌注。术中监测血气和电解质,常规使用超滤技术和白蛋白。供心保护采用HTK心肌保护液,经主动脉根部灌注冷HTK心脏停搏液,快速取下心脏,并放置于冷HTK液中低温保存。结果:供心热缺血时间(7.7±1.7)min,冷缺血时间(194.52±121.57)min,体外循环时间(110.87±29.8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47.83±8.91)min,平均动脉压55~85mmHg。37例患者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机。结论:良好的供心保护,体外循环过程中保持平均动脉压在60~80mmHg及晶胶比在0.45~0.60,血气和电解质的动态监测以及超滤和白蛋白的应用是心脏移植体外循环管理的关键。
李平董念国孙宗全肖诗亮张凯伦陈剑锋张菁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脏移植
持续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心脏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持续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在心脏手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9例心脏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CVVH治疗,比较透析前后血电解质和尿素氮,肌苷的变化,以及全身水肿情况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7例存活,2例死亡,存活患者透析后尿素氮、肌苷和血钾均逐渐降低,水肿改善,而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变化。结论CVVH是治疗心脏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种有效,方便而安全的方法。
肖雅琼肖诗亮杜心灵孙宗全张凯伦陈剑锋
关键词:血液滤过心脏外科手术
选择性脑灌注结合远端灌注与选择性脑灌注在主动脉夹层体外循环管理中的效果比较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通过比较与单纯顺行性选择性脑灌注(aSCP)技术在治疗Stand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体外循环管理内容,探讨aSCP结合远端灌注体外循环管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治疗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78例,根据体外循环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辅助循环时间、停循环、脑灌注时间及术后清醒时间、气管插管时间、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用血量、术后并发症、胸腔纵膈引流量、术后在院时间。结果常规手术组出现3例术后死亡,改良组全部治愈出院,体外循环转流时间常规组[(239.45±48.78) min],改良组[(233.69±53.61)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常规组[(131.73±24.05) min],改良组[(148.77±39.81) 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1,0.050)。术后清醒时间常规组[(42.65±9.67) h],改良组[(30.43±8.34) h]、气管插管时间常规组[(58.82±12.90) h],改良组[(46.33±11.82) h]、用血量常规组[(1 203.25±242.91) ml],改良组[(953.33±127.43) ml]、术后前2 d引流量常规组[(827.16±239.80) ml],改良组[(688.00±85.62) ml]、ICU停留时间常规组[(6.48±1.08) h],改良组[(5.80±0.94) h]及术后在院时间常规组[(23.95±1.94) d],改良组[(18.80±2.11) d],改良组明显好于常规组(P=0.029、0.050)。结论经右侧锁骨下动脉行aSCP结合远端灌注比单纯经右侧锁骨下动脉行aSCP在主动脉夹层手术体外循环管理效果上有明显优势。
冯献卿陈剑锋吴龙张凯伦李华东
关键词:体外循环主动脉夹层脑保护
心肝联合移植一例报告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总结原位心肝联合移植1例的诊治体会。方法2011年11月24日施行了1例原位心肝联合移植,患者原发病为先天性三尖瓣下移畸形、三尖瓣置换术后5年,合并淤血性肝硬化,术前心功能Ⅳ级,肝功能Child-Pugh评分为B级。手术采用分次体外循环辅助的方式,先建立腔静脉一主动脉转流完成心脏移植,然后建立股静脉一升主动脉转流完成肝移植,最后停机中和。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为54min,无肝期为38min,3次体外循环转流时间共计199min,手术耗时共计517min。给予巴利昔单抗联合甲泼尼龙免疫诱导治疗,并采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的方案抗排斥反应,术后加强护肝治疗、抗感染治疗和营养支持治疗。结果术后第78天受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受者接受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时间为78d,因术后出现低氧血症而接受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治疗的时间为63d。结论心肝联合移植术是治疗心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手术前后的管理具有较高要求。
史嘉玮董念国刘金平张菁蔡杰李平陈剑锋肖诗亮郑启昌熊俊
关键词:围手术期医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