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召佑

作品数:24 被引量:342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石油与天然气...
  • 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3篇盆地
  • 11篇鄂尔多斯盆地
  • 9篇气田
  • 7篇低渗
  • 7篇大牛地
  • 6篇砂岩
  • 5篇大牛地气田
  • 4篇低渗透
  • 4篇延长组
  • 4篇致密砂岩
  • 4篇气藏
  • 4篇储层
  • 3篇低渗气田
  • 3篇致密
  • 3篇勘探
  • 2篇地质
  • 2篇岩相
  • 2篇油田
  • 2篇镇泾油田
  • 2篇三叠

机构

  • 11篇中国石化
  • 8篇中国石油化工...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南京大学
  • 3篇西南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化股份...
  • 1篇西南石油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24篇陈召佑
  • 6篇林春明
  • 6篇张霞
  • 4篇郝蜀民
  • 3篇郭平
  • 3篇陈路原
  • 3篇刘忠群
  • 3篇周健
  • 3篇俞昊
  • 3篇何生
  • 3篇史云清
  • 2篇赵彦超
  • 2篇姜贻伟
  • 2篇郑荣臣
  • 2篇李良
  • 2篇王树平
  • 2篇尤欢增
  • 2篇徐深谋
  • 2篇刘建党
  • 2篇潘峰

传媒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地球科学(中...
  • 2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辽宁化工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西南石油学院...
  • 1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古地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低渗气藏渗流机理实验研究的新认识被引量:41
2007年
低渗致密气藏储量大但开发困难,注重开发过程中的机理研究则有利于合理地制定技术政策。为此,重点讨论了低渗气藏的机理问题:①启动压力是否存在,如何测试?其对开发的影响如何;②应力敏感是否存在,应当如何测试才更有代表性;③低渗致密气藏束缚水饱和度较高,而原始含水饱和度低,但在开发中仍会产出地层水的原因是什么;④凝析水析出会不会对地层造成污染;⑤低渗致密气藏衰竭过程中凝析油污染情况如何?所探讨的问题对我国低渗致密气藏的开发有着指导意义。
郭平徐永高陈召佑姜贻伟庞彦明
关键词:低渗透油气藏束缚水饱和度凝析
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块宁东2、3井区侏罗系延8油层组三维储集层建模被引量:6
2010年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块宁东2、3井区延8油层滚动勘探开发现状和需要,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油气地质学和地质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从沉积微相特征分析和储集层特征等基础地质研究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的三维地震、测井、岩心和露头等资料,采用相控建模方法,建立了该地区侏罗系延安组延8油层组三维储集层地质模型。建模结果分析表明,麻黄山西区块延8油层组三维储集层模型与实际砂体展布和物性特征吻合较好,实现了储集层地质特征的定量化和可视化。
陈召佑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致密低渗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开发及应用
史云清陈召佑严谨高青松郑荣臣陈奎陈舒薇季永强刘建党刘绪钢李浩杨文娟王树平贾超
该项目属于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针对中国致密低渗气田采收率低、开发效果差的难题,气藏描述、气藏工程、采气工艺和经济评价相结合,形成了致密砂岩气藏剩余气定量描述和提高采收率技术,对提高低渗致密气田储量动用程度及开采效益具有重...
关键词:
关键词:提高采收率
致密低渗大型岩性气藏水平井整体开发关键技术与工业化示范
郝蜀民周荔青石兴春陈路原陈召佑史云清刘忠群潘怀孝周涌沂秦玉英高青松张秉铭刘俊州龚才喜李克智
该项目属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科学技术领域。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天然气能源开发已远不能满足需求;同时,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雾霾天气越来越多,作为洁净能源的天然气开发利用尤为迫切。中国低渗透天然气资源很丰富,约占天然气总资源...
关键词:
关键词:水平井开发钻井液气藏开发
致密砂岩气层中成岩相对岩电特征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致密砂岩气层的研究是目前的研究前沿之一.利用铸体薄片、物性、高压压汞、micro-CT、岩电实验等分析化验资料,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定北地区二叠系太原组致密砂岩不同成岩相类型对岩电特征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研究区可以划分为4种成岩相类型,包括硅质胶结成岩相、高岭石部分充填成岩相、不稳定组分溶蚀成岩相,压实致密成岩相.4种成岩相类型地层因素和孔隙度在同一趋势线上,可以采用统一的a,m值.4种成岩相类型的n值有明显差异,取值依次为2.30、1.51、2.03和4.04.含气饱和度解释实例显示,对不同成岩相取不同n值与试气结果吻合较好,优于n值取理论值2的结果.
刘洪平骆杨赵彦超陈召佑穆国栋
关键词:致密砂岩成岩相测井石油地质
大牛地气田低电阻率-高声波时差气层的形成与分布被引量:5
2009年
大牛地气田下石盒子组的盒2、3段具有3种类型的气层,即正常I型气层(具有高电阻率和相对较低的声波时差)、Ⅱ型低电阻率—高声波时差气层和Ⅲ型低密度气层。其中前两类气层主要为高产气层。以岩心分析化验资料、常规测井资料、特殊测井资料结合其他地质研究资料,分析了Ⅱ型低电阻率—高声波时差气层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微裂缝和好的储层物性引起的泥浆侵入,储层微孔喉发育引起的束缚水饱和度增大以及绿泥石黏土矿物包壳等因素是形成这类气层的主要原因,其中微裂缝是主要成因。结合裂缝预测成果,进一步验证了这类气层在平面上的分布。
陈召佑赵彦超
关键词:大牛地气田微裂缝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区块延长组长8^1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储集物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11年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区块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1储层具有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到好的特点,岩性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长8^1砂岩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以次生溶蚀粒间孔为主要储集空间。目前储层正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主要发育压实、胶结、溶解和交代4种成岩作用类型。机械压实作用是造成长8^1储层埋深小于2000m砂岩原生孔隙大量丧失、渗透率急剧减小的主要原因,随着埋深增加,其对储集物性的影响逐渐减弱。胶结作用对储集物性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各种胶结物沉淀析出、充填孔隙、堵塞吼道,其中黏土矿物和晚期碳酸盐胶结是致使储集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但孔隙衬里绿泥石、自生高岭石和早期碳酸盐胶结作用对储集物性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且孔隙衬里绿泥石胶结作用的建设性大于破坏性,其在减弱机械压实强度,抑制硅质胶结物发育的同时,为后期酸性有机流体的进入以及溶解产物的带出提供了有效通道,有利于溶蚀孔隙的发育。长8^1储层在埋深1800m、2000m、2100m和2300m附近存在4个次生溶蚀孔隙发育带,以长石颗粒的溶解为主。研究表明,溶解和孔隙衬里绿泥石胶结作用均很发育的层段是长8^1储层油气储集的最有利地带。
张霞林春明陈召佑周健潘峰俞昊
关键词:储集物性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块北部中侏罗统延安组延一段沉积特征被引量:2
2009年
本文通过岩心观察、录测井及岩心粒度资料,埘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块北部中侏罗统延安组延一段的岩石组分、结构构造、粒度分布等特征进行分析,确定其沉积相类型。结果表明:延安组延一段属河流沉积体系,发育辫状河和曲流河两种沉积类型,主要包括河床和河漫两个亚相,可进一步识别出河床滞留、心滩、边滩、河漫滩、河漫沼泽、决口扇等微相。延一段延10油层组沉积时期,研究区以辫状河沉积为主,心滩发育,河道较宽,平面上摆动宽度为2~8km,主水流方向由西北至东南;延一段延9油层组沉积时期,受鄂尔多斯盆地湖水面整体抬升的影响,河道分布范围逐渐缩小,研究区以曲流河沉积为主,发育两条曲流河,平面上摆动宽度约2~4km,河道凸岸发育边滩沉积。
徐深谋林春明陈召佑张志萍李艳丽岳信东张霞漆滨汶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
致密低渗气田有效开发技术政策研究
史云清严谨郑荣臣刘建党陈召佑王树平刘忠群杨小松高青松陈舒薇张广权穆林石志良贾英王秀芝
该项目是国家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课题《大牛地致密低渗气田大型多层叠合岩性气藏高效开发模式》下的子课题,委托单位中石化华北分公司,完成单位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课题针对大牛地多层叠合岩性气藏地质特征,在...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区块上三叠统延长组砂岩中绿泥石矿物特征被引量:46
2011年
本文对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区块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砂岩中绿泥石矿物的类型、赋存状态、形成时间、晶体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绿泥石以铁镁绿泥石和铁斜绿泥石为主,包括陆源碎屑绿泥石、自生绿泥石和蚀变绿泥石3种,自生绿泥石又包括颗粒包膜、孔隙衬里和孔隙充填绿泥石3种,以孔隙衬里绿泥石为主,形成时间依次为:颗粒包膜绿泥石→孔隙衬里绿泥石→孔隙充填绿泥石,蚀变绿泥石的形成可贯穿于整个成岩阶段。不同类型绿泥石的晶体化学特征、分布规律和成因机制各异。陆源碎屑绿泥石是与碎屑颗粒一起搬运沉积的产物,主要分布于水动力较弱的沉积环境中,其Fe、Mg、Mn和AlⅣ含量最高,Si、Ca和AlⅥ含量最低。蚀变绿泥石具较高含量的Fe、Mg和AlⅣ,较低含量的Si、Ca和AlⅥ,因主要由富铁镁碎屑蚀变而来,分布与其具空间上的耦合性。自生绿泥石的Fe、Mg和AlⅣ含量最低,Si、Ca和AlⅥ含量最高,孔隙衬里绿泥石较孔隙充填绿泥石含较高含量的Fe和K及较低含量的Ca和Mg,且从碎屑颗粒边缘到孔隙中心方向其Fe、Mg、AlⅣ和六次配位阳离子总数逐渐增加,K、Si、AlⅥ含量逐渐减少。颗粒包膜和孔隙衬里绿泥石主要见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河口砂坝中,其所需铁镁物质由同沉积絮凝含铁镁沉积物溶解提供;孔隙充填绿泥石的分布受控于砂岩结构,砂岩粒度越粗、孔喉结构越好越有利于其发育,所需铁镁物质由泥岩压释水提供。
张霞林春明陈召佑
关键词:绿泥石矿物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