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开岩
- 作品数:95 被引量:834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综放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统计模型及应用被引量:7
- 2011年
- 准确预测综放面瓦斯涌出量,在一定的配风量下,确定综放面最佳的割煤速度,科学地进行"以风定产",是防止综放面瓦斯超限的基本方法,也是高瓦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在分析确定瓦斯涌出量与产量的基本关系准则基础上,通过对综放工作面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拟定出瓦斯涌出量与班产量关系的统计模型;运用曲线拟合的方法,分析得出瓦斯涌出量与班产量最优拟合函数和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预测了综放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对矿井瓦斯涌出量的预测及防止高瓦斯综放面瓦斯超限提供了指导。
- 蒋中承陈开岩
- 关键词:瓦斯涌出量统计分析
- 一种矿井通风系统动态分阶段安全调节控制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井通风系统动态分阶段安全调节控制方法。根据当前所求得的矿井通风网络风量优化调节方案,采用主要通风机集合与风窗队列交替联合安全调节控制策略,同时利用调风过程中风流监测数据,检验修正通风网络分支风阻值、风窗...
- 陈开岩周福宝魏连江裴晓东张人伟
- 文献传递
- 一种矿井通风系统运行状态控制决策方法
- 一种矿井通风系统运行状态控制决策方法,属于煤矿通风控制决策方法。包括:1)建立或更新当前矿井通风系统模型;2)实时获取并更新通风系统参数;3)检验通风系统运行状态合理性;4)当通风系统运行状态不合理时,进行给定矿井总风量...
- 陈开岩
- 文献传递
- 配风量影响下复合采空区氧化带分布规律被引量:1
- 2013年
- 为研究煤层群联合开采条件下复合采空区氧化带分布规律,建立了包含开采工作面以及下保护层开采形成的采空区的物理模型,确定了含氧气组分的流体域控制方程,在控制采场瓦斯抽采量、煤层间漏风量前提下,设置不同配风量,利用数值模拟软件FLUENT进行采空区流场模拟,根据极限风速法,得出复合采空区氧化带具体分布.模拟结果显示,复合采空区氧化带受流场"源"、"汇"影响形成特定形态,形成偏向回风巷侧、围绕采空区留管抽采口一定区域的氧化带分布,随着配风量的增加,氧化带基本形态不变,氧化带面积经历了由增加到减小的变化过程.
- 王军陈开岩黄帅郭千枫高瑞元
- 关键词:氧化带数值模拟配风量
- 采用基点-同步法的矿井通风阻力测定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在比较分析矿井通风阻力测定基点法和同步法优缺点的基础上,选择了基点-同步法进行通风阻力测定分析.结合实际应用,针对汝箕沟煤矿通风系统现状,选定4条主要测定线路,采用基点-同步气压计法进行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分析得出基点-同步法能够提高测定结果精度,为通风系统优化决策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 张森陈开岩司俊鸿郭一鹏
- 关键词:通风阻力
- 一种矿井通风网络系统实验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矿井通风网络系统实验装置,适用于矿井通风实验。它包括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等长度且平行的两条主直风道,其一端分别经整流栅用法兰与U形连接风道连接起来,另一端分别经风硐连接一变频离心式风机,离心风机一侧的风...
- 陈开岩裴晓东张人伟
- 文献传递
- 矿井巷道空气动力学老化对巷道风阻的影响被引量:7
- 2001年
- 在对矿井巷道按空气动力学老化规律进行分类的基础上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 ,通过对巷道百米风阻与时间关系的拟合分析 ,得出了各类巷道百米风阻随时间变化的经验公式 ,为巷道的预防性维修 ,为分析矿井通风系统的可靠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
- 李铁磊陈开岩陈发明
- 关键词:巷道矿井通风系统
- 东滩煤矿改扩建通风系统可行性论证与优化被引量:4
- 2000年
- 在分析矿井通风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矿井生产远景规划,针对矿井通风最困难的情况,提出了五种通风系统方案,对各方案进行了通风网络解算和综合分析比较,得出了最佳的通风系统方案。并对该优选方案在矿井通风较有利情况下多风机联合运转稳定性和合理性进行了定量分析。
- 陈发明陈开岩
- 关键词:通风系统可行性矿井通风网络
- 基于ANN的煤矿安全评价方法探讨被引量:12
- 2005年
- 在借鉴煤矿安全评价标准体系和对神经网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煤矿安全评价BP模型。通过对4个煤矿安全评价训练,得出评价网络,然后对另外一个矿进行评价,得出评价结果。
- 王超陈开岩赵红梅
- 关键词:煤矿安全评价神经网络安全管理
- 采动裂隙椭抛带内瓦斯运移理论基础被引量:7
- 2011年
- 研究采动裂隙椭抛带的基本性质及其采空区瓦斯运移的规律,可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瓦斯治理。根据五阳煤矿7601综采工作面上覆岩层的特性与工作面在推进过程中的矿压显现特征,确定了采动裂隙带的高度、切眼上方椭抛带的高度、采动裂隙椭抛带内煤与岩碎胀系数,并计算出其渗透率。该研究为建立数值模拟的分析模型提供依据。
- 王春晓陈开岩郭一鹏
- 关键词:综采工作面瓦斯运移规律采动裂隙椭抛带渗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