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江琴

作品数:12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南昌市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双气囊
  • 6篇双气囊小肠镜
  • 6篇小肠
  • 6篇小肠镜
  • 6篇肠镜
  • 5篇小肠疾病
  • 5篇疾病
  • 4篇麻醉
  • 2篇单次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外
  • 2篇诊断小肠疾病
  • 2篇镇痛
  • 2篇神经阻滞
  • 2篇术后
  • 2篇气囊
  • 2篇小肠镜检查
  • 2篇镜检
  • 2篇肠镜检查
  • 1篇单次硬膜外

机构

  • 8篇南昌市第一医...
  • 4篇南昌大学第三...
  • 1篇南昌大学

作者

  • 12篇陈江琴
  • 6篇叶华曦
  • 6篇付唆林
  • 5篇姚彩芳
  • 5篇熊锋宝
  • 3篇孙明明
  • 2篇孙明明
  • 1篇颜红梅
  • 1篇陶小龙
  • 1篇黄晓玉
  • 1篇尚红卫
  • 1篇邓捩根
  • 1篇刘燕
  • 1篇刘蔚

传媒

  • 4篇江西医药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江西医学院学...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中国麻醉与镇...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髌骨骨折手术合并肺心病患者应用髂筋膜间隙阻滞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肺心病患者髌骨骨折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可行性,并与椎管内麻醉作对比。方法 选择2015年至2019年来我院治疗的单侧髌骨骨折合并肺心病手术患者20例,肺功能测定显示:轻度通气功能障碍14例,中度通气功能障碍4例,重度通气功能障碍2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10例。ASAⅡ-Ⅲ级,年龄55~75岁,A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单点髂筋膜间隙阻滞麻醉,B组行L3-4椎管内麻醉。结果 记录两组麻醉开始(T0),麻醉后30分钟(T1),手术切皮时(T2),切皮后15分钟(T3),手术结束后1小时(T4),手术结束后8小时(T5)的心率、脉博氧、无创血压、患者满意度调查、VAS评分,术后早期下地时间,不良反应。结果 20例患者的手术均能顺利完成,A组围术期生命体征平稳,患者满意度评分(8±2)分,VAS评分(7±1.5)分(P<0.05),术后下地时间(1±0.5)h,恶心、呕吐1例;B组麻醉后30分钟内(T1)血压有一定下降,头痛及恶心发生率较高,术后下地时间均在4小时以上,2例由于下肢水肿、呼吸困难当天未能下地;B组术后疼痛强度较高,均需行术后镇痛治疗。结论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肺心病患者单侧髌骨骨折手术中有一定的优势,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式。
谢文张近菊吴雄峰陈江琴刘金生
关键词:神经阻滞肺心病
神经刺激器定位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器定位臂丛肌间沟/腋路阻滞临床效果,探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作用。方法选择ASAⅠ-Ⅳ级择期或急诊单侧肢体手术的患者62例,上、下肢分别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臂丛肌间沟/腋路阻滞和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分别观察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及恢复时间,麻醉效果,麻醉药用量,术前和术中的血压、脉搏、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电图变化,术后镇痛时间及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上肢感觉起效时间为1~5min,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为15~30min,完全阻滞时间为20~30min,1例运动未完全阻滞,但不影响手术;下肢感觉起效时间为1~8min,BromageⅠ级运动阻滞时间为10~15min,BromageⅢ级运动阻滞时间为15~30min;术后镇痛时间,上肢(525±158)min,下肢(625.68±119.62)min,镇痛效果十分满意;无尿潴留现象。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定位明确,效果满意。与传统的神经阻滞比较,利用神经刺激器不但使上支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更加准确,阻滞成功率高,而且开辟了用传统“异感”法难以完善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行单侧下肢手术的新方法,生理干扰小,无“异感”穿刺法留下的痛苦记忆,术后镇痛效果好,镇痛时间长,临床效果非常满意。
陈江琴陶小龙刘燕邓捩根
关键词:神经刺激器神经阻滞麻醉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小肠疾病62例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评价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及其安全性和操作性能,增加小肠疾病的检出率.方法:2005-08/2006-12期间62例有消化道症状,经胃镜、结肠镜、全消化道钡餐、腹部CT等检查无阳性发现的患者应用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结合手术、病理结果、观察、分析其阳性率、检查范围、并发症等,所有检查均在静脉麻醉下完成.结果:62例患者中仅有5例发生轻度呼吸抑制、血压下降等麻醉相关的并发症:检查过程除了咽喉损伤、黏膜擦伤外无严重并发症发生.62例患者通过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发现有病变者53例,病变检出率85.5%;其中肿瘤性疾病10例,占18.9%(10/53);炎症性疾病包括炎症性肠病和非特异性糜烂、溃疡20例,占37.7%(20/53);血管性疾病7例,占13.2%(7/53);寄生虫病6例,占11.3%(6/53);其他10例,占18.9%(10/53);未发现病灶9例.结论:双气囊小肠镜可直视检查全消化道腔内病变,对消化道特别是小肠病变检出率高,是诊断和治疗小肠疾病的有力工具.
付唆林叶华曦熊锋宝陈江琴姚彩芳孙明明
关键词:双气囊小肠镜小肠疾病
双气囊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因的诊断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DBE)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解黑便或血便、且经过多次胃镜、肠镜等检查不能确定出血病灶而怀疑小肠出血的患者进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观察其病因诊断率及其安全性。结果 31例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均获得成功,其中经口检查20例,经肛检查5例,经口+经肛6例,发现病灶25例,病因诊断率为80.6%。未见操作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安全、可靠,可使不明原因消化道病因诊断率显著提高,且不良反应、并发症低,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手段。
颜红梅付唆林叶华曦刘蔚陈江琴尚红卫
关键词:双气囊小肠镜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
双气囊小肠镜诊治小肠疾病的价值研究
付唆林熊锋宝陈江琴黄晓玉叶华曦姚彩芳孙明明
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双气囊小肠镜新技术在普通内镜上加了一根外套管,并在内镜及外套管的头部各安上一个气囊,利用两个气囊的相对运动将肠道缩拢套在外套管上,使镜身得以进入小肠深部,直至检见小肠深处的病灶。结合经口和经肛的上下进...
关键词:
关键词:小肠疾病氩气刀治疗疾病诊断
预给量万可松对气管插管和术后肌痛的影响
2002年
陈江琴
关键词:气管插管肌痛万可松
右美托咪定复合氢吗啡酮术后镇痛在关节科快速康复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氢吗啡酮用于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的影响及术后躁动、谵妄等不良反应的抑制。方法观察100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氢吗啡酮自控镇痛的效果。100例患者分为氢吗啡酮组(A组50例)和右美托咪定复合氢吗啡酮组(B组50例)。A组:氢吗啡酮4mg+托烷司琼5mg,用生理盐水配制成100 ml;B组:右美托咪定0.05μg/(kg·h)+氢吗啡酮4mg+托烷司琼5mg;用生理盐水配成100 ml。患者手术结束后行PCIA,记录术后1、2、4、8、12和24h的生命体征,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镇静评分)Ramsay评分法,分析镇痛及镇静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地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普遍在4h以上,B组在3h左右;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下降,头晕、呕吐现象明显减少,术后躁动及谵妄率大幅度降低,术后4、8、16、24和48 h VAS评分明显升高(P<0.05),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术后右美托咪定0.05μg/(kg·h)复合氢吗啡酮4mg行PCIA对老年人的早期康复有较好的镇痛及镇静效果,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老年人的术后康复有显著的提升。
谢文汪春华刘金生陈江琴
关键词:氢吗啡酮自控静脉镇痛关节置换快速康复
双气囊小肠镜诊断小肠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8
2007年
目的通过对原因不明怀疑为小肠疾病的患者进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分析其检出率、观察范围、不良反应、并发症及患者的耐受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经B超、CT、胃镜、肠镜等常规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的患者,其中消化道出血22例,反复腹痛12例,腹泻待查4例,腹胀待查2例,接受双气囊小肠镜检查,评价其阳性率、确诊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40例患者共进行45次检查,18例经口进镜,17例经肛,5例接受经口+经肛检查。40例患者中34例发现阳性病灶,总体阳性率85%;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因确诊率77%(17/22),腹痛、腹泻的阳性诊断率分别为67%(8/12)和50%(2/4),2例腹胀患者1例获得诊断(50%)。未见操作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安全、可靠,阳性率显著提高,为小肠疾病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检查手段。
付唆林叶华曦熊锋宝陈江琴姚彩芳孙明明
关键词:双气囊小肠镜小肠疾病
布比卡因-利多卡因单次硬膜外腔注射在小儿术中的可行性
2006年
陈江琴
关键词: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布比卡因利多卡因
麻醉镇痛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观察麻醉镇痛药异丙酚和芬太尼在双气囊小肠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愿接受麻醉镇痛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患者40例(观察组)在检查中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不接受麻醉镇痛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患者40例(对照组)仅术前肌内注射安定和杜冷丁。检查过程中监测2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记录进镜完成时间、检查中反应,并在检查后询问受检者的感受。结果2组检查前、中、后平均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镜完成时间观察组为(89.3±8.9)min,对照组为(91.1±10.2)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完成检查(成功率为100%),对照组有6例因不能耐受腹痛而中止检查(成功率为85%),观察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检查后满意度为100%,有复检意向30例(75%),对照组检查后满意度为70%,有复检意向4例(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镇痛下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人性化检查手段。
叶华曦陈江琴姚彩芳孙明明付唆林熊锋宝
关键词:双气囊小肠镜麻醉镇痛小肠疾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