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翯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胆碱
  • 2篇神经保护
  • 2篇缺血
  • 2篇脑缺血
  • 2篇间质
  • 2篇关节
  • 2篇胞磷胆碱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炎性
  • 1篇炎性肌病
  • 1篇脏器
  • 1篇治疗脑缺血
  • 1篇软骨
  • 1篇软骨瘤
  • 1篇软骨瘤病
  • 1篇示踪

机构

  • 4篇中日友好医院
  • 3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大连大学
  • 1篇泰山医学院附...

作者

  • 7篇陈翯
  • 3篇韩鸿宾
  • 2篇黄振国
  • 2篇侯超
  • 2篇杨敏星
  • 2篇高宝祥
  • 2篇傅瑜
  • 2篇闫燃
  • 2篇彭芸
  • 1篇孙宏亮
  • 1篇徐晓娟
  • 1篇马长城
  • 1篇许方婧伟
  • 1篇和清源
  • 1篇张学梅
  • 1篇张学滨
  • 1篇王武
  • 1篇岳云龙
  • 1篇曾津津
  • 1篇闫军浩

传媒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科学:生...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肩关节米粒体滑囊炎误诊为滑膜骨软骨瘤病1例被引量:7
2019年
患者女,59岁,因“双肩关节乏力伴活动障碍2年,加重6个月”就诊;既往类风湿关节炎5年。查体:双肩关节活动障碍,以外展、内收障碍为主。实验室检查:抗环状瓜氨酸多肽抗体1 879 U/ml,血清脂蛋白1 034 mg/L,类风湿因子 503 IU/ml。右肩正位X线片示右侧肱骨近端软组织增厚,密度均匀,未见钙化,肱骨骨质未见异常(图1A)。MRI:右侧肩峰三角肌下滑囊明显扩张,T1WI呈均匀等信号(图1B);脂肪抑制T2WI见囊内多发结节样小体,信号强度与肌肉组织相似,边界清,周围可见液性高信号围绕,呈“铺路石样”,小体大小及形态各异,多呈长椭圆形,形似“米粒”,长径3.30~9.60 mm(图1C)。影像学诊断:右肩滑膜骨软骨瘤病。行关节镜下右肩关节清理术。术后病理:米粒体中心可见无定形嗜酸性物质,周围见纤维及胶原组织(图1D),符合米粒体滑囊炎。
陈翯孙宏亮宋爱平
关键词:滑囊炎磁共振成像肩关节
全身磁共振成像在脊柱关节病诊断中的应用
2016年
目的 评价全身磁共振成像(WBMRI)在脊柱关节病(Sp A)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采用Philips Ingenia 3.0 T磁共振对54例临床拟诊Sp A的患者行WBMRI扫描,除行全身冠状位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扫描外,扫描序列均包括全脊柱矢状位T_1WI、STIR及骶髂关节斜冠状位STIR、T_1WI,由2位副高级以上职称医生分别独立分析患者的WBMRI,统计各关节受累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检查,检查用时35~50 min,54例中最终临床诊断Sp A 50例,48例WBMRI上可见异常改变;其中病变累及骶髂关节48例(96%),累及脊柱42例(84%),累及外周关节33例(66%)。结论 WBMRI可在多数患者能够耐受的时间内一站式清晰显示Sp A全身多关节受累情况,在Sp A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判断病变严重程度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高宝祥黄振国闫燃杨敏星陈翯陈晓亮
关键词:脊柱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
CT诊断完全型Kartagener综合征1例被引量:1
2017年
患者男性,66岁,因“类风湿性关节炎”就诊于我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期间因肺部感染症状加重转入呼吸内科进一步治疗,既往曾因支气管扩张于外院行左下肺部分切除术。转入呼吸科后因排尿困难行泌尿系CT平扫+三维重建检查。结果显示:腹腔脏器转位(图1见封三),肝脏、胆囊、脾脏及胃均与正常人位置相反,各个脏器大小、形态、密度均未见异常;双下肺支气管扩张伴感染(图2见封三),
陈翯张学滨
关键词:完全型CT诊断风湿免疫科腹腔脏器
经脑间质微穿刺注射胞磷胆碱治疗脑缺血的有效剂量范围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胞磷胆碱(cytidine 5’-diphosphocholine,CDPC)经脑间质途径预防性治疗脑缺血的有效剂量范围。方法实验对象为5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对照组(尾状核中心注射生理盐水5μl),腹腔组(腹腔注射CDPC 2 g/kg),实验组1~5(尾状核中心注射CDPC 5μl,浓度分别为25、40、50、60和75 mmol/L)。按上述分组预防性给药2h后,采用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pMCAO)模型模拟脑缺血过程,并应用梗死体积比的测量比较各组间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应用简单扩散给药(simple diffusion delivery,SDD)方式脑内直接微量注射CDPC的最佳有效保护浓度为50 mmol/L(实验组3,梗死体积比为4.1%±2.0%),实验组2与实验组4的梗死体积比分别为8.1%±4.1%和8.7%±2.4%,以上3组与对照组27.7%±10.5%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00)。结论经尾状核预防性微创给药治疗脑缺血的有效浓度范围为40~60 mmol/L。
陈翯韩鸿宾傅瑜马长城彭芸岳云龙张学梅
关键词:微创治疗神经保护脑缺血
经脑间质途径的简单扩散给药治疗脑缺血
2011年
尽管脑间质给药被认为是避开血脑屏障阻碍,实现中枢神经系统给药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是经过16年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后发现,只有恶性胶质母细胞瘤经该途径给药有效.本研究对经脑间质途径给予神经保护药治疗脑缺血进行了探索,并首次提出了经脑间质的简单扩散给药技术.结果发现,对大脑中动脉永久栓塞的大鼠模型预先一次性给予胞二磷胆碱(0.0025g/kg,50mmol/L),栓塞12h后显示,SDD组的梗死体积仅是腹腔给药组的1/6,而SDD组胞二磷胆碱的用量却只有腹腔给药组的1/800.本研究表明,选择合适的给药位点,应用简单扩散可实现药物在靶区的分布,并在较长时间内维持有效浓度.
韩鸿宾夏作理陈翯侯超李玮博
关键词:动物模型脑缺血胞磷胆碱治疗神经保护
全身MRI在特发性炎性肌病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全身MRI检查对特发性炎性肌病(IIM)的应用价值,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6例IIM患者,包括19例皮肌炎和7例多发性肌炎,行全身冠状位MRI及双大腿轴位MRI检查,全身MRI使用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轴位MRI使用T1WI和压脂相T2WI序列,并以10名健康志愿者作对照。比较各组全身MRI表现。结果对照组全身MRI显示肌肉呈均匀一致的低信号。IIM患者的全身MRI表现有肌肉炎性水肿、肌筋膜炎、皮下软组织水肿、肌萎缩和脂肪浸润。皮肌炎的肌肉炎症分布以大腿肌(18例)最常见,其次为臀肌(14例)、腰大肌(13例)、肩带肌群(11例)、小腿肌(11例)、竖棘肌(10例)和颈部肌群(9例);肌肉外表现有双肺空洞、股骨和胫骨梗死、股骨头坏死、肾上腺肿块和甲状腺结节。多发性肌炎的肌肉炎症分布以大腿肌(5例)最常见,其次为臀肌(3例)、腰大肌(3例)、肩带肌群(2例)、小腿肌(2例)、竖棘肌(1例)和颈部肌群(1例);肌肉外表现双侧股骨和胫骨梗死1例。结论全身MRI不但可以全面评价IIM患者的全身肌肉炎症活动情况,还可以发现骨梗死等并发症,在炎性肌病的诊断及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方面有重要价值。
杨敏星高宝祥陈翯闫燃王武黄振国
关键词:肌炎磁共振成像
Gd-DTPA磁共振成像示踪法对脑细胞外间隙成像与定量分析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观察钆喷酸葡胺(Gd-DTPA)在脑细胞外间隙(brain extracellular space,ECS)中扩散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与规律,探讨应用MRI示踪法对ECS进行定量分析的可行性。方法:将8只雄性SD大鼠(280 g~320 g)麻醉后,参考脑立体定位图谱,选取冠状位苍白球为中心层面,以尾状核为靶点进行穿刺定位,导入Gd-DTPA2μL。于导入后1、3、6、9、12 h分别进行MRI扫描,观察MRI表现,测量示踪剂导入侧所在脑区与对侧相应脑区MR信号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于12 h MRI扫描结束后,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结果:MRI图像证实6只大鼠Gd-DTPA导入点位于尾状核区,2只位于外囊区。Gd-DTPA在尾状核区导入后呈均匀扩散,3 h扩散到达同侧大脑皮层,扩散后主要分布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脑组织。随着扩散范围的增大,尾状核区的MRI信号强度逐渐下降,3 h后各个时间点相对MRI信号强度ΔS与1 h时ΔS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95.63,P<0.01),3 h后的各组ΔS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ΔS的衰减规律呈指数形式[y=1.7886x-0.1776(R2=0.94)]。导入外囊区的Gd-DTPA在1 h的MRI上呈弧形沿白质纤维扩散,表现为各向异性。在3 h后呈扇形向相邻脑区扩散,6 h时扩散到达同侧皮层区。结论:应用MRI示踪法可动态观察Gd-DTPA在细胞外间隙的扩散与清除衰减规律,是在活体对ECS解剖与生理学参数进行定量研究的可行方法。
和清源韩鸿宾许方婧伟闫军浩曾津津李小刚傅瑜彭芸陈翯侯超徐晓娟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细胞外隙钆喷酸葡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