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雪英

作品数:7 被引量:25H指数:4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菌病
  • 4篇布鲁杆菌
  • 4篇布鲁杆菌病
  • 1篇毒性肝炎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 1篇乙肝
  • 1篇乙肝肝硬化
  • 1篇治疗乙肝
  • 1篇神经损害
  • 1篇数据收集
  • 1篇头坏死
  • 1篇中枢神经
  • 1篇中枢神经损害
  • 1篇髋关节
  • 1篇髋关节炎
  • 1篇误诊
  • 1篇误诊分析
  • 1篇利巴韦林
  • 1篇疗效

机构

  • 7篇黑龙江省农垦...

作者

  • 7篇陈雪英
  • 5篇于占水
  • 5篇程大伟
  • 5篇李福兴
  • 4篇谢福杰

传媒

  • 3篇中华地方病学...
  • 2篇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观察分析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进行治疗的8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恩替卡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变化情况和治疗前后的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肝功能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肝肝硬化患者使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效果显著,适合推广。
陈雪英
关键词:恩替卡韦复方鳖甲软肝片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
28例急性布鲁杆菌病患者血清学动态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观察28例急性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患者血清学动态检测结果,探讨布病血清学检测对疾病临床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以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布病科确诊收治的28例急性布病患者(由同一实验室感染羊种布病)作为观察对象,于治疗前,治疗第3、6.9周观察其临床症状体征(包括发热、乏力、多汗、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及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应用试管凝集试验(SAT)测定观察对象血清学抗体效价,并与临床转归进行对比研究。结果28例急性布病患者以治疗第3周时SAT试验检测抗体效价为最高峰,集中在1:400(++),占39.29%(11/28);而治疗第6周时有28.57%(8/28)转阴;治疗第9周时有50.00%(14/28)转阴。治疗前发热20人(71.43%)、乏力17人(60.71%)、多汗8人(28.57%)、关节疼痛28人(100.00%)、淋巴结肿大7人(25.00%)、ALT升高28人(100.00%)、LDH升高26人(92.86%);治疗第3周时,除3人(10.71%)偶有低热外,其余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乏力、多汗、关节疼痛人数有所减少,分别为13人(46.43%)、2人(7.14%)、21人(75.OO%),而ALlT、LDH基本恢复正常(仅有1人AIIT升高);治疗第6周,全部患者发热、多汗临床体征消失,关节疼痛及淋巴结肿大人数减少,分别为12人(42.86%)、3人(10.71%),生化指标ALT、LDH全部正常;治疗第9周,多数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少数患者仍诉有乏力[2人(7.14%)]、关节疼痛[6人(21.43%)]。结论经过有效治疗,抗体效价迅速降低,临床症状很快得到改善,二者之间大致呈平行关系,提示布病特异性抗体出现的早晚、抗体滴度的高低及消长的速度不仅可用于疾病诊断,而且对疗效评价及预后判
于占水程大伟陈雪英谢福杰李福兴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血清学数据收集
急性布鲁氏菌病并发中枢神经损害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2019年
目的分析布鲁氏菌病中枢神经损害脑脊液特征,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至2014年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布鲁氏菌病并发中枢神经损害患者20例作为观察对象。临床诊断:并发脑膜炎8例、脑膜脑炎3例、脊髓炎7例和脑脓肿2例。调查其住院病例资料,观察脑脊液常规检查各项指标,分析和评估脑脊液改变特点。结果脑脊液异常改变,颅内压增高13例,白细胞计数增多18例(90.00%),蛋白增高19例(95.00%),葡萄糖和氯化物降低16例(80.00%)。结论布鲁氏菌病并发中枢神经损害患者脑脊液多发生异常改变,颅内压升高,白细胞计数增多,葡萄糖和氯化物降低为特征,诊断需要与结核性脑膜炎相鉴别。
张宇于占水程大伟陈雪英李美楠李福兴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中枢神经脑脊液
布鲁杆菌性髋关节炎与股骨头坏死关系的探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布鲁杆菌性髋关节炎与股骨头坏死的关系。方法以2007年8月至2013年8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16例布鲁杆菌病(布病)并发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调查分析其住院病例资料。观察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治疗方法及疗效等。结果16例患者均有明确的髋关节炎及股骨头坏死临床表现: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4”字试验阳性,或跛行或卧床,患肢肌肉萎缩。影像学检查: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显示股骨头囊状改变,变形塌陷;核磁共振成像(MRI)显示Tl加权像呈低信号,,12加权像呈高信号,髋关节内可见增生的肉芽软组织影。病理学检查:股骨头大部分骨组织坏死、溶解、骨细胞消失,少许骨细胞存在,部分纤维组织增生。按布鲁杆菌病治疗原则采用抗生素治疗,效果明显。结论布鲁杆菌性髋关节炎与股骨头坏死存在因果关系。因此,早期积极有效治疗布病性髋关节炎,是阻止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关键。
于占水程大伟陈雪英谢福杰李福兴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股骨头坏死
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复合利巴韦林和苦参素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7年
目的 研究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复合利巴韦林和苦参素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8月收治的64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双色球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的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以利巴韦林和苦参素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ALT复常率、HCV-RNA转阴率、持续应答率三项指标,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ALT复常率、HCV-RNA转阴率、持续应答率三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复合利巴韦林和苦参素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显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
陈雪英
关键词: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苦参素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38例儿童急性布鲁杆菌病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布鲁杆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杆菌感染机体引起的传染一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传染病。近年来,随着布病疫情的回升,儿童布病患者也大幅增加.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12岁以下儿童急性布病患者38例,均符合《布鲁杆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在布病临床诊疗中,发现儿童与成人在临床表现及抗菌药物应用方面有所不同。现报道如下。
于占水程大伟陈雪英谢福杰李福兴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儿童抗菌治疗
布鲁杆菌性脊柱炎临床特征及误诊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布鲁杆菌性脊柱炎临床特征,分析该病易误诊原因,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确诊且住院治疗的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42例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调查分析其住院病历资料。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磁共振检查结果、血清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查结果等。结果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主要表现为严重的持续性颈背及腰腿疼痛,腰背部呈板状,无后凸畸形,脊柱活动明显受限,常呈固定姿势,站立时脊柱侧弯或骨盆倾斜,跛行,可出现典型神经根压迫症状。病史中误诊为脊柱结核的占30.95%(13/4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占14.28%(6/42)、强直性脊柱炎的占4.76%(2/42),总误诊率为50%(21/42)。磁共振检查可见,病变椎体内不规则异常信号影,T1加权像(T1WI)呈低信号,T2加权像(T2WI)呈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影,椎体未见塌陷呈楔形变,未见死骨;椎间盘内见条形、片状异常信号影,正常结构消失,椎间隙变窄,相应平面硬膜囊受压.脊柱旁可见脓肿形成,但未见腰大肌脓肿。SAT试验阳性率为92.85%(39/42)。结论布鲁杆菌性脊柱炎临床特征不典型,误诊原因主要是询问病史不详、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像学缺乏特征性改变等。
于占水程大伟陈雪英谢福杰李福兴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脊柱炎疾病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