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雪松
-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附7例分析)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7-2006-06收治的7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病例,通过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关节穿刺液培养、术中病灶组织涂片及培养综合分析,明确诊断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治疗包括:保留假体的感染灶清除术1例;Ⅰ期翻修4例,均用抗生素骨水泥固定;Ⅱ期翻修2例,取出假体彻底清创后,1例安置自制抗生素骨水泥团,另1例未放置间隔器,给予置管抗生素液冲洗引流,感染控制后安放翻修假体,抗生素骨水泥固定。结果术后全部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7-72个月,平均18.6个月,感染均无复发。Harris评分平均为85.3(58-96)。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诊断和治疗都是困难的,保留假体感染灶清除术的选择要慎重,Ⅰ、Ⅱ期翻修术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 王栋王毅张波李春龙马云鹏郝大成韩雪松李洪涛
-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
- 纤维蛋白为载体的BMP-4/7对骨质疏松性骨缺损愈合过程的影响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观察以纤维蛋白为载体的骨形态发生蛋白4/7(BMP-4/7)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缺损愈合中Ⅰ型骨胶原蛋白的影响,探讨局部应用BMP-4/7+纤维蛋白复合物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84只大鼠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每组21只。A组:骨质疏松性骨缺损+(BMP-4/7 24μg+纤维蛋白20 mg);B组:骨质疏松性骨缺损+胎牛血清;C组:正常骨质骨缺损+(BMP-4/7 24μg+纤维蛋白20 mg);D组:正常骨质骨缺损+胎牛血清。于骨缺损建模后1、2、4、5、8、12周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各组椎骨结痂中Ⅰ型骨胶原蛋白的含量;同时在4、8、12、16周检测骨密度和生物学力学特征,综合判断局部骨愈合情况。结果在4、5、8、12周时,B组和D组Ⅰ型骨胶原蛋白含量低于A组,C组均高于B组,D组低于C组(P <0. 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D组高于B组(P <0. 05)。第8周、12周、16周时,B组和D组骨密度低于A组,C组高于B组,D组低于C组(P <0. 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D组高于B组(P <0. 05)。第8周、12周、16周时,B组和D组的最大载荷量、最大应变力、弹性模量低于A组,C组均高于B组,D组低于C组(P <0. 05),A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D组高于B组(P <0. 05)。A组、B组、C组和D组的Ⅰ型骨胶原蛋白含量与最大载荷量、最大应变量、弹性模量均呈正相关(P <0. 05)。结论局部应用以纤维蛋白为载体的BMP-4/7能明显增加大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缺损愈合过程中局部Ⅰ型骨胶原蛋白含量,改善局部骨质生物学性能。
- 袁绍辉博超刚李洪涛韩雪松
- 关键词:纤维蛋白
- 老年人颈脊髓与椎管横截面积比值的临床研究
- 2008年
- 目的探讨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与同年龄段正常人的颈脊髓与椎管及有效椎管横截面积的比值之间的关系,寻找老年脊髓型颈椎病适合手术治疗的临界标准。方法对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8例和正常人30例MRI图像通过ACER640u型扫描仪输入计算机,应用Photoshop图像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比例校正和边缘加强等处理,用Photoshop软件中的工具对颈脊髓及椎管等进行划界,对C5-C6节段选定区域内的像素进行计算,求得选定区域的像素个数,两者相除即为所需比值。采用配对计量资料的t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对所求临界值采用95%的可信区间估计,寻找临界值。结果具备手术适应症老年患者的颈脊髓与椎管横截面积比值较正常成人减小,与有效椎管横截面积之比较正常成人增大。临界标准为C5-C6脊髓横截面积与椎管横截面积比值小于30.2%或脊髓横截面积与有效椎管横截面积比值大于64.7%。结论此临界值可作为预测高危发病人群,并为筛选手术适应症及手术节段切除范围提供理论依据。
- 刘洪军韩雪松关国发许大峰赵伟王栋
- 关键词:老年人脊髓型颈椎病横截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