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晓峰

作品数:14 被引量:77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腰椎
  • 4篇手术
  • 3篇腰椎间盘
  • 3篇腰椎间盘突出
  • 3篇腰椎间盘突出...
  • 3篇突出症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椎间孔
  • 3篇椎间盘
  • 3篇椎间盘突出
  • 3篇椎间盘突出症
  • 3篇并发
  • 3篇并发症
  • 2篇入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术后
  • 2篇椎间盘切除
  • 2篇椎间盘切除术
  • 2篇骨折

机构

  • 14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14篇顾晓峰
  • 3篇朱鹃芬
  • 3篇冯德宏
  • 3篇王烨
  • 3篇李丁
  • 2篇陆彬彬
  • 2篇孙国华
  • 2篇张兆平
  • 2篇高剑锐
  • 2篇张正正
  • 2篇毕致
  • 2篇高爱国
  • 2篇王俊芳
  • 2篇周颖川
  • 2篇王凌
  • 1篇陈聂
  • 1篇张霞
  • 1篇张亚峰
  • 1篇刘仪
  • 1篇张钦

传媒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山东大学耳鼻...
  • 1篇骨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华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咽旁脓肿的临床诊疗体会被引量:2
2016年
咽旁间隙位于咽腔的外侧壁(即咽上缩肌)和翼内肌的筋膜之间,是一个圆锥形的间隙,锥底向上至颅底,锥尖向下达舌骨。内侧面以咽缩肌和颊咽筋膜与咽扁桃体相邻,外侧是下颌骨的升支、腮腺深面与翼内肌,后界是颈椎前筋膜。咽旁间隙以茎突和附着其上的肌肉为界分为前隙(茎突前间隙)和后隙(茎突后间隙)。
毕致朱鹃芬徐磊陈聂张霞顾晓峰
关键词:咽旁脓肿并发症
显微镜下over-the-top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评价显微镜下over-the-top技术单侧通道双侧减压治疗单节段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0例,显微镜下over-the-top技术行单侧通道双侧减压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手术前后站立时间和步行距离等情况;观察手术前后影像学变化;采用腰疼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腰腿痛及功能改善情况,术后1年随访时采用MacNab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30例患者术中无脑脊液漏及脊髓损伤,手术时间60~140min,术中出血量50~300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6~24h,术后无切口感染、裂开等并发症发生。患者获12~24个月随访。术后复查CT显示椎管前后径、双侧侧隐窝直径均较术前扩大(P<0.05)。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患者腰腿痛VAS评分和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21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6.67%。[结论]显微镜下over-the-top技术行单侧通道双侧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中期随访效果良好,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薛云涛丁涛杨惠林顾晓峰冯德宏张亚峰刘浩汤峰林汪晚怡陆淼
关键词:显微镜
单切口Wiltse入路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比较单切口Wiltse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与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科手术治疗的44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PIPELINE通道下单切口Wiltse入路MIS-TLIF手术治疗的23例纳入MIS-TLIF组,采用PLIF手术治疗的21例纳入PLIF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肌酸激酶值、并发症及末次随访椎间融合情况。结果4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定期随访,MIS-TLIF组随访时间为(16.91±3.37)个月,PLIF组随访时间为(16.81±3.04)个月。MIS-TLI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2天肌酸激酶值均低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术后的VAS评分、ODI指数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术后下床时VAS评分低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出现2例硬膜撕裂,2例一过性神经根损伤;PLIF组出现4例硬膜撕裂,2例一过性神经根损伤。末次随访时,按照Bridwell融合评价分级,MISTLIF组Ⅰ级9例,Ⅱ级11例,Ⅲ级3例;PLIF组Ⅰ级7例,Ⅱ级11例,Ⅲ级3例。结论与PLIF相比,单切口Wiltse入路MIS-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但在长期随访中,两者在疼痛、功能恢复及融合效率等方面基本一致。
李丁江涛王烨秦佳霖顾晓峰王俊芳
跟骨骨折术后伤口并发症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018年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术后伤口并发症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01月-2015年12月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91例。选取术前白蛋白水平、Sanders分型、切口选择、术中拉钩方式、是否使用人工骨或异体骨植骨、手术时间、伤口缝合方式、术后是否引流作为相关因素。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前白蛋白水平大于30g/L,手术时间小于1.5h,伤口缝合采用Allgower-Donati缝合方式可减少跟骨术后伤口并发症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维持患者白蛋白水平,减少手术时间,使用Allgower-Donati缝合伤口,可减少跟骨骨折术后伤口并发症。
李丁王烨王俊芳江涛顾晓峰
关键词:跟骨骨折切口并发症
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PELD)治疗单节段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40例单节段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8~52岁,平均32岁。病变节段:L3/4 4例,L4/5 29例,L5/S1 7例。腰椎间盘突出的严重程度按照Lee分型标准,Ⅰ型3例,Ⅱ型7例,Ⅲ型21例,Ⅳ型9例。40例患者均接受PELD ,其中采用椎间孔侧入路34例,椎板间入路6例。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1个月及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6个月复查MRI了解有无髓核再脱出情况,并采用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9~72.0(59.8±12.5)min,术中出血量均<18 mL。术后椎间孔侧入路手术患者出现椎间隙感染1例,椎板间入路手术患者出现症状残留1例。4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8.2±2.7)个月。术后第1天、1个月、6个月疼痛VAS评分分别为(2.3±0.7)、(0.8±0.3)、(0.3±0.1)分,ODI分别为21.3%±3.4%、11.9%±2.9%、3.1%±1.5%,均低于较术前的(7.2±1.3)分、62.8%±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812、8.750,P值均<0.05)。术后6个月复查MRI,1例椎板间入路手术患者存在脱出髓核残留,其余患者均未见髓核残留及复发。术后6个月按MacNab标准评定疗效,优36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为95.0%。结论 PELD治疗单节段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满意,但头、尾端高度脱垂移位的患者对手术者来说仍是一项挑战。
陆彬彬高爱国金祺周颖川王烨张钦李丁顾晓峰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内镜经椎板间入路治疗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以经皮内镜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PETD)作为对照,探讨经皮内镜经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PEID)治疗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36例下腰椎LDH患者,包括L4/5 LDH患者75例,其中39例采用PETD,36例采用PEID;L5/S1 LDH患者61例,其中36例采用PETD,25例采用PEID。记录并比较患者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前和术后1 d、1个月及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论L4/5还是L5/S1 LDH患者,PEID组患者术中透视次数少于PETD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论L4/5还是L5/S1 LDH患者,无论采用PEID还是PETD,患者术后1 d、1个月及6个月VAS评分、ODI均低于术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论L4/5还是L5/S1 LDH患者,术前、术后1 d、1个月及6个月PEID组与PETD组患者VAS评分、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ETD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椎间隙感染。无一例患者复发。结论:与PETD比较,PEID治疗下腰椎(L4/5,L5/S1) LDH患者同样有效,且术中辐射明显更少。应依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金祺陆彬彬高爱国周颖川顾晓峰
关键词:腰椎间盘切除术经椎间孔入路
下咽癌中环氧化酶-2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目的:下咽癌是头颈部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度较高,多浸润生长、易转移,而浸润和转移是下咽癌致死的主要原因。近年研究发现,环氧化酶-2(COX-2)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上调。本实验的目的就是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下咽癌组织中...
顾晓峰
关键词:环氧化酶-2下咽癌病理参数黏膜组织淋巴结转移
文献传递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解剖型锁定钢板、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被引量:19
2019年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解剖型锁定钢板(PF-LCP)、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老年人粗隆间骨折,按手术方法分成PFNA组(27例)、PF-LCP组(30例)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27例)。对比各组患者手术时长、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总输血量、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住院天数,比较PFNA组和PF-LCP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结果:PFNA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小于PF-LC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FNA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明显小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FNA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及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PF-LC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FNA组和PF-LCP组总输血量小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更好的手术方法,均可获得良好的髋关节功能,但需要谨慎注意手术适应证,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案。
张晨曦顾晓峰李雅欣王凌高剑锐丁育健冯德宏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人工股骨头置换解剖型锁定钢板高龄
3D打印臼杯-垫块复合假体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六例报告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3D打印定制臼杯-垫块复合假体在伴有髋臼侧骨缺损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D打印定制臼杯-垫块复合假体对伴有PaproskyⅡB和ⅢA型髋臼侧骨缺损病例6例(6髋)行髋关节翻修术,男2例,女4例;年龄64~83岁,平均78.2岁。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32.3±5.1)分。髋臼骨缺损Paprosky分型:ⅡB型2例,ⅢA型4例;AAOS分型均为Ⅲ型。术前行髋关节薄层CT扫描,数据逆向重建髋臼侧骨缺损三维影像,设计臼杯-垫块复合假体并调整其位置,打印骨盆和假体树脂试模体,安装调试无误后打印钛合金假体。按术前计划植入假体完成髋臼重建。结果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皮肤坏死、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6例获17.8 (13.0~25.5)个月随访。术后连续影像学检查显示所有患髋旋转中心基本解剖重建,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断裂及关节脱位,术后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为(82.7±7.1)分。结论 3D打印定制臼杯-垫块复合假体用于髋臼侧PaproskyⅡB型和ⅢA型骨缺损病例的髋关节翻修,结合定向螺钉和翼板更易达到术中初始稳定,有利于其表面骨小梁结构与宿主骨的生物学整合。
冯德宏刘仪王凌丁育健顾晓峰高剑锐李雅欣郭宇
关键词:髋关节再手术髋臼成形术矫形外科手术骨缺损
稀释和延长时间或预注丙泊酚对芬太尼引起咳嗽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稀释和延长注射时间或预注丙泊酚对芬太尼静注引起咳嗽的影响。方法175例拟行全麻患者,ASAⅠ或Ⅱ级,18~55岁,随机均分为五组:Ⅰ组,芬太尼50μg/ml,静脉3~5s内注完;Ⅱ组,芬太尼用生理盐水稀释成20μg/ml,3~5 s注完;Ⅲ组,芬太尼50μg/ml,静脉≥30 s内匀速注完;Ⅳ组,芬太尼用生理盐水稀释成20μg/ml,≥30 s内匀速注完;Ⅴ组,预注丙泊酚1~1.5mg/kg后1 min,按Ⅰ组方法和浓度静注芬太尼。五组芬太尼剂量均为3μg/kg。观察注射后咳嗽发生情况。结果Ⅳ组和Ⅴ组比Ⅰ组咳嗽显著减少(P<0.05或P<0.01)。Ⅱ组和Ⅲ组比Ⅰ组咳嗽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稀释和延长注射时间或预注丙泊酚可明显减少芬太尼静注时引起的咳嗽,预注丙泊酚效果更好。
张兆平张正正顾晓峰孙国华
关键词:芬太尼并发症咳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