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小娟

作品数:11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政治法律
  • 5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公民
  • 3篇政治
  • 3篇政治参与
  • 3篇媒体
  • 2篇民政
  • 2篇公共政策
  • 2篇公民参与
  • 2篇公民政治
  • 2篇公民政治参与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网络
  • 1篇电子政务
  • 1篇新公共服务
  • 1篇新公共行政
  • 1篇新媒体
  • 1篇新社会
  • 1篇新社会阶层
  • 1篇行政
  • 1篇学生网络
  • 1篇演进

机构

  • 11篇山西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11篇马小娟
  • 1篇王婷

传媒

  • 2篇中国出版
  • 1篇东南学术
  • 1篇求索
  • 1篇图书馆学刊
  • 1篇广东行政学院...
  • 1篇宁夏党校学报
  • 1篇山西经济管理...
  • 1篇晋中学院学报
  • 1篇中共南京市委...
  • 1篇行政科学论坛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媒体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与限度被引量:10
2014年
新媒体是以互联网为平台通过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的媒体形态。新媒体对公共危机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它使公共危机管理中信息传播更加及时透明、交流互动更加便捷有效,有利于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新媒体也有可能导致危机规模的扩大、政府公信力的降低甚至引发新的公共危机。因此,政府应对新媒体积极利用、加强引导、科学管理,使其朝着有利于政府管理的方向发展。
马小娟王婷
关键词:新媒体公共危机管理
网络舆情背景下政策问题建构的逻辑理路与优化路径被引量:1
2022年
政策问题建构是政策周期的逻辑起点。网络舆情背景下,政策问题建构权发生了变化,网络舆情推动各种社会问题呈现,外在创始型的政策议程逐渐增多。突发危机事件成为舆论的触礁点,媒体报道成为舆论的扩散点,重要人物关注成为舆论的助推器。多主体互动为政策问题建构从公众议程向政府议程转化提供了更强的动力,但也有与新技术特征紧密相关的新风险。要实现网络舆情背景下政策问题建构的良性运行须从多方面入手,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从舆情表达、舆情收集、舆情识别、舆情利用等多个环节加以引导、规范和优化。
马小娟冯钰婷
关键词:网络舆情公共政策
高校图书馆主题阅读推广现状与优化策略被引量:14
2018年
主题阅读推广是促进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在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主题阅读推广意义深远。公共政策的推动、共享理念的示范、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共同推动了这一活动的开展。高校图书馆主题阅读活动拓展了动态的阅读推广服务,采取了便捷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须进一步丰富推广形式,优化阅读空间,加强推广团队建设和促进推广服务精细化等。
马小娟冯钰婷
关键词:主题阅读
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新动向被引量:13
2013年
公民参与是政治学研究中的核心概念之一。社会的发展使公民政治参与呈现新动向,这是政治系统适应政治生态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主体得到拓展,新社会阶层成为重要的参与力量;参与工具更加优化,网络媒体的作用凸显;参与动机趋向世俗化,利益表达成为参与的首要动因;参与效果得到改善,参与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明显。同时,不断发展的公民政治参与也会给政治系统带来压力,无序参与、"数字鸿沟"、"政府俘获"等新的问题需要解决。关注公民政治参与的新动向有助于政府在新的环境下不断更新理念、调适行为、应对挑战。
马小娟
关键词:公民政治参与新社会阶层媒体公共政策
西方公共行政理论演进中的公民参与观检视被引量:2
2010年
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对公民与政府的互动存在共识,但在是否将参与纳入微观的行政管理过程,公民以什么角色多大程度上参与行政活动、公民采取何种途径影响政策过程以及公民参与民主价值的关联程度等方面存在分歧。探讨西方公共行政理论演进过程中的公民参与观点,将有助于我们在推进公民在政策过程中对这些观点的批判性借鉴。
马小娟
关键词:公民参与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行政新公共服务
基于政策模型公民参与的三种分析范式被引量:1
2012年
政策模型是分析政策过程的理论工具。系统模型、团体模型和精英模型从不同视角对政策过程进行了解析,蕴含了不同的公民参与思想。这些思想在为我们研究公民参与问题提供理论参考的同时也存有诸多理论局限。其中,系统模型重视公民诉求对政策的影响,但未能说明具体的决策过程;团体模型将政策视为团体竞争的产物,但忽视了其他因素对决策的影响,尤其是弱化了政府的作用;精英模型则认为政策体现的是统治精英的价值偏好,但对社会大众的现实诉求无暇顾及。公民参与政策制定与执行不仅能表达其利益诉求和偏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政策的科学性,体现了社会力量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在政策决策时,政府要在保持相对自主的同时,充分重视社会大众的公民参与,尤其要关怀社会弱势群体,干预社会不公,更好地维护公共利益,确保社会稳定。
马小娟
关键词:系统模型公民参与
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电子政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被引量:7
2015年
电子政务实践的快速发展对本领域的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高校电子政务课程应运而生。电子政务课程具有学科交叉性,不同的专业在开设本课程时应体现出各自的学科特色。公共管理类专业开设电子政务的主要目的不是传授"技术",而是让学生认识电子政务建设过程、树立电子政务应用意识、分析电子政务深层问题、探究电子政务发展规律。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和双语教学的应用有助于本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马小娟
关键词:公共管理电子政务教学改革
论社交媒体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被引量:14
2011年
社交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之间的沟通方式,同时也改变着普通公民政治参与的方式。目前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超越了传统媒体的局限,其所具有的交互性、及时性、透明性等优势有力地推动公民政治参与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促进民主价值的实现。但任何新技术都只是组织、制度变革的催化剂,只有合理利用和科学引导才能使社交媒体的潜在优势成为现实。
马小娟
关键词:公民政治参与社交媒体强势民主
官员容错机制的实践困境与优化路径被引量:1
2020年
加强对官员的管理和激励是政府管理中的重要议题。容错机制为官员积极作为提供了包容性更强的政策环境,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标准设定难把握、免责范围难界定、容错程序难操作和运行过程难透明等问题。在未来的探索中需要不断强化上下互动,明确容错边界,规范容错程序,加强信息公开,完善配套机制,提升实施成效。
马小娟李梦园
关键词:官员容错机制免责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状况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政治参与的场所突破了传统的物理性公共空间,延伸到了基于网络的虚拟空间,使大学生成为了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群体。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动机务实、参与渠道多样、关注民生问题、热衷舆论监督,但较低的信息信任度和政治效能感以及对个人隐私的担忧使一部分人对网络政治参与敬而远之。因此应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优化参与环境并拓展参与渠道,加强政府回应以提高参与效能感,从而使大学生能够更加积极、有序、有效地进行网络政治参与。
马小娟吴娟
关键词:大学生互联网政治参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