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建设

作品数:6 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黑杨
  • 2篇性状
  • 2篇青杨
  • 2篇无性系
  • 2篇美洲黑杨
  • 2篇白杨
  • 1篇新无性系
  • 1篇性状测定
  • 1篇选育
  • 1篇选育研究
  • 1篇杨派
  • 1篇叶片
  • 1篇叶片性状
  • 1篇优良无性系
  • 1篇杂交
  • 1篇杂种苗
  • 1篇植株
  • 1篇植株再生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安全

机构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6篇高建设
  • 5篇樊军锋
  • 5篇周永学
  • 1篇李霞
  • 1篇李金花
  • 1篇薛泉宏
  • 1篇张绮纹
  • 1篇胡斌
  • 1篇张彦
  • 1篇苏晓华
  • 1篇延娜

传媒

  • 3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北方园艺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浙江林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毛白杨速生大径材优良无性系选育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为了选育出速生性强且适宜在陕西关中地区生长的毛白杨大径材适生品种,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渭河试验站以28年生的毛白杨试验对比林为研究对象,使用布鲁莱斯测高仪和围尺测定每株林木的树高和胸径,应用公式V=0.513 40 H^(0.828 958)D^(1.995 375)计算单株材积,并采用SPSS21.0对各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与对照组箭杆毛白杨、易县毛白杨和I-101存在明显差异;在树高多重比较结果中,只有60号、77号、84号、66号、95号、75号、67号、69号无性系的树高生长量优于对照组,但是在0.01显著水平下60号、77号、84号、66号、95号、75号、67号、69号无性系只与I-101的差异达到显著与另外两个对照品系差异不显著;通过胸径多重比较结果可知,在0.01显著水平下胸径生长量优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差异达到显著的只有85号、89号和84号无性系;通过公式V=0.513 40 H0.828 958 D1.995 375计算各无性系单株材积后,对各无性系材积进行多重比较后发现,在0.01显著水平下材积生长量同时优于3个对照品系并与之差异达到显著的只有85号、89号和84号无性系。综上选出的最优无性系为85号、89号和84号无性系。
屈楚秦樊军锋高建设周永学
关键词:优良无性系
美洲黑杨与不同种源青杨杂种苗叶片和生长性状多水平变异研究被引量:26
2002年
利用美洲黑杨 5 0号为母本和青杨 5个种源 (各 10个单株 )为父本杂交 ,获得杂种F1代无性系 ,对此多水平杂交育种体系叶片和生长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父本青杨种源间及种源内单株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 ,F1代无性系的种源间、种源内家系间和家系内无性系间存在不同差异。杂种F1代无性系扦插苗父本种源不同的杂交组合间和组合内家系间成活率差异不显著 ,1、2、3年生苗的生长性状在不同层次变异水平上差异显著或极显著 ,表明父本青杨种源间和种源内变异对F1代生长有显著影响 ,F1代无性系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 ,具有选择潜力。
李金花张绮纹苏晓华高建设卢宝明
关键词:青杨美洲黑杨叶片性状亲本选择
响叶杨×84K杨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被引量:3
2010年
以响叶杨×84K杨的茎段和叶片为外植体,应用正交实验方法对响叶杨×84K杨的再生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茎段和叶片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分别为MS+TDZ 0.0015mg/L+NAA0.05 mg/L,茎段不定芽再生率可达91%,MS+TDZ 0.001 mg/L+NAA0.01mg/L,叶片不定芽再生率可达70%;诱导不定芽生根的最佳组合为1/2MS+NAA0.01 mg/L+IBA0.1 mg/L,生根率可达100%。在碳源对生根率影响的研究中,蔗糖的影响最大,生根率可达88.9%。
张彦樊军锋高建设周永学
关键词:植株再生
一年生转Bt基因欧洲黑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利用PCR技术检测欧洲黑杨植株内转入Bt基因的稳定性,连续1 a对苗期转Bt基因和其林地间及根际土壤中3大类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进行选择性培养和数量统计分析,并将经过辐射杀菌的转Bt基因欧洲黑杨和其落叶干粉加入培养基,分别对已知细菌、霉菌和放线菌培养并对其数量和生长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Bt基因稳定存在于苗期转Bt基因欧洲黑杨植株内。(2)转基因和对照林地间及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在不同月份无显著差异。(3)转基因植株落叶干粉对已知微生物的培养结果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从而得出:苗期转Bt基因欧洲黑杨林对土壤微生物尚没有明显的影响。
李霞薛泉宏樊军锋周永学高建设
关键词:转BT基因欧洲黑杨土壤微生物生态安全
4个白杨派新无性系抗寒性鉴定和综合评价被引量:16
2016年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的意大利银白杨(I-101)×毛白杨4个优良杂种无性系和84k、I-101、新疆杨和毛白杨30号4个对照无性系的1年生休眠苗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低温处理,以常温(CK)为对照,设置5个温度梯度:-10、-15、-20、-25℃和-30℃,低温冷冻处理24h,研究8个白杨无性系1年生枝条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包括半致死温度、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5个指标,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8个无性系的抗寒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无性系间抗寒性差异明显,抗寒性强弱表现为‘03-4-22’>84k>I-101>新疆杨>‘03-5-17’>毛白杨30号>‘03-6-11’>‘03-4-9’;研究认为无性系‘03-4-22’在5个抗寒指标综合评价结果中表现最好,属于抗寒无性系,可为白杨派优良新品种的选育、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曹佳乐延娜樊军锋周永学高建设
关键词:白杨派半致死温度隶属函数法抗寒能力
美洲黑杨与青杨、川杨和卜氏杨人工杂交及杂种苗生长和抗病性状测定被引量:6
2009年
采取室内切枝水培杂交法开展了以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69号和57号为母本,青杨P.cathayana,川杨P.szechuanica和卜氏杨P.purdomii为父本的杨树派间人工杂交及杂种苗生长和抗病性状测定研究。结果表明:5个杂交组合坐果率、种子发芽率最高可达55%和20%,最低仅为20%和5%,可配性差异较大;5个杂交组合杂种苗生长存在极显著性水平差异;69号×川杨、69号×卜氏杨2个杂交组合杂种苗在苗高、地径生长方面表现最好,其平均苗高分别为2.87和2.38m,平均地径分别为2.57和2.13cm,且均与以57号为母本的2个杂交组合的杂种苗生长存在极显著差异,故可以此初选出优良新品种单株;5个杂交组合杂种苗普遍发病,发病率均达100%,以69号为母本的3个杂交组合杂种苗表现出较低的感病指数,抗黑斑病能力优于以57号为母本的2个杂交组合。
胡斌樊军锋高建设周永学
关键词:林木育种学美洲黑杨青杨苗期测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