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树静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耕作
  • 3篇地表糙度
  • 3篇耕作措施
  • 3篇DEM
  • 2篇黄土高原
  • 1篇地统计
  • 1篇地形
  • 1篇地形因子
  • 1篇坡耕地
  • 1篇下坡
  • 1篇黄土
  • 1篇黄土坡耕地
  • 1篇降雨
  • 1篇降雨条件
  • 1篇耕地
  • 1篇耕作方式
  • 1篇产流
  • 1篇产流产沙
  • 1篇产沙

机构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4篇高树静
  • 3篇梁心蓝
  • 3篇张青峰
  • 3篇吴发启
  • 3篇赵龙山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人民黄河
  • 1篇节水灌溉

年份

  • 4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人工降雨条件下坡耕地地表糙度的时空变异分布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水蚀过程中地表糙度变化研究,特别是微地表条件下水蚀过程中地表糙度的分布及变化特征的研究是土壤侵蚀学科领域的前沿问题,目前仍处于不断的探索与发展阶段。本文试图通过对陕西省杨凌区农耕地土壤进行固定坡度和雨强下不同耕作措施的室内人工降雨试验,建立微地形条件下高精度的DEM并进行分析,探讨地表糙度在水蚀过程中的时空变异分布。结果表明:(1)人为耕作对坡面地表糙度的整体分布状态和坡面高程空间分布状况的影响显著;(2)降雨对等高耕作、人工锄耕、人工掏挖耕作措施的高程分布有一定的影响,并且高程变化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坡面的下部;(3)在降雨侵蚀的产流前后,坡面糙度的空间变化最大,而产流后糙度的空间变化趋于平稳。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微地表条件下地表糙度的时空变异状况,并可为进一步分析不同坡度、不同雨强条件下地表糙度的综合研究奠定基础。
高树静赵龙山梁心蓝张青峰吴发启
关键词:地表糙度地统计DEM耕作措施
黄土坡耕地耕作方式对产流产沙的影响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通过人工模拟降水试验,对黄土坡耕地常用的等高耕作、人工掏挖与人工锄耕等措施下地表的产流产沙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在降水初期的25 min内,3种耕作方式具有明显的截流减沙效果,但是随着降水的继续,截流效果减弱;②产流量随降水时间呈先增大、后趋于平稳的趋势,与CK相比,等高耕作、人工掏挖和人工锄耕产流量分别减小38.17%、17.88%和9.43%;③产沙量随降水时间呈先增大、后减小并逐渐趋于稳定的趋势,且随坡度的增大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与CK相比,等高耕作、人工掏挖和人工锄耕产沙量分别减小65.6%、36.3%和23.4%;④地表开始产流依次为CK、人工锄耕、人工掏挖和等高耕作。
赵龙山梁心蓝高树静张青峰吴发启
关键词:地表糙度产流产沙耕作方式坡耕地黄土高原
地表糙度的特征与分析
地表糙度常常造成地表高低起伏和凹凸不平,明显地影响着地表径流和侵蚀过程。但是,由于地表糙度在侵蚀过程中的变化很难确定,从而影响了人们对其对土壤侵蚀过程作用的认识。因此,从微观上监测降雨过程中地表糙度的变化特征是十分必要的...
高树静
关键词:地表糙度地形因子耕作措施
文献传递
微DEM条件下黄土高原人工掏挖地填洼量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利用激光扫描仪获取高程,结合GIS技术模拟了黄土坡耕地人工掏挖措施下1.72×0.78 m^2大小的地表微地形模型,分辨率达0.002 m,坡度分别为5°,12°,15°,20°与25°。利用ArcGIS软件水文分析工具对模型下地表填洼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表坑洼空间分布比较随机,填洼量主要分布在1×10^-5-1×10^-4m^3之间;随坡度的增大,地表单个坑洼的填洼量和总填洼量逐渐减小;填洼量与坑洼深度和坑洼面积(包括坑洼投影面积和坑洼表面积)密切相关,其变化规律可用二次抛物线描述;地表填洼量大小对径流强度的影响不明显。
赵龙山梁心蓝高树静张青峰吴发启
关键词:耕作措施DEM黄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