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鲍传庆

作品数:32 被引量:174H指数:8
供职机构: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无锡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7篇肠癌
  • 14篇腹腔
  • 14篇腹腔镜
  • 11篇切除
  • 10篇切除术
  • 9篇手术
  • 7篇细胞
  • 7篇结肠
  • 6篇直肠
  • 6篇树突
  • 6篇胃切除
  • 6篇胃切除术
  • 6篇结肠癌
  • 6篇大肠
  • 6篇大肠癌
  • 5篇直肠癌
  • 5篇树突状
  • 5篇树突状细胞
  • 4篇低位直肠
  • 4篇低位直肠癌

机构

  • 30篇无锡市第三人...
  • 4篇苏州大学

作者

  • 32篇鲍传庆
  • 22篇许炳华
  • 13篇杨增辉
  • 12篇沈晓明
  • 9篇金成
  • 5篇李建平
  • 4篇赵天天
  • 3篇钱海鑫
  • 3篇秦磊
  • 3篇周晓俊
  • 3篇刘建夏
  • 2篇纪冬玉
  • 2篇刘宗良
  • 2篇俞宪明
  • 2篇吕国强
  • 2篇陆晓
  • 2篇刘如钱
  • 2篇李江海
  • 2篇陆树洪
  • 2篇张淳

传媒

  • 6篇江苏医药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中华腔镜外科...
  • 1篇江苏临床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苏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华医学写作...
  • 1篇交通医学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2
  • 2篇2001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肠镜联合腹腔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镜联合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手术方式、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分别采用腹腔镜辅助结肠镜下电凝切除、结肠镜辅助腹腔镜下部分肠壁切除、部分肠段切除及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等方法,对36例结直肠息肉患者进行治疗。结果:3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5例在腹腔镜辅助下行结肠镜下息肉切除。22例行结肠镜辅助腹腔镜下部分肠壁切除,其中1例在结肠镜操作过程中发生难于控制的出血,另1例造成穿孔且息肉未完全切除,也行结肠镜辅助的腹腔镜下部分肠壁切除。22例中有18例用Endo-GIA完成。6例行腹腔镜下肠段切除,其中4例因息肉基部广,游离肠段后发现血供差;2例息肉位于直肠上段,且息肉稍大。3例行结肠癌根治术。手术时间70~240 min;手术出血量在20~150 mL;肠功能恢复时间20~48 h。所有患者术后均无肠瘘、肠腔狭窄、术后肠道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结肠镜、腹腔镜联合治疗结直肠息肉,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彻底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手术方式。
许炳华鲍传庆刘宗良李建平俞宪明金成沈晓明
关键词:结直肠息肉结肠镜检查
三角吻合术对胃癌伴T2DM患者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后糖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total laparoscopic distal gastrectomy,TLDG)后行三角吻合消化道重建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行TLDG的胃癌伴T2DM患者分为观察组(n=36)与对照组(n=54),观察组行三角吻合术,对照组行Billroth-Ⅰ式吻合。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术前及术后1、3、6个月测定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用量、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网模素-1(omentin-1)、脂联素(adiponectin)、抑胃肽(gastric inhibitory peptide,GIP)、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 GLP-1)及GIP/GLP-1。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6个月,观察组的BMI、FPG、2hPG、HbAlc和血清TNF-α、IL-6、GIP、GIP/GLP-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网模素-1、脂联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伴T2DM患者行TLDG联合三角吻合消化道重建安全可行,较经典Billroth-Ⅰ式吻合更有利于改善术后糖代谢状态。
杨增辉鲍传庆许炳华沈晓明史益凡赵天天刘波高森
关键词:胃癌糖代谢
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方式与传统Roux-en-Y吻合方式应用于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消化道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7年8月我院76例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且有完整随访的临床资料,按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分为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Un-cut RY组,n=25)和传统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RY组,n=51)。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后营养指标以及术后生存等情况。结果 Un-cut RY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RY组[(230. 7±65. 2) ml vs.(292. 0±78. 6) ml,t=-3. 369,P=0. 001];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明显短于RY组[(52. 8±9. 6) h vs.(61. 4±10. 8) h,t=-3. 379,P=0. 001]。2组反流性食管炎[12. 0%(3/25) vs. 9. 8%(5/51),χ~2=0. 000,P=1. 000]、倾倒综合征发生率[0. 0%(0/25) vs. 3. 9%(2/51),Fisher精确检验,P=1. 000]和食物襻排空延迟或障碍[4. 0%(1/25) vs. 23. 5%(12/51),χ~2=3. 240,P=0. 072]差异均无显著性。Un-cut RY组RY滞留综合征发生率[0. 0%(0/25) vs. 21. 6%(11/51),Fisher精确检验,P=0. 013]明显低于RY组。2组术后3个月BMI变化[0. 81±0. 37 vs. 0. 88±0. 13,t=1. 191,P=0. 123]、血红蛋白变化[(8. 6±2. 5) g/L vs.(9. 3±3. 6) g/L,t=0. 873,P=0. 195]、白蛋白变化[(3. 5±1. 4) g/L vs.(3. 7±1. 8) g/L,t=0. 487,P=0. 316]和总蛋白变化[(4. 6±1. 7) g/L vs.(5. 2±1. 9) g/L,t=1. 037,P=0. 167]差异均无显著性。2组生存率无显著差异(χ~2=0. 418,P=0. 518)。结论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有保持肠道连续性和手术相对简单的优势,缩短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减少术后RY滞留综合征,并不影响术后的营养状况和生存情况,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一种消化道重建方式。
赵天天鲍传庆许炳华沈晓明杨增辉
关键词: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
自体大肠癌细胞负载树突状细胞的方法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建立自体热休克凋亡大肠癌细胞抗原制备、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以及抗原负载方法。方法采用酶消化法从手术切除的肠癌新鲜组织获得单细胞悬液,热休克后用桦酯酸诱导其凋亡,制备成细胞抗原;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单核细胞(PBMC),经GM-CSF与IL-4体外诱导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负载细胞抗原后制备成DC肿瘤疫苗,并对DC疫苗的形态、数量及表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肿瘤细胞抗原得率:(11.87±0.66)×106/g组织;平均凋亡率:(93.13±2.3)%;(2)imDC平均得率为(9.73±0.84)×106/(121.64)×106个PBMC,活率>95%;imDC表型分析:CD11c+CD14-、CD11c+HLA-DR+、CD11c+CD80+、CD11c+CD83+、CD11c+CD86+表达率分别为(87.48±2.59)%、(87.92±0.97)%、(2.20±0.67)%、(4.86±1.21)%、(5.00±0.97)%;(3)DC平均得率为(6.74±0.97)×106/(9.73±0.84)×106个imDC,活率>95%,DC表型:CD11c+CD14-、CD11c+HLA-DR+、CD11c+CD80+、CD11c+CD83+、CD11c+CD86+表达率分别为(93.55±1.24)%、(89.77±1.35)%、(87.80±1.63)%、(70.64±6.42)%、(95.44±2.16)%。结论自体大肠癌细胞负载树突状细胞的方法稳定、安全、可靠,可制备出成熟DC。
鲍传庆钱海鑫秦磊刘建夏周晓俊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大肠癌肿瘤疫苗
结肠癌术后联合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 评价结肠癌术后联合树突状细胞(DC)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接受结肠癌D3根治术并进行一次化疗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在化疗后不进行DC免疫治疗;一组在术中采集新鲜肿瘤组织样本,并在化疗后进行自体肿瘤抗原负载DC免疫治疗.采集自体外周血,诱导制备自体肿瘤抗原负载的DC,进行4次免疫注射为1个疗程,前2次每周进行注射,后2次隔周进行注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同时对治疗组进行迟发性超敏反应(DTH)检测及随访,观察患者的免疫应答与临床疗效.结果 制备获得成熟DC(mDC),细胞活率〉95%,CD11c^+CD14-细胞平均为90.24%±2.73%,CD11c^+ HLA-DR^+细胞平均为83.58%4±1.36%,CD80^+细胞平均为87.92%±4.41%,CD83^+细胞平均为62.48%±4.45%,CD86^+细胞平均为97.72%±3.86%.治疗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尤以IFN-γ升高最为明显(P〈0.01).15例进行DTH检测的患者中有8例呈阳性,经过6~36个月随访,治疗组有1例患者复发,常规治疗组有1例复发,1例死亡.两组的中位无疾病进展期分别是22个月和1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DC治疗组中DTH阳性的患者无1例出现复发及转移.结论 结肠癌术后联合DC治疗可以改善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激发特异性免疫应答,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张淳吕国强徐建敏鲍传庆许炳华文洽先陆晓
关键词:结肠肿瘤树突细胞免疫疗法细胞因子类
胃镜拖线法在大肠癌术后胃瘫患者空肠营养管置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胃镜拖线法在大肠癌术后胃瘫患者空肠营养管置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例结肠癌术后发生胃瘫的患者,均行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置管前在鼻胃管的顶部预先用7号慕丝线打好麻线结,助手将鼻胃管放入食管内,胃镜下用活检钳夹住鼻胃管前端预留线结拖入空肠。结果本组均置管成功,置管时间平均15 min,送入鼻胃空肠管总长约85 cm,置管后均无严重并发症;与置管前比较,置管后2周患者体质量增加、血清白蛋白升高、KPS评分增加,P均<0.05。拔管后3周内,患者均恢复胃肠功能。结论胃镜拖线法用于空肠营养管置入术操作简单、无并发症,可明显改善大肠癌术后胃瘫患者的营养及生活质量。
金成鲍传庆刘宗良许炳华薛育政俞宪明
关键词:胃镜技术胃瘫大肠癌
外科治疗癌性结肠梗阻154例
2001年
介绍 15 4例癌性结肠梗阻的手术治疗经验。其中完全性肠梗阻 85例 (5 5 .2 % ) ,不全性肠梗阻 6 9例(4 4.8% )。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除住院期间死亡 5例 (3.2 % )外 ,其他患者肠梗阻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作者认为对于不同病情的癌性结肠梗阻患者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治疗 ,对术后改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等均有良效。
鲍传庆
关键词:结肠癌结肠梗阻手术治疗
外科治疗外伤性迟发性血气胸125例临床分析
2001年
从1975.4~2001.4月,我科共收治外伤性迟发性血气胸125例,经胸腔穿刺或闭式引流治疗86例-剖胸手术27例,自行吸收12例,治愈118例,死亡7例。胸部损伤病人为警惕迟发性血气胸的发生,在3w内需定期反复作胸透或摄片检查以免延误诊治,对于纵隔阴影增宽的病人应怀疑心脏、大血管损伤的可能,应作相应的影像学检查。本组10例病人漏诊,漏诊率8%。
鲍传庆纪冬玉
关键词:胸部损伤血气胸外科手术
后腹膜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例报告)
2011年
1病例报告 患者,男,55岁,因"发现左下腹包块20天"于2010年4月1日入院。患者入院20天前无意间发现左下腹部有一包块,无压痛,未予重视。其后数日来自感左下腹隐痛不适,呈间歇性发作,发作时无恶心、呕吐、腹泻便血,为行进一步治疗来收入我院。查体:KPS评分90分,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软,左下腹可及包块,大小约5cm×4cm×4cm、
沈晓明金成鲍传庆许炳华
关键词:后腹膜神经鞘瘤
外科治疗外伤性迟发性血气胸12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2年
从 1975~ 2 0 0 1年 ,我科共收治外伤性迟发性血气胸 12 5例 ,经胸腔穿刺或闭式引流治疗 86例 ,剖胸手术2 7例 ,自行吸收 12例 ,治愈 118例 ,死亡 7例。胸部损伤病人为警惕迟发性血气胸的发生 ,在 3周内需定期反复作胸透或摄片检查以免延误诊治 ,对于纵隔阴影增宽的病人应怀疑心脏、大血管损伤的可能 。
鲍传庆纪冬玉
关键词:外科治疗迟发性血气胸X线检查胸部损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