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从新

作品数:1,331 被引量:7,510H指数:33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95篇期刊文章
  • 204篇会议论文
  • 21篇科技成果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69篇医药卫生
  • 18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340篇心房
  • 297篇房颤
  • 285篇心房颤动
  • 232篇心肌
  • 208篇心律
  • 201篇消融
  • 198篇心律失常
  • 194篇血管
  • 155篇细胞
  • 153篇电生理
  • 132篇动脉
  • 106篇心血管
  • 105篇心脏
  • 100篇室性
  • 99篇心室
  • 94篇导管消融
  • 91篇肌细胞
  • 88篇射频消融
  • 83篇冠状
  • 81篇血管病

机构

  • 1,129篇武汉大学
  • 154篇湖北医科大学...
  • 44篇太和医院
  • 40篇中国医学科学...
  • 31篇广西壮族自治...
  • 28篇大连医科大学...
  • 26篇首都医科大学...
  • 23篇江苏省人民医...
  • 19篇广东省人民医...
  • 19篇四川大学华西...
  • 18篇上海交通大学...
  • 16篇湖北医科大学
  • 15篇上海市胸科医...
  • 14篇广西医科大学...
  • 14篇中华医学会
  • 1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3篇浙江大学医学...
  • 13篇荆州市第一人...
  • 12篇湖北医学院
  • 1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325篇黄从新
  • 368篇江洪
  • 193篇李庚山
  • 171篇杨波
  • 167篇唐其柱
  • 153篇王腾
  • 150篇唐艳红
  • 128篇黄鹤
  • 112篇赵庆彦
  • 77篇王晞
  • 76篇吴钢
  • 69篇王晋明
  • 55篇于胜波
  • 54篇梁锦军
  • 50篇张澍
  • 45篇蒋学俊
  • 44篇秦牧
  • 44篇刘育
  • 43篇刘韬
  • 40篇许家俐

传媒

  • 209篇中华心律失常...
  • 186篇中国心脏起搏...
  • 38篇武汉大学学报...
  • 37篇中华心血管病...
  • 30篇心血管病学进...
  • 23篇临床心血管病...
  • 22篇中国循环杂志
  • 20篇疑难病杂志
  • 19篇中国实用内科...
  • 17篇中华医学会心...
  • 15篇广西医学
  • 14篇中华老年医学...
  • 13篇中国医学文摘...
  • 13篇中华医学会心...
  • 12篇起搏与心脏
  • 1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0篇中华超声影像...
  • 10篇临床内科杂志

年份

  • 10篇2023
  • 10篇2022
  • 14篇2021
  • 26篇2020
  • 24篇2019
  • 18篇2018
  • 27篇2017
  • 41篇2016
  • 31篇2015
  • 52篇2014
  • 38篇2013
  • 73篇2012
  • 43篇2011
  • 41篇2010
  • 51篇2009
  • 64篇2008
  • 72篇2007
  • 89篇2006
  • 83篇2005
  • 127篇2004
1,3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左心房内血液流变学变化及自回声现象
2000年
目的 :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左心房血液流变学特点及与左心房自回声现象 (SEC)的关系。  方法 :10 2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 (二尖瓣狭窄组 )于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PBMV)中自左心房取血液标本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其中 38例患者有左心房 SEC,6 4例患者无左心房 SEC。对照组为 30例同期冠状动脉造影病例。  结果 :1二尖瓣狭窄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对照组 ,有左心房 SEC患者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无左心房 SEC患者。2 L 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 :二尖瓣狭窄程度、心房颤动、左心房直径、左心房压力均为左心房 SEC的独立预测因子。  结论 :二尖瓣狭窄患者左心房 SEC的形成与血液流变学异常存在密切关系。
胡成林黎明江漆曙辉陈江斌李建军唐其柱江洪张庆华许家俐黄从新李庚山
关键词:二尖瓣狭窄左心房血液流变学
体表心电图及心外膜标测电恢复性质在诱发猪心室颤动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评价体表心电图及心外膜标测部位电恢复性质在诱发猪心室颤动(室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长白猪7、大,记录心电图的同时用10极单极电极记录心外膜动作电位,构建激动恢复间期(ARI)和QT间期恢复曲线。评价心外膜局部ARI和体表心电图电恢复性质同室颤阈值间的父系。结果局部ARI恢复曲线坡度与QT间期恢复曲线坡度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725,P=0.018)。窀颤阈值同右心室心尖部ARI恢复曲线坡度呈正相关(r=0.752,P=0.019),窜颤阈值同体表心电图Ⅱ导联QT间期恢复曲线坡度呈正相关(r=0.802,P=0.005)。结论局部ARI及QT间期电恢复性质有明显相关性,两者同室颤诱发相关。
崔博江洪赵冬冬吕菁君胡笑容温华知黄从新
关键词:心电图心室颤动
射频消融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15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按照SF-36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计分规则,于射频消融术前和术后12~24个月评估其生活质量变化,结果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以提高患者整体的生活质量,其各个方面与术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中老年患者常并发其他基础疾病,对改善程度有一定影响;青年患者并发其他疾病例数少,其生活质量与中老年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改善程度较男性更明显(P<0.05)。结论: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梁锦军庞文博黄鹤杨波陈芳唐艳红吴钢包明威江洪黄从新
关键词:导管消融射频电流
按摩并吗丁啉对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胃动素及胃排空时间的影响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研究按摩并吗丁啉对糖尿病性胃轻瘫 (DGP)患者胃动素、胃排空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 10 0例DG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 5 0例。对照组予吗丁啉片 ,治疗组予按摩配合吗丁啉治疗 ,观察 6周。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2 %和 78% (P <0 .0 5 ) ,两组胃动素、胃排空时间均降低 (P <0 .0 5 ) ,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按摩并吗丁啉对降低DGP患者的血浆胃动素、胃排空时间具有积极作用。
宋恩峰贾汝汉向建武黄从新毕会民
关键词:胃排空时间吗丁啉胃动素按摩
心房颤动电转复后左心耳顿抑的预测因子
2004年
目的 研究非瓣膜病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中 ,心脏电转复后左心耳顿抑的危险因素与预测因子。方法  6 8例房颤电转复成功患者 ,分为左心耳顿抑组与对照组 ,通过单因素及多元逐步逻辑回归分析 ,将临床和超声影像学指标作为待选变量 ,对电转复后左心耳顿抑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 ,左心耳顿抑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有 :房颤持续时间 [(10 6± 15 6 )周vs(2 2 0± 2 0 1)周 ,P <0 0 5 ]、左心房内径 [(43 8± 7 7)mmvs(48 5± 6 2 )mm ,P <0 0 1) ]、左心房排空分数 [(0 32± 0 0 8)vs(0 2 7± 0 0 9) ,P <0 0 5 ]、左心室射血分数 [(0 5 0± 0 0 6 )vs(0 4 6± 0 0 6 ) ,P<0 0 1]、最大复律能量 [(96 8± 6 5 8)Jvs(15 6 8± 10 0 8)J,P <0 0 1]、累积转复能量 [(14 6 8± 14 2 6 )Jvs(2 90 5± 2 4 2 1)J,P <0 0 1]和电转复次数 [(1 7± 0 9)次vs(2 4± 1 2 )次 ,P <0 0 5 ]。多元逐步逻辑回归分析发现 ,房颤持续时间 (β =0 10 5 ,P <0 0 1)、左心房内径 (β =0 196 ,P <0 0 1)、左心室射血分数 (β =- 2 0 5 4 9,P <0 0 1)、转复累积能量 (β =0 0 0 4 ,P <0 0 5 )是左心耳顿抑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房颤持续时间、左心房内径?
杨沙宁黄从新胡晓军金立军李风翥彭水先
关键词:左心耳电转复心房颤动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内径复律
脊髓神经在心律失常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7年
研究表明自主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均参与调节心房和心室电生理,直接干预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脊髓系中枢神经的一部分,是周围神经与脑之间的通路。研究表明,进行低强度脊神经刺激调节脊神经活性可改变心脏外在和内在自主神经活性,抑制房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代子玄赵庆彦黄从新
关键词:电生理学脊髓神经自主神经心律失常
肺动脉高压致心律失常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肺动脉肌性重构和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进行性升高,伴随出现不同程度的右心功能和/或结构重构、衰竭、甚至死亡的一类疾病,而肺动脉毛细血管后压力和左心室功能相对正常。在2018年第六届世界PAH大会以及《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中列为第Ⅰ类PAH,即动脉性PAH[1-2]。
吴金春吴金春刘韬
关键词:致心律失常肺血管阻力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压力动脉性ARTERIAL
肾去交感神经对肺动脉高压犬肺血管重构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肾去交感神经(RSD)对肺动脉高压(PAH)模型犬肺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 22只比格犬随机分为对照组(n=7)、PAH 组(n=8)、PAH+RSD 组(n=7).先检测各组犬的血神经激素水平、心脏超声和血流动...
张淑娟赵庆彦蒋学俊杨波代子玄王晓占王徐乐郭宗文唐艳红胡伟黄从新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与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关系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溶解 (纤溶 )系统成分在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后再狭窄过程中的作用 ,明确纤溶功能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因单支血管病变或多支血管病变仅有单支血管行择期 PTCA的 2 8例患者 ,男 2 3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5 5 .8± 9.5 )岁 ,于手术后平均 (6 .4± 2 .4)个月进行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随访。分别测定患者 PTCA术前 ,术后 1周 ,术后 3个月及冠脉造影随访前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PAI 1)和纤维蛋白原 (Fg)的水平。结果 :再狭窄组术后 1周、3个月的 t PA活性分别为 (1.86± 0 .5 8) k U/ L、(1.91± 0 .44 ) k U/ L,较术前 (2 .83± 0 .72 ) k U/ L 明显降低 (P均 <0 .0 5 ) ;再狭窄组术后 1周、3个月的 PAI 1活性分别为 (12 .37± 2 .33) k AU/ L、(12 .36± 2 .2 9) k AU/ L,较术前 (9.13±2 .14) k AU/ L显著升高 (P均 <0 .0 0 5 ) ,而且明显高于非再狭窄组〔分别为 (8.35± 2 .10 ) k AU/ L、(8.39±2 .74) k AU/ L,P均 <0 .0 5〕;术前、术后 Fg无明显差异。结论 :PTCA术后 1周~ 3个月纤溶功能受损影响血管损伤的修复 ,与再狭窄密切相关 。
王毅黄从新江洪
关键词: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再狭窄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束支折返性心动过速
1997年
束支折返性心动过速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武汉430060)唐其柱黄从新束支折返性心动过速(Bundlebranchrentrytachycardia,BBRT)是由左右束支作为折返环路的组成部分而构成的大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其折返环由希氏束...
唐其柱黄从新
关键词:心动过速病理射频消融预后
共13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