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力

作品数:23 被引量:286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急救
  • 13篇院前急救
  • 13篇流行病
  • 13篇流行病学
  • 7篇流行病学分析
  • 7篇创伤
  • 5篇猝死
  • 4篇心脏
  • 4篇心脏性
  • 4篇心脏性猝死
  • 4篇性猝死
  • 4篇脏性
  • 4篇流行病学调查
  • 4篇流行病学调查...
  • 3篇院前死亡
  • 2篇血流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血流动力学研...
  • 2篇院前
  • 2篇院前急救患者

机构

  • 13篇广州医学院第...
  • 13篇广州市急救医...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中山大学
  • 3篇武汉市急救中...
  • 3篇重庆市急救医...
  • 3篇天津市急救中...
  • 2篇佛山市第一人...
  • 2篇茂名市人民医...
  • 2篇中山大学孙逸...
  • 2篇广东省气象局
  • 2篇广州市红十字...
  • 2篇福建省急救中...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作者

  • 21篇黄力
  • 11篇梁子敬
  • 6篇李莲芬
  • 6篇赖欣
  • 6篇陈文标
  • 6篇郭彦池
  • 6篇曾量波
  • 6篇黄子通
  • 6篇陈玮莹
  • 6篇杨正飞
  • 6篇张在其
  • 4篇欧阳文伟
  • 3篇熊悦安
  • 3篇李继良
  • 3篇陆家韬
  • 3篇李金年
  • 3篇刘向
  • 3篇梁智敏
  • 3篇裴雅春
  • 3篇赵兴吉

传媒

  • 3篇中华急诊医学...
  • 3篇广州医学院学...
  • 3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中华医学会急...
  • 1篇第十一次全国...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2
  • 1篇1999
  • 1篇1998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开角型青光眼的血流动力学研究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了解开角型青光眼视神经的血液供应情况。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开角型青光眼和正常眼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时间平均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结果在两者之中眼动脉和睫状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时间平均血流速度、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视网膜中央动脉的多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开角型青光眼的视神经存在缺血因素。
刘庆春巫峰钟文东黄力黄力
关键词:超声检查青光眼开角型病因
我国大中城市院前死亡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附12568例分析被引量:52
2010年
目的:调查中国大中城市院前死亡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死亡病例特点.方法:从中国8个大中城市急救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全部死亡数据,对有完整记录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12 568例院前死亡者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返回时间、总时间、急救半径分别为(2.10±1.08) min、(13.68±7.14) min、(25.25±12.34) min、(13.75±6.48) min、(54.74±25.47) min、(7.86±3.91) km;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分别为(2.09±1.03) min、(13.58±6.78) min、(25.53±12.34) min、(13.60±6.54) min、(53.79±23.77) min、(7.67±3.86) km,院前心脏性猝死组分别为(2.12±1.02) min、(14.10±7.05) min、(24.79±12.08) min、(13.79±6.61) min、(54.80±25.36) min、(7.90±3.92) km.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与院前心脏性猝死组到达时间、现场时间、出车总时间、急救半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②院前死亡总体、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院前心脏性猝死组的病例数月份及季节分布以2月份、第一季度为最多,日时间段分布以8:00~10:00为最多.③院前死亡患者中循环系统、其他、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类的死亡数分别位居第一、二、四、五、八,均以51岁(尤其是70岁)以上的中老年阶段最多,其中循环系统类中心脏性猝死死亡最多;创伤、中毒类的死亡分别位居第三、六,均以21~50岁青壮年阶段最多.④男性院前死亡数及院前心脏性猝死数均明显多于女性.⑤院前心脏性猝死占循环系统类死亡的绝大部分(67.33%),目击者现场心肺复苏(CPR)为4.46%,医护人员现场CPR成功率2.21%.结论:①心脏性猝死是中国大中城市最常见的院前死亡原因.②加强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提高中老年患者的常见急危重症早期识别与院前急救水平以及普及公众CPR对降
张在其骆福添陈兵陈锋公保才旦黄力柯俊赖欣李继良李金年林才经刘向陆家韬孟庆华宁哗裴雅春孙文会熊悦安张斌赵兴吉欧阳文伟陈文标陈玮莹郭彦池杨正飞黄子通
关键词:院前急救院前死亡心脏性猝死流行病学分析
广州市97 823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58
2011年
目的 调查广州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急救病例特点.方法 从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在969 410次呼叫量中,日时间分布以16:00-18:00为最高(114 224次、占11.78%),以04:00-06:00为最低(23 237次、占2.40%).②在109 682次出车中,白云区出车量最多(29 364次、占26.77%),其次是海珠区(20 069次、占18.30%)、天河区(19 962次、占18.20%).③在97 823例院前急救患者中,男性的比例与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女性[比例:57.65%(56 394)比38.48%(37 641),死亡率:59.17%(3 269)比33.95%(1 876)].④在97 823例院前急救患者中,创伤类是院前急救中最多的,占34.57%(33 820),尤其是交通意外,占11.56%(11 307);且以21~50岁青壮年者最多;其次分别是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急症,且均以51岁(尤其是70岁)以上的中老年者最多.⑤在97 823例院前急救患者中,共死亡5 525例,占5.65%.循环系统急症死亡(尤其是猝死)居首位(1 827例、占33.07%),其次分别为其他系统急症死亡(1 646例、占29.79%)、创伤类死亡(866例、占15.67%)、呼吸系统急症死亡(413例、占7.48%)、神经系统急症死亡(329例、占5.95%);其中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急症死亡均以51岁(尤其是70岁)以上的中老年者最多,其他系统急症死亡以61岁以上的老年者最多,创伤类死亡以21~40岁中青年者最多.结论 ①加强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提高中老年患者的常见急危重症早期识别与院前急救水平对降低死亡有重要意义.②加强安全生产、遵守交通法规、强化法制意识是降低创伤,尤其是交通意外发生及其死亡的有力手段.
张在其陈文标陈玮莹郭彦池符岳杨正飞方向韶蒋龙元黄子通赖欣黄力
关键词:流行病学院前急救
广州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分析广州市中心城区院前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分析2010年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广州市中心城区所有院前急救患者的资料,观察急救出车的时间分布情况,患者性别、年龄、疾病谱和死亡原因等。结果:2010年,1、7、8、9月份是出车急救的高峰,9:00~10:00和20:00~23:00是出车的高峰时段;广州市中心城区院前急救患者110 652例;男女比例为1.51:1;70岁以上(23.14%)、31~40岁(14.93%)、21~30岁(19.83%)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前5位疾病依次为创伤类(34.79%)、神经系统急症(21.79%)、循环系统急症(8.92%)、常见急性中毒(7.28%)、呼吸系统急症(6.90%)。结论:提高创伤院前急救的技术水平,建立绿色通道;对有猝死高危因素的患者启动快速现场急救反应,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根据呼叫出车密度和疾病谱,科学合理地安排院前急救工作。
林珮仪江慧琳陈晓辉朱永城茅海峰戚永清赖欣黄力
关键词: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疾病谱
亚运医疗志愿者基础生命支持培训反馈调查
2011年
为了迎接亚运会,切实地落实和完善亚运会的医疗保障任务,2010年6月,广州市医师协会、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联合番禺区急救医疗指挥中心,对番禺区需要执行亚运医疗保障任务的1000多名亚运医疗志愿者进行了集中培训和考核。
谢志翔梁智敏梁子敬黄力罗子娟关颖
关键词:基础生命支持志愿者指挥中心急救医疗医师协会
广州市中心城区创伤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目的:探讨广州市中心城区创伤院前急救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广州市中心城区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所有经120呼叫出车的院前创伤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近年来广州市创伤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创伤已成为每年院前急救病...
梁子敬曾量波黄力李莲芬
关键词:创伤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点
广州院前急救医疗网络的探讨被引量:6
2002年
广州院前急救网络(下简称"网络") 被国内同行称之为"广州模式",本文就网络的形成和发展、特色、及其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希望能给同行提供借鉴和参考.
陈贵声黄力
关键词:院前急救纳人电信指挥协调
亚运志愿者创伤急救培训反馈调查
2011年
目的:了解对亚运志愿者进行创伤急救培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354名亚运医疗志愿者,在进行创伤急救的理论和操作培训后进行问卷调查和操作考试。结果:总体评分71.55%,对局部解剖的认知为59.04%,而对于颈椎损伤的正确处理率只有17.8%,其他培训内容基本及格甚至优秀。结论:经培训基本达到培训的目的和要求,但基本理论较欠缺,特别是对局部解剖和颈椎损伤的实际操作不熟练。
谢志翔梁智敏梁子敬黄力罗子娟关颖
关键词:志愿者创伤
广州市中心城区创伤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目的:对广州市中心城区创伤院前急救的流行病学分析,探讨其特点及趋势。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前瞻性收集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广州市中心城区“120”呼叫资料及院前创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院前急救逐年增加...
梁子敬曾量波黄力李莲芬
文献传递
我国八个大中城市院前急救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被引量:96
2010年
目的 调查我国大中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急救病例特点.方法 从我国8个大中城市急救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全部数据,就其有完整记录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院前急救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返回时间、出车总时间、急救半径分别为(2.16±1.10)min,(14.01±6.82)min,(12.12±5.96)min,(14.08±6.85)min,(42.34±20.21)min和(8.50±4.18)km,院前非死亡组分别为(2.19±1.13)min,(14.15±7.14)min,(11.60±6.72)min,(14.92±6.89)min,(41.86±19.53)min和(8.63±4.31)km,院前死亡组分别为(2.10±1.08)min,(13.68±7.14)min,(25.25±12.34)min,(13.75±6.48)min,(54.74±25.47)min和(7.86±3.91)km,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分别为(2.09±1.03)min,(13.58±6.78)min,(25.53±12.34)min,(13.60±6.54)min,(53.79±23.77)min和(7.67±3.86)km,院前心脏性猝死组分别为(2.12±1.02)min,(14.10±7.05)min,(24.79±12.08)min,(13.79±6.61)min,(54.80±25.36)min和(7.90±3.92)km.院前死亡组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返回时间、急救半径均明显小于院前非死亡组,前组的现场时间、出车总时间均明显大于后者(P<0.05或P<0.01).院前心脏性猝死组的调度时间、返回时间与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组的到达时间、出车总时间、急救半径均明显大于后组,而现场时间明显小于后组(P<0.05或P<0.01).(2)院前急救组、院前非死亡组、院前死亡组、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院前心脏性猝死组的病例数均以第一季度为最多,其最少时间段分别是4:00-6:00、4:00-6:00、4:00-6:00、22:00-24:00、2:00-4:00,其最多时间段分别是20:00-22:00、20:00-22:00、8:00-10:00、2:00-4:00、8:00-10:00.(3)在241 876例院前急救病例中,创伤类患者是院前急救中最多的,年龄�
张在其骆福添陈兵陈锋公保才旦黄力柯俊赖欣李继良李金年林才经刘向陆家韬孟庆华宁哗裴雅春孙文会熊悦安张斌赵兴吉欧阳文伟陈文标陈玮莹郭彦池杨正飞黄子通
关键词:院前急救院前死亡心脏性猝死流行病学分析神经系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