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子宫
  • 6篇卵巢
  • 4篇阴道
  • 4篇肿瘤
  • 4篇细胞
  • 3篇上皮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宫颈
  • 3篇腹腔
  • 2篇蛋白
  • 2篇预后
  • 2篇原发性
  • 2篇妊娠
  • 2篇乳头
  • 2篇手术
  • 2篇子宫内膜
  • 2篇子宫切除
  • 2篇子宫切除术
  • 2篇内膜

机构

  • 11篇单县中心医院
  • 10篇山东省单县中...

作者

  • 21篇黄卫华
  • 8篇王艳英
  • 4篇蒋旭华
  • 4篇张秀玲
  • 3篇谢朋木
  • 2篇冯良平
  • 2篇王秀侠
  • 2篇刘爱云
  • 2篇温玉华
  • 2篇陈海霞
  • 2篇赵颖
  • 1篇张永涛
  • 1篇黄秀兰
  • 1篇蔡霞
  • 1篇许艳梅
  • 1篇黄秀丽
  • 1篇何青翠
  • 1篇张彪

传媒

  • 3篇河南肿瘤学杂...
  • 2篇医学理论与实...
  • 2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广州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普通器械、子宫血管缝扎的全腹腔镜子宫切除56例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采用普通器械、子宫血管缝扎的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total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TLH)的安全性。方法 2009年6月~2010年10月,采用杯状举宫器,单、双极电凝等常用腹腔镜器械,子宫血管缝扎的方法行TLH 56例。子宫正常大小12例,如孕8~10周24例,如孕9~12周20例。结果 56例均于腹腔镜下完成手术,联合卵巢囊肿剔除3例,盆腔粘连松解7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例。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76~146 min,(97.6±11.6)min;术中出血量55~105 ml,(85.7±23.5)ml。术后住院4~5 d。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56例随访6~9个月,无异常。结论普通器械、子宫血管缝扎应用于TLH,能有效阻断子宫血供,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谢朋木黄卫华徐青张永涛王秀侠
关键词:单极电凝双极电凝子宫血管缝扎
卵巢颗粒细胞瘤36例临床分析
2002年
目的 :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36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比较不同期别、不同组织学分化程度 ,不同年龄及应用不同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 5年和 10年存活率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降低。原肿瘤组织学分化程度不同 ,5年和 10年存活率分别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不同年龄 (<4 0岁 ,≥ 4 0岁 )患者的 5年和 10年存活率分别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临床Ⅰ期患者应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存活率无明显影响。结论 :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化程度与预后有关 ,Ⅰ期患者单纯手术对预后无影响。
单衍振黄卫华蒋旭华王艳英
关键词:卵巢肿瘤颗粒细胞瘤存活率预后
腹腔镜辅助经阴道大子宫切除术56例报告
2008年
黄卫华张秀玲王艳英
关键词:大子宫切除术腹腔镜辅助阴道
卵巢原发性绒癌1例
2003年
黄卫华温玉华
关键词:原发性绒癌右卵巢滋养细胞肿瘤妊娠性绒癌
保守性手术后再发异位妊娠48例临床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保留输卵管手术对再发异位妊娠的影响。方法对单县中心医院1998~2006年12月手术治疗的620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0例异位妊娠手术患者中,行保守性手术治疗者122例,占19.7%,再发异位妊娠48例,占39.3%。结论异位妊娠性保守手术治疗,虽然保留了输卵管的生理功能,但输卵管局部的创伤,又影响了输卵管的蠕动功能,增加了重复异位妊娠的可能性。因此,在选择保守性手术时要严格掌握指征,对侧输卵管正常,不主张保留疾患侧的输卵管。
黄卫华张秀玲王艳英
干扰素配合微波治疗重度宫颈糜烂临床观察
2002年
宫颈糜烂是已婚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诱发宫颈癌的高危因素[1].但寻找一种方便、可靠、满意的治疗方法,仍是妇科医务工作者的课题之一.我院采用干扰素配合微波治疗重度宫颈糜烂66例,并与同期单纯微波治疗62例进行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黄卫华单衍振蒋旭华王艳英
关键词:干扰素微波重度宫颈糜烂
绝经后阴道出血520例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冯良平黄卫华
关键词:绝经后期子宫出血
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组织中乳头状瘤病毒和Ki-67及p16^(INK4a)蛋白表达意义的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Ki-67、p16INK4a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在不同程度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原位分子杂交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PV的不同亚型、Ki-67、p16INK4a蛋白在182例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HPV在不同程度病变中总检出率52.19%(95/182);在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鳞癌组中检出最多的感染类型为HPV16/18,而HPV6/11在尖锐湿疣组检出率87.50%(21/24)最高;随着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级别升高,Ki-67、p16INK4a阳性程度呈递增趋势。Ki-67、p16INK4a与HPV16/18型感染关系密切,χ2=11.779 8,P<0.01;Ki-67也与HPV6/11型有关。结论:HPV16/18型及Ki-67、p16INK4a在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鳞癌中表达明显升高,可能对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具有协同作用。
陈海霞刘爱云时念学黄卫华张彪
关键词:鳞状细胞核蛋白质类
子宫穿孔并肠损伤16例临床分析
2002年
单衍振黄卫华蒋旭华王艳英
关键词:并发症子宫穿孔肠损伤
PTE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检测PTEN蛋白在增生性子宫内膜、分泌性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该蛋白在3种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探讨正常子宫内膜向子宫内膜样腺癌转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60例增生性子宫内膜组织、30例分泌性子宫内膜组织共150例石蜡包埋组织进行PTEN的检测。结果PTEN在增生性子宫内膜组织和分泌性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子宫内膜样腺癌组,而尚未发现其在增生性子宫内膜组与分泌性子宫内膜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病理分级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N蛋白的表达降低能促进正常子宫内膜向内膜样腺癌的转变;其低表达能提高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病理分级。
黄卫华许艳梅
关键词:子宫内膜样腺癌PTEN免疫组织化学SP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