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武
- 作品数:9 被引量:74H指数:5
- 供职机构:长沙市第四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阶段性康复训练联合心理认知疗法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25
- 2022年
- 目的:分析阶段性康复训练联合心理认知疗法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1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100例。根据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阶段性康复训练)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心理认知疗法)。对比两组干预4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4周后的Fugl-Meyer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两组HAMA、HAMD评分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两组FMA、ADL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两组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活力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性康复训练联合心理认知疗法有助于提高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缓解抑郁焦虑情况,促进生活质量提高。
- 陈游文擘彬戴携周定洲黄奇武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偏瘫
- 前交通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 2012年
- 目的观察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前交通动脉瘤患者62例,采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瘤颈。结果显微手术成功夹闭动脉瘤62例,术后GOS评定:恢复良好50例(80.6%),轻度残废8例(12.9%),重度残疾2例(3.2%),死亡2例(3.2%)。38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患者术中SSEPs变化4例,MEPs变化5例,EEG变化2例,术中监测无变化或虽有变化但干预后恢复者术后神经功能良好。术后复查,36例恢复良好,偏瘫2例。术后4例出现神经功能障碍,CT示脑组织挫伤或脑梗死灶。结论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安全有效。
- 李斌黄奇武蒋宇刚李奇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神经外科手术显微外科手术
- 基底节脑出血开颅手术与钻颅抽吸治疗的疗效对比
- 2013年
- 目的探讨基底节脑出血开颅手术与钻颅抽吸治疗的效果对比。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对照组40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40例采用钻颅细吸术。结果两组GCS评分无明显差异,MESSS评分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死亡3例,占7.5%,对照组死亡4例,占10%,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基底节脑出血开颅手术与钻颅抽吸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别,临床需依据患者的病情对术式进行合理选择。
- 黄奇武王争戴携
- 关键词:基底节脑出血开颅手术
- B超引导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研究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B超引导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内镜组75例,行B超引导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穿刺组75例,行CT定位下经皮微创穿刺引流术。比较两组穿刺到预先设定位置成功率、血肿清除率、术后3个月预后分级和预后优良率。结果与穿刺组相比,内镜组穿刺至预设位置成功率、术后血肿清除率均明显增高(P<0.05),术后3个月内镜组预后优良率为86.66%,明显高于穿刺组的69.33%(P<0.05)。结论B超引导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HICH的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钟丽瑶李斌尹江柳向鹏黄奇武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B超
- 冠状切口双额颞去骨瓣减压术和颅内压监护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被引量:19
- 2013年
- 目的:探讨冠状切口双额颞去骨瓣减压术和颅内压监护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双额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的病例,探讨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探讨颅内压监测的意义。结果:两组52例手术患者随访6个月,按GOS评分评定预后,监测组恢复良好19例,中残2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对照组恢复良好17例,中残2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结论: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及时行冠状切口双额颞去骨瓣减压术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应用颅内压监测能动态地观察颅内压力变化,提供客观准确的颅内压,改善患者预后。
- 李斌黄奇武王争
- 关键词:颅内压监测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小量脑出血140例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小量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40例高血压小量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其中观察组采取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采取内科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为7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1天、1周、2周、1个月观察组的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在治疗后1周、2周、1个月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同期比较,观察组疗效更为显著(P<0.01)。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小量脑出血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黄奇武文擘斌戴携
- 关键词: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内科保守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传统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被引量:8
- 2017年
-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1],是一种致残率、死亡率较高的临床急危重症[2],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在其治疗上,以往主要采取开颅手术治疗,但存在手术创伤大、术后康复慢、并发症多等缺点。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作为一种新型微创手术开始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为进一步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传统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本研究对我院2014年7月~2015年9月收治的13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采取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及传统开颅术治疗,现总结报道如下。
- 符星李斌黄奇武甘杰文擘彬
- 关键词: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传统开颅术疗效临床急危重症
- 脑恶性胶质瘤术后替莫唑胺联合外放射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讨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脑恶性胶质瘤术后应用替莫唑胺联合外放射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4例术后经病理组织学诊断为脑恶性胶质瘤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外放射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替莫唑胺联合外放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有效率、控制率、不同时期存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末次治疗后临床有效率和控制率分别为64.9%、86.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3年存活率分别为67.6%、48.7%、35.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白细胞下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恶性胶质瘤术后使用替莫唑胺联合外放射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 黄奇武李斌符星尹宏
- 关键词:脑恶性胶质瘤替莫唑胺外放射安全性
- 重型颅脑损伤后肺部并发症与GCS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肺部并发症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长沙市第四医院2010年1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后肺部并发症患者117例,GCS≤8分,根据GCS将其分为两组,3~5分组76例,6~8分组41例,分析并发症与GCS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GCS 3 ~5分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65.0%,6~8分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3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5分组肺部并发症1周内得到控制的患者生存率为38.1%,6~8分组为6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5分组肺部并发症未控制患者的生存率与6~8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肺部并发症与GCS呈负相关,GCS越高,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越低,同时肺部并发症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肺部并发症得到控制的越多,患者预后越好,反之则越差。
- 黄奇武李斌戴携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肺部并发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