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敏
- 作品数:30 被引量:192H指数:8
- 供职机构: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监督博弈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探讨了合作社对社员入社行为的监督机制,分析了监督者和经营管理者的合谋行为。结果表明,完善信息沟通渠道,加强合作社社员间的联系,可使监督效果加强;加强信誉体系的建设,使得普通社员、经营者、监督者更注重自我信誉的维护,可降低合作社运行的管理成本。
- 黄敏洪琳
- 关键词:合作社博弈模型
- 中国农林企业资产专用性经济后果研究——来自沪、深农林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被引量:6
- 2011年
- 由于产业和生产经营的特殊性,农林企业资产专用性特点十分显著。依据现代契约理论,资产专用性经济后果一方面体现在资产专用性可以增进企业绩效(经济后果Ⅰ),另一方面体现在资产专用性决定企业融资契约的安排(经济后果Ⅱ)。为检验中国农林企业资产专用性的经济后果,文章以2003—2006年沪、深中国农林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资产专用性替代变量与公司绩效不具有显著相关性,而与融资契约结构虽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总的看来,相关性也不甚理想。这表明中国农林企业关系型投资不足而导致资产包含的专用性不高,从而不具备应有的经济后果。
- 黄敏雷新途
- 关键词:资产专用性经济后果
- 外贸中隐含碳的计算及其变化的因素分解被引量:39
- 2010年
-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模型计算分析了外贸对中国CO2排放的影响,发现中国隐含碳净出口的绝对数量及占国内总排放之比都增长较快。从因素分解结果来看,贸易规模的扩大是贸易过程中隐含碳增加的重要原因,两阶段规模效应皆为正向。同时,节能减排取得一定的成就,2002~2005年各部门技术效应有较大的差异,其中出口总技术效应为正向,进口总技术效应却为反向,但2005~2007年各部门的技术效应均为反向。另外,贸易结构也至关重要,2005~2007年出口总结构效应为正向,但进口总结构效应却为反向。2005~2007年进口总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之和超过了规模效应,使得隐含碳总进口减少。
- 黄敏蒋琴儿
- 关键词:对外贸易污染排放
- 贸易中隐含碳问题溯源及其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0年
-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同时贸易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也在加剧,有关气候变化等国际环境问题的探索日益成为理论与政策研究的热点,随着2009年哥本哈根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召开,CO_2等温室气体的控制减排已不再是个纯科学议题,而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重要话题,贸易中隐含碳的排放成为研究的焦点。本文旨在通过文献梳理探索隐含碳问题的渊源,并对目前国内外有关隐含碳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开展研究,正确合理界定中国实际CO_2排放量并从外贸角度为缓解碳排放压力提供有利依据和指导。
- 黄敏伍世林
- 关键词:对外贸易污染排放
- 碳关税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述评被引量:3
- 2011年
- 2009年,欧美国家提出碳关税迫使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自愿进行碳减排,从而碳关税对外贸出口的影响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碳关税提出的背景出发,总结和归纳了我国外贸出口、外贸顺差、高碳产业和发达国家的进口对我国碳排放量的影响,分析了碳关税对我国企业成本、外贸出口、高碳产业和外贸环境的影响。
- 黄水灵黄敏
- 关键词:碳排放碳关税
- 中国CO_2排放增长的结构分解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文章采用投入产出和结构分解分析,定量分析了我国CO2排放增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促进我国CO2排放增长主要因素是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而起到抑制作用的因素只有效率效应。从最终需求角度看,资本投资和城市居民消费增加是CO2排放增长的两大主要来源,农村居民、政府消费和净出口的影响相对较小。从部门来看,机械设备制造业、旅客运输等服务业以及建筑业是CO2排放增长的三大部门。最后,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节能减排的政策建议。
- 闫云凤杨来科张云黄敏
- 关键词:CO2排放投入产出法生态经济学
- 产业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影响的实证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依赖于传统能源消费的经济增长往往带来巨大的碳排放。对于强调"十二五"经济转型的浙江省,需要探讨经济增长方式与碳排放的关系,从而探索基于减排目标的可持续经济发展之路。本研究基于产业-能源消费和能源-碳排放2个基本判断模型,运用1990-2009年相关数据分析了浙江省产业发展、能源消费结构以及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浙江省产业结构演进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动则对浙江省碳排放影响不明显。基于此,笔者提出了基于减排目标的协调能源利用与产业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即开发新能源技术,促使能源消费结构不断多元化;加强工业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发挥经济优势,引导金融机构为低碳产业服务。
- 朱臻严燕邱保印黄敏
- 关键词:生态经济学碳排放能源消费产业结构
- 外贸隐含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I-O SDA模型的分析被引量:33
- 2011年
- 随着2009年哥本哈根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召开,CO2等温室气体的控制减排已不再是个纯科学议题,而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重要话题,贸易中隐含碳的排放也成为研究的焦点。本文定量测算了2002、2005及200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并利用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模型(I-O SDA)对影响外贸隐含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解分析。结果显示:(1)各年隐含碳净出口值及其占当年国内排放总量之比都呈增长趋势;(2)对隐含碳排放变化影响最大的是出(进)口总效应;(3)两阶段的出(进)口规模效应都为正;(4)两阶段的出(进)口结构效应有较大不同,如2005-2008年,出口结构效应汇总为18187万吨,而进口结构效应汇总为-35678万吨;(5)在此期间,中间投入效应有较大改善,2002-2005年出(进)口中间投入效应为2116(3820)万吨,而2005-2008年为-9999(-12587)万吨;(6)单位产值碳排放效应也有较大改善,且两阶段单位产值碳排放效应主要由单位产值能耗效应决定(各部门两种效应方向完全一致);(7)两阶段出(进)口单位能源碳排放效应均非常小,改善不太明显。
- 黄敏刘剑锋
- 关键词:结构分解分析
- 中国虚拟水贸易的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2
- 2016年
- 本文测算2005年、2007年与2010年3个年度中国虚拟水进出口贸易量,采用投入产出及IO-SDA等方法分解分析其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部门间用水系数差距都非常大,直接用水系数最大的农业部门857.9 t/万元(3年平均值,下同),与直接用水系数最小的部门差距达600倍之多。完全用水系数最大的也为农业部门1 078.7 t/万元,与完全用水系数最小的部门亦达113倍。各部门的完全用水系数和直接用水系数也存在较大不同,有些部门完全用水系数和直接用水系数差距很大,如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部门差距达115倍,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部门差距达618.5 t/万元;而有些部门差距非常小,如农业部门差距仅仅0.24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部门差距仅为8.2 t/万元。虚拟水出口量和进口量分别从2005年的1 774.3亿t和1 378.7亿t增加到2010年的2 254.1亿t和1 836.5亿t,且出口量一直大于进口量。影响因素分解显示,在此期间,进出口规模的增加是虚拟水贸易量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出口规模合计为103 698.8×10~6t,进口规模合计为80 401.2×10^6t。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在不同部门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真实用水系数和真实中间投入技术是虚拟水贸易变化的主要负向因素,其中真实用水系数对虚拟水出口与进口的影响分别为-36 793.2×10^6t和-34 668.3×10^6t,真实中间投入技术对虚拟水出口与进口的影响分别为-1 719.7×10^6t和-1 660.8×10~6t,表明在此期间用水效率和中间投入效率都得到了改善。另外,直接用水系数和中间投入技术分解出的结构效应都不明显,中间投入进口比率效应也不明显。
- 黄敏黄炜
- 关键词:虚拟水
- 基于IO-SDA模型的浙江省外贸隐含碳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3
- 2012年
- 本文对浙江省2002—2009年外贸过程中的含碳量进行了测量,并分解其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此期间进出口内涵碳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CO2贸易条件整体尚佳但趋势不容乐观;贸易规模效应在所有影响因素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也是2009年排放量出现下降的原因;能源效率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贸易含碳量的增加;出口结构效应与进口结构效应存在较大不同;而中间投入效应与单位能源碳排放效应的影响值都非常小。
- 隗斌贤顾继红黄敏
- 关键词:对外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