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黎毛毛

作品数:78 被引量:294H指数:9
供职机构: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7篇农业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2篇水稻
  • 23篇性状
  • 13篇种质
  • 13篇基因
  • 10篇植物
  • 9篇稻种
  • 9篇野生
  • 9篇野生稻
  • 9篇杂交
  • 8篇选育
  • 8篇数量性状
  • 7篇蛋白
  • 7篇粳稻
  • 7篇QTL定位
  • 6篇性状基因
  • 6篇育种
  • 6篇数量性状基因
  • 6篇数量性状基因...
  • 6篇耐逆性
  • 5篇蛋白质

机构

  • 67篇江西省农业科...
  • 27篇中国农业科学...
  • 12篇江西农业大学
  • 7篇沈阳农业大学
  • 3篇首尔大学
  • 2篇重庆师范大学
  • 2篇韩国农村振兴...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江西省红壤研...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 1篇江西省农业厅
  • 1篇江西省超级水...

作者

  • 78篇黎毛毛
  • 28篇余丽琴
  • 15篇韩龙植
  • 10篇周炳炎
  • 9篇贺浩华
  • 9篇陈明
  • 9篇马有志
  • 9篇徐兆师
  • 9篇周永斌
  • 9篇陈隽
  • 8篇吴小燕
  • 8篇熊玉珍
  • 8篇马小定
  • 8篇李慧
  • 7篇曹桂兰
  • 7篇许秀钧
  • 7篇崔迪
  • 7篇芦明
  • 7篇陈武
  • 6篇王嘉宇

传媒

  • 16篇江西农业学报
  • 11篇植物遗传资源...
  • 4篇中国水稻科学
  • 3篇江西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农村百事通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大自然
  • 1篇空间科学学报
  • 1篇遗传
  • 1篇江西农业科技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杂交水稻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植物学报

年份

  • 4篇2024
  • 5篇2023
  • 7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7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SSR标记构建江西稻种资源核心种质库的研究被引量:24
2012年
以3187份江西地方稻种资源为材料,依据籼粳、早中晚、粘糯、糙米色和谷粒形状等5个质量性状进行分组,组内按8个稻作区再分为不同的亚组。利用SSR标记对各亚组和组内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建立了包括296份种质的江西地方稻种资源核心种质库,占资源总数的9.28%。
黎毛毛黄永兰余丽琴王记林芦明熊玉珍束爱萍范志洁万建林
关键词:稻种资源SSR标记核心种质库
黑糯米新品种紫玉糯被引量:1
2021年
紫玉糯于2016年通过了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用来做米粥和用作高档黑糯米酒、饮料的原料。1.特征特性。该品种为中籼稻黑糯米品种。在南昌作中稻栽培,5月20日播种,10月5日成熟,全生育期138天。株高112厘米,平均单株有效穗10.4穗,每穗颖花数148朵,结实率82.5%,千粒重24.1克。
黎毛毛
关键词:每穗颖花数紫玉中籼稻黑糯米中稻
利用东乡普通野生稻染色体片段置换系鉴定抗穗发芽QTL
2024年
【目的】高温阴雨天气导致水稻生产田出现穗发芽(Pre-harvest Sprouting,PHS),种子活力降低,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与品质性状。鉴定筛选抗穗发芽种质及基因资源是培育抗穗发芽水稻新品种、消除稻谷穗发芽产生危害的根本途径。【方法】以强休眠、不易穗发芽的东乡野生稻‘C35’为供体亲本、较易穗发芽的‘日本晴’(NIP)为受体亲本构建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s)群体为试验材料,于2021—2023年进行抗穗发芽特性鉴定评价,筛选抗穗发芽种质和鉴定主效QTL。【结果】不同环境下东乡野生稻‘C35’休眠性较强、穗发芽率均为0.00%,‘日本晴’存在明显穗发芽现象、穗发芽率均值为31.95%;CSSLs穗发芽率变幅较大,不同年份穗发芽率表型重复性较好,筛选到10份强休眠、抗穗发芽的种质;共检测到14个控制穗发芽率QTL,4个QTL在不同环境下被重复检测到,相关QTL在染色体上形成qPHSRC1、qPHSRC2、qPHSRC8和qPHSRC9等4个QTL簇,其中主效QTL簇qPHSRC2和qPHSRC9的LOD值、表型贡献率和加性效应值较大,qPHSRC2为新发现的主效QTL簇。【结论】鉴定筛选出一批抗穗发芽的种质材料,定位到14个抗穗发芽QTL,筛选出4个重复性较好的QTL簇,发现1个调控穗发芽率的新主效QTL簇qPHSRC2。
胡佳晓刘进马小定涂夯周慧颖孟冰欣崔迪黎毛毛韩龙植余丽琴
关键词:染色体片段置换系抗穗发芽QTL定位
水稻恢复系航天育种的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通过航天育种途径对中稻恢复系明恢63、838、752等进行改良,选育出航98、SP90010、SP134、SP143等强优恢复系,并与不育系配组育成了SP优Ⅰ98、丰优航98、中九优10、G4优10等高产、优质、抗性强的杂交组合。
陈武付江凡周炳炎黎毛毛许晖祝剑真
关键词:航天育种恢复系明恢63水稻
杂交稻新组合丰优航98的选育与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丰优航98是用不育系丰源A与恢复系航98配组选育而成的晚稻中熟组合,具有稳产、高产、适应性广、抗性强、食味好等优点。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8—122d,单产7560~8085kg/hm^2。介绍了该组合的特征特性和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付江凡黎毛毛彭从胜周炳炎陈竹林陈武芦明
关键词:杂交水稻选育栽培技术制种技术
用于普通野生稻遗传完整性分析的引物组合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遗传完整性分析引物,具体公开了用于普通野生稻遗传完整性分析的SSR分子标记核心引物及其应用。本发明以江西普通野生稻为材料,通过大量实验研究,筛选出了一批可用于普通野生稻遗传完整性分析的SSR核心引物,建立了用于...
黎毛毛辛霞吴锦文尹广鹍余丽琴张金梅李慧陈晓玲熊玉珍卢新雄
文献传递
江西红米稻种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及营养特性分析与评价被引量:15
2008年
对94个江西红米地方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其中33个地方品种营养成分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江西红米地方品种具有结实率较高(大于65.0%的品种占84.0%)、千粒重中等(20~30g的品种占93.6%)、易倒伏、抗稻瘟病能力较弱、属保持系类型等特点。脂肪含量较高,有26个品种脂肪含量大于3.0%,其中柳水红脂肪含量4.62%。筛选出多个钙、硒、维生素B1和B2含量较高的材料,其中红米麻壳钙含量81.6mg/kg,红金米硒含量0.09mg/kg,明显高于一般水稻品种。糯子红等6个品种维生素B1含量均大于2.0mg/kg,其中早红维生素B1含量高达17.0mg/kg;红米麻壳等10个品种维生素B2含量均大于0.1mg/kg,其中油红子维生素B2含量达0.6mg/kg。这些优异地方红米种质资源的发掘,可为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提供优异种质。
黎毛毛余丽琴付军如彭小松朱昌兰贺晓鹏熊玉珍贺浩华
关键词:农艺性状脂肪矿质元素
东乡野生稻与日本晴多态性标记的开发被引量:5
2019年
东乡野生稻是分布于全球最北端的一种普通野生稻,与亚洲栽培稻基因组差异较大,目前缺少覆盖其全基因组的分子标记。本文以东乡野生稻和日本晴为材料,通过筛选已有的1017个标记,并利用东乡野生稻基因组重测序信息设计的217个InDel标记,共检测出203个标记在东乡野生稻与日本晴间呈现多态性。这些标记均匀分布于12条染色体,平均间隔1.9 Mb,基本覆盖东乡野生稻全基因组区域。通过对籼粳亚种的检验分析,发现该套多态性分子标记在东乡野生稻与粳稻杂交后代群体基因型分析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研究结果为发掘东乡野生稻的有利基因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马小定唐江红张佳妮崔迪李慧黎毛毛韩龙植
关键词:INDEL标记粳稻
一种与植物氮的吸收利用相关的SiTGAL5蛋白质及其相关生物材料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植物氮的吸收利用相关的SiTGAL5蛋白质及其相关生物材料与应用。所述SiTGAL5蛋白质具体可为如下A1)、A2)或A3)的蛋白质:A1)氨基酸序列是序列表中序列3的蛋白质;A2)将A1)的蛋白质经过...
陈明马有志黎毛毛唐文思张玥玮周永斌徐兆师陈隽
文献传递
东乡野生稻低温发芽力QTL定位及超级稻耐冷改良被引量:5
2018年
低温发芽力是限制直播稻种子成苗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低温发芽力遗传及分子机制对选育适宜直播的优良水稻新品种意义重大。本研究利用东乡野生稻和超级稻沈农265通过多代回交和自交的方法构建的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根据农艺性状和低温发芽力的综合表现,筛选了10份综合农艺性状良好且低温发芽力较强的株系,为超级稻沈农265低温发芽力的改良提供了基础材料。采用集团分离分析法(BSA),共检测到4个标记与低温发芽力连锁,分别是2号染色体RM324和RM166、5号染色体RM534和9号染色体RM257。进一步通过连锁分析,鉴定出15个低温发芽力相关QTL,分别位于第1、2、4、5、6、7和11号染色体,这些QTL的LOD值介于2.57~5.00之间,QTL贡献率介于11.48%~17.72%之间。其中位于2号染色体的qGP-2-1和qGP-2-4与BSA法检测到的连锁标记RM324和RM166一致,这两个位点可用于低温发芽力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胡涛宋佳瑜吴爱婷刘思彤郭志富姜秀娟高继平赵明辉黎毛毛
关键词:东乡野生稻QTL定位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