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龙先瑜

作品数:11 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3篇疗效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梗死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瘤
  • 2篇卒中
  • 2篇卒中单元
  • 2篇脑出血
  • 2篇脑梗死患者
  • 2篇急性
  • 2篇出血
  • 1篇大小便
  • 1篇大小便障碍
  • 1篇动脉供血
  • 1篇动脉供血区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功能
  • 1篇心功能分级

机构

  • 7篇湖南省脑科医...
  • 4篇湖南省第二人...
  • 2篇中南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11篇龙先瑜
  • 6篇黄晓松
  • 3篇王清勇
  • 3篇袁波
  • 3篇谭莉
  • 3篇易艳辉
  • 3篇郭田生
  • 2篇杨期东
  • 2篇杨松林
  • 2篇曾宇
  • 2篇李德炎
  • 2篇蒋再轶
  • 2篇谭佩珍
  • 1篇谭兴林
  • 1篇李萍
  • 1篇谭利明
  • 1篇刘秋庭
  • 1篇张宏耕
  • 1篇汤清平
  • 1篇蒋惟伟

传媒

  • 3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湘南学院学报...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河南医药信息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卒中单元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疗效的影响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评价卒中单元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06例,随机进入卒中单元(n=53)和普通病房(n=53),治疗前后定期进行神经功能(NIHSS)、生活能力(B I)、社会功能(OHS)评分,观察住院期间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治疗措施,出院时由患者或亲属填写满意度(VAS)评分。结果与普通病房比较,卒中单元显著改善NIHSS、B I、OHS评分,降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满意度明显提高。卒中单元组早期康复比例、康复强度高于普通病房。人均住院费用和日平均住院费用卒中单元显著高于普通病房,但费用效益分析表明,卒中单元优于普通病房。结论卒中单元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疗效。
杨松林李德炎王清勇易艳辉蒋再轶龙先瑜郭田生张宏耕
关键词:综合疗法
卒中单元对脑出血住院患者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卒中单元对脑出血住院患者的影响。方法自2004年1月到2005年4月我院住院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共118例,符合入选标准者随机进入卒中单元和普通病房。观察指标是病死率、住院费用、6个月总医疗费用、住院时间、社会功能评价﹙OHS﹚、生活能力评价﹙BI﹚、神经功能评价﹙NIHSS﹚,综合分析卒中单元的效果。结果卒中单元与普通病房相比病死率、复发率、6个月总医疗费用、住院时间降低,康复率增加,但日住院费用增加。结论卒中单元与普通病房相比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愈后和减轻患者家庭负担。
黄远桃谭利明王清勇谭佩珍杨松林李德炎郭田生龙先瑜蒋再轶易艳辉
关键词:卒中单元脑出血
双微导丝技术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通过观察使用双微导丝技术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患者,探讨其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对66例经DSA或CTA颈部血管超声证实椎动脉开口处狭窄并符合支架植入指征的患者实施血管内支架植入,观察使用双微导丝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66例患者椎动脉开口狭窄使用双微导丝技术后,支架植入成功率达100%,支架覆盖狭窄部位准确。支架到位困难、支架移位、血管痉挛及术中斑块脱落等并发症大幅度减少,在1、3、6个月随访时按Malek评分,52例评定分为1分,14例评定分为2分。结论采用双微导丝技术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疗效确切。
袁波黄晓松龙先瑜谭莉李慎茂
关键词: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椎动脉开口狭窄
何首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 探讨何首乌对血管性痴呆 (VD)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 40例轻中度VD患者 ,简易智能量表 (MMSE)评分在 10~ 2 4分之间 ,进行为期 12周的何首乌治疗自身对照研究。疗效评价采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Blessed -Roth痴呆量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 (CGI)。在入组时及治疗结束后评定。结果 MMSE、ADL、Blessed -Roth和SI评分均有显著性改善 (P <0 0 5 ) ;GI和EI评分均大于 1。何首乌对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指标无影响 ,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何首乌可改善VD患者的认知功能、情感、人格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安全性好。
谭佩珍杨期东谭兴林徐东华龙先瑜凡哲江
关键词:疗效何首乌血管性痴呆VD
早期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早期局部亚低温治疗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在常规脑出血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在不同时间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在不同时间予TCD测定患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及脉动指数(PI);于治疗前后观察头部CT进行血肿及脑水肿体积对比;对实验前后上述参数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亚低温治疗组与实验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改善、生存率及恢复良好率提高(P〈0.05);局部亚低温治疗组脑水肿高峰值较对照组减低(P〈0.05);局部亚低温治疗组Vm于7、14d检测均低于非亚低温治疗组,PI指数高于非亚低温组(P〈0.01)。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可减轻急性脑出血患者局部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改善预后。
曾宇龙先瑜黄晓松李萍
超早期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特点与CT征象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超早期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特点与CT征象特征。方法分析20例超早期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及具有特点的CT征象。结果 20例超早期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临床表现为肢体瘫痪19例(95%),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18例(90%),有意识障碍17例(85%)。CT征象有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5例(25例),豆状核境界模糊2例(10%),岛皮质境界不清1例(5%),早期低密度改变2例(10%),脑沟变浅或消失4例(20%),梗死区点状出血1例(5%)。结论超早期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突出,多具有CT征象。
谭莉袁波刘秋庭王清勇黄晓松龙先瑜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脑梗死CT征象
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术若干问题探讨被引量:16
2002年
目的 :探讨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观察护理的相关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 335例全脑血管造影的病例 ,其中颅内动脉瘤 18例 ,颅内动静脉畸形 32例 ,脑梗塞 2 4例 ,脑膜瘤 2 8例 ,其余为正常者。全部病例均用Seldinger法穿刺右 (左 )股动脉。穿刺时针尖斜面向上为 162例、针尖斜面向右或左 173例。结果 :穿刺时针尖斜面向上术后发生局部血肿 6例、针尖斜面向右或左无一例发生局部血肿 ,2例导管鞘穿过血管后壁置于血管外 ,2例在椎动脉造影时出现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2例导管打折 ,1例造影管误入肾动脉。结论 :穿刺时穿刺针斜面向右或左对血管壁损伤小 ,可明显降低穿刺点血肿的发生。输送导管的全过程必须在透视下完成。术后压迫止血强调点和力的协调 ,只要压迫止血规范无需再加压包扎。用Mani管时不但要在电视监视下送管且应在交换导丝的支撑下送管 。
龙先瑜马骏蒋惟伟
关键词:脑动脉瘤脑血管造影术术前术后
卡托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5年
本文50例心力衰竭患者按照NYHA-FC(纽约心脏协会分级)心功能II~IV级,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予卡托普利治疗;治疗组26例,予卡托普利及缬沙坦治疗。治疗后心功能分级均有改善;两组治疗前后相比,左室射血分数均显著提高(P<0.01),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内径缩短(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有统计学差异,且副作用减轻。
柴晓利龙先瑜
关键词:卡托普利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
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临床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颅内微小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技术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顺性分析我院2007年10月~2012年3月共收治的10例颅内微小动脉瘤性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血管内治疗病例,其中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1例,后交通动脉瘤4例,前交通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椎动脉瘤1例,小脑后下动脉瘤1例;行单纯可脱性微弹簧圈动脉瘤囊内栓塞8例,对其中的宽颈动脉瘤辅以血管支架、球囊辅助的瘤颈成形技术完成治疗2例。结果 9例行可脱性微弹簧圈动脉瘤囊内栓塞病例,达完全致密栓察8例,1例患者瘤颈有很小的部分残留为95%栓塞,在随访期间保持稳定;其中1例置入支架的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术后半年复查,未发现支架移位;本组病例无1例死亡。结论血管内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是可行和有效的,是外科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一种有效替代方法。
黄晓松胡卫武龙先瑜易艳辉曾宇李远红罗银利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
通心络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通心络治疗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其能否有效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软斑块的发生发展及其能否降低脑梗死复发。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通心络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通心络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3粒(0.78g)3次/d,疗程均为6月。两组每3月后复查色多普勒颈动脉和椎动脉超声,记录斑块性质、大小和数目,并检查血糖和血脂,同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通心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方面及斑块数目体积等各危险因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在软斑块消退、软斑转为硬斑、软斑体积数目减少、无变化和恶化等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6个月后至1年脑血管病事件发生和再住院情况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通心络能有效地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软斑块的发生发展和降低脑血管疾病事件复发。
黄晓松杨期东谭李红龙先瑜郭田生盛小奇汤清平王艳
关键词: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通心络胶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