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良维

作品数:14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缺血
  • 4篇海马
  • 3篇体细胞
  • 3篇缺血后
  • 3篇锥体细胞
  • 3篇细胞
  • 3篇脊髓
  • 3篇成年
  • 3篇成年大鼠
  • 3篇成年大鼠海马
  • 3篇大鼠海马
  • 2篇阳性
  • 2篇阳性神经元
  • 2篇镇痛
  • 2篇神经元
  • 2篇受体
  • 2篇组织化学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机构

  • 9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4篇龚良维
  • 9篇丁玉强
  • 8篇秦秉志
  • 7篇李继硕
  • 7篇郑恒兴
  • 5篇吕岩
  • 1篇陈明
  • 1篇张淼丽
  • 1篇李晓明
  • 1篇熊抗辉
  • 1篇孙红宇
  • 1篇武胜昔
  • 1篇管振龙
  • 1篇陈素云
  • 1篇吕葆真
  • 1篇李晓文
  • 1篇梅林
  • 1篇王丹
  • 1篇简葵欢
  • 1篇陈亮

传媒

  • 7篇解剖学报
  • 2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辽宁中医学院...

年份

  • 1篇2009
  • 4篇2000
  • 4篇1998
  • 3篇1997
  • 2篇199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成年大鼠海马CA1锥体细胞BK_(Ca)通道特性、调控及其脑缺血后的变化与机制的研究
1.成年大鼠海马CA1锥体细胞BK
龚良维
关键词:膜片钳海马锥体细胞
文献传递
骶髓后连合核接受盆内脏伤害性信息传入的形态学证明被引量:16
1996年
为阐明投射至骶髓后连合核的盆内脏初级传入中是否含有传递伤害性信息成分,本研究综合运用特异性标记初级传入C纤维的BSI-B4-HRP跨节追踪技术,神经干局部涂抹C纤维毒素CaPsaicin并结合SP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猫投射至骶髓后连合核的盆神经初级传入纤维中是否含有传递伤害性刺激的成分;同时观察了秋水仙素处理的骶2后根节内BSI-B4标记的初级传入神经元与SP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关系。结果如下:(1)向盆神经注入BSI-B4-HRP,骶1~3后根节内出现平均直径34μm的标记细胞,后连合核内出现密集的标记终末,电镜下证明通过Lissauer氏束进入脊髓内的标记纤维均为无髓纤维;(2)对盆神经进行局部Capsaicin处理,引起后连合核内的SP免疫阳性纤维和终末明显减少;(3)骶2后根节内BSI-B4-FITC标记细胞有17%同时呈SP免疫阳性;(4)骶2后根节内BSI-B4-HRP标记的盆内脏初级传人神经元的39%同时呈SP免疫阳性。本研究结果在形态学上证实了骶髓后连合核接受盆腔内脏伤害性信息的传入,它可能是中继和整合盆内脏伤害性信息的低级中枢。
吕岩李继硕秦秉志丁玉强郑恒兴龚良维
关键词:骶髓后连合核伤害性信息盆腔内脏传入
成年大鼠海马CA1锥体细胞BK<sub>Ca</sub>通道特性、调控及其脑缺血后的变化与机制的研究
1.成年大鼠海马CA1锥体细胞BK<sub>Ca</sub>通道的特性 在海马,大电导Ca<sup>2+</sup>激活K<sup>+</sup>通道(BK<sub>Ca</sub>通道)由动作电位上升相所进入的C...
龚良维
关键词:海马锥体细胞
阿片μ受体在猫脊髓背角浅层内的超微定位分布
1998年
用免疫电镜技术观察了阿片μ受体(MOR)在猫脊髓背角浅层内的超微定位分布。电镜下观察发现MOR样免疫反应产物主要位于小树突和无髓纤维内,偶见有阳性的胞体。MOR阳性树突多与阴性轴突终末形成对称性突触,个别为非对称性突触。背角浅层内分布有一定数量的MOR阳性无髓纤维,但仅观察到少量阳性轴突终末,且其中大部分并不与其周围结构形成突触连接。本研究结果为MOR在脊髓水平参与阿片类物质镇痛过程中存在突触前和突触后两种机制提供了明确的形态学证据。
王丹龚良维丁玉强张淼丽秦秉志李继硕
关键词:阿片Μ受体受体脊髓免疫组织化学镇痛
大鼠腰骶髓中间带外侧核向臂旁核的投射──BDA顺行追踪研究被引量:3
1998年
为了解盆内脏器感觉信息的传递道路,用结合生物素的葡聚糖胺(BDA)作为顺行追踪剂,研究了大鼠腰骶髓中间带外侧核向脑桥臂旁核的投射。将BDA注射于中间带外侧核后,顺行标记的轴突终末出现于双侧的臂旁核,同侧略多。大量的BDA标记的轴突终末出现于臂旁外侧核的外侧内核和外侧中央核,少量分布于外侧背核。此外,在臂旁内侧核的中段及KF核内也发现有少量标记终末。上述结果说明,大鼠腰骶髓中间带外侧核的神经元主要投射至臂旁外侧核外侧内核和外侧中央核。
丁玉强郑恒兴龚良维吕葆真秦秉志李继硕
关键词:腰骶髓BDA
大鼠福尔马林实验中脊髓后角浅层内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被引量:12
1998年
为研究福尔马林实验动物行为反应与脊髓内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之间可能的相互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对福尔马林实验大鼠不同时程的脊髓后角浅层内SP、CGRP的含量进行了半定量分析,并与大鼠的行为反应分期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脊髓后角浅层内SP和CGRP的含量在福尔马林实验后的第1期反应(0~5min)时迅速降低;在间歇期(5~20min)仍持续降低,在15min达最低值;间歇期后进入第2期反应(30~60min)时,逐渐开始缓慢恢复,60min后恢复至正常水平,并开始逐渐增高,于90min达最高值。之后逐渐回落,在12~24h又恢复至正常水平。
郑恒兴龚良维丁玉强秦秉志
关键词:福尔马林实验P物质CGRP
膀胱伤害性刺激条件下大鼠腰骶髓后连合核及背根节内SP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
1996年
将10%福尔马林1.0~1.5ml经尿道注入大鼠膀胱,于刺激后的0.5,1,2,8,24,48h取材,进行兔疫组化(ABC法)反应,观察脊髓腰骶段后连合核区的SP样纤维和终末的分布,并随机抽样进行图像分析、另设对照组,向膀胱内注入生理盐水,0.5,2.0h后取材。结果显示:福尔马林刺激后,腰骶髓后连合核区SP样阳性纤维和终末与对照组相比,在lh内明显减少,而在2h时则呈增加趋势,8h又恢复正常。同时本文以同样动物模型,实验组分别于刺激后1,3,8,12,24,48h和5d取材,对照组于刺激后24h取材,进行原位杂交组化反应,观察腰骶髓背根神经节内SPmRNA阳性神经元的数量。结果显示:福尔马林刺激后3h即出现SPmRNA表达神经元数量的明显增加,24h达到高峰,并在48h以后开始下降,到5d后回落到正常水平。
郑恒兴吕岩武胜昔丁玉强龚良维秦秉志
关键词:背根神经节P物质神经解剖
大鼠腰骶髓后连合核内P物质受体阳性神经元与GABA能轴突终末的突触联系被引量:1
1997年
用包埋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包埋后免疫金电镜技术,研究了大鼠腰骶髓后连合核内P物质受体(SPR)免疫反应神经元与GABA能终末的突触联系。SPR免疫反应产物主要分布于神经元胞体和树突的胞膜下。双重标记电镜结果表明,约有46%的SPR阳性树突和胞体与GABA能终末形成对称性突触。其中绝大部分为轴树突触,个别为轴体突触。本研究结果提示,大鼠腰骶髓后连合核SPR阳性神经元可能接受GABA能终末的调控。
吕岩丁玉强王丹龚良维秦秉志李继硕
关键词:P物质受体GABA腰骶段神经元
全文增补中
阿片μ受体在猫脊髓内的分布
1997年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观察了阿片μ受体(mu-opioidreceptor,MOR)在猫脊髓和脊神经节内的分布。在脊髓内,MOR样免疫反应产物主要分布于神经毯(neuropil)内,偶尔可见阳性胞体。致密的MOR样免疫反应产物主要分布于背角的Ⅰ、ⅠⅠ层。在胸腰髓和骶髓的中间带外侧核、中央管周围灰质、骶髓节段的后连合核和Onuf核内发现有中等密度的MOR样免疫反应产物。背索外侧部的Lissauer束内的纤维亦呈现中等密度的免疫阳性染色。此外,脊神经节内分布大量MOR样免疫反应细胞。切断后根后,发现术侧背角浅层内MOR样免疫反应产物密度有明显降低;而半横断脊髓后,切断平面上下脊髓背角浅层内MOR样免疫反应产物密度无明显改变。上述结果表明,阿片μ受体在猫脊髓内主要分布于背角浅层,终止于背角浅层的外周传入纤维中含有MOR。
龚良维丁玉强吕岩郑恒兴秦秉志李继硕
关键词:阿片Μ受体吗啡脊髓免疫组织化学镇痛药
大鼠下丘脑内神经激肽B受体阳性神经元向孤束核的直接投射被引量:1
1998年
为了研究神经激肽B(NKB)可能的升压途径,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结合荧光金(FG)逆行追踪技术研究了下丘脑内神经激肽B受体(NKR)阳性神经元向孤束核(NTS)的投射。FG微量注射于NTS后,FG逆标细胞主要分布于下丘脑背侧区、室旁核、穹窿周区、外侧区的背侧部和腹外侧部;而NKR阳性细胞主要出现于下丘脑的背侧区、室旁核、穹窿周区、外侧区的中段、视上核和乳头体内侧核的内侧亚核。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双标神经元分布在下丘脑背侧区、穹窿周区、外侧区的背侧部和腹外侧部,主要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中型细胞。双标细胞占FG标记细胞总数的11.2%、占NKR阳性细胞总数的11.9%。研究结果显示:下丘脑内部分NKR阳性神经元投射至NST,这些投射神经元可能具有调节血压的作用。
管振龙丁玉强龚良维陈良为郑恒兴李继硕
关键词:神经激肽B受体孤束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