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坤善

作品数:5 被引量:46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油松
  • 3篇不育
  • 3篇雌性不育
  • 2篇电泳
  • 2篇双向电泳
  • 2篇同工酶
  • 2篇球果
  • 2篇毛细管
  • 2篇毛细管电泳
  • 2篇POD同工酶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研究
  • 1篇等电聚焦
  • 1篇电泳技术
  • 1篇电泳条件
  • 1篇植物
  • 1篇双向电泳技术
  • 1篇配子体
  • 1篇配子体发育

机构

  • 5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吉林省湾沟林...

作者

  • 5篇丁坤善
  • 4篇郑彩霞
  • 3篇包仁艳
  • 3篇姜春宁
  • 1篇邱箭
  • 1篇于文鹏
  • 1篇包仁燕

传媒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吉林林业科技

年份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油松雌性不育系球果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的建立被引量:24
2005年
本文建立了油松雌性不育系雌球果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双向电泳技术。第一向采用固定pH值梯度(IPG)胶条在IPGphorTM等电聚焦仪上进行等电聚焦,第二向在恒功率且恒温条件下于Ettan-DALTTMⅡ高通量电泳仪上进行SDS-PAGE电泳,以银染和考马斯亮蓝两种方法染色。通过对全蛋白的提取、胶条pH值和胶条肿胀等技术环节的优化和比较,得到了重复性很高,分离效果良好的蛋白质双向图谱。
丁坤善郑彩霞包仁艳姜春宁
关键词:双向电泳技术油松PAGE电泳等电聚焦考马斯亮蓝雌球果
植物雌配子体发育的分子调控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5年
近年来,以雌性不育突变体植株为材料,应用遗传学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技术来研究雌配子体及胚珠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取得了重要进展.该文从雌配子体发育、胚珠发育及珠被发育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植物雌配子体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国际上大部分研究都以草本的模式植物或农作物为材料.通过化学诱变以及转座子和TDNA插入等诱变方法,已经在拟南芥中鉴别出许多胚珠和胚囊发育异常的突变体,并初步获得了一些影响雌配子体发育的调控基因.由于木本植物的生长发育周期长而复杂,发育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还停留在形态解剖学和生理生化水平上.国内最近几年以油松和文冠果的雌性不育突变体为材料,从分子调控水平开展了木本植物发育生物学的研究.
包仁艳姜春宁郑彩霞丁坤善
关键词:植物雌配子体发育分子调控雌性不育
油松雌性不育系的POD同工酶和蛋白质多肽分析被引量:14
2004年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油松雌性不育系和可育系雌配子体发育关键时期的POD和蛋白质多肽的变化.结果表明不育系POD同工酶在雌配子体处于几十个游离核时期活性较高,在雌配子体游离核停止分裂期活性降低,雌配子明显败育的后期,该酶的活性又有所增强.不育系的POD同工酶谱与可育系存在差异,出现了Rf值分别为0.39、0.77两条特异谱带,Rf为0.77的谱带不仅稳定而且表达量很高,Rf值为0.56的谱带表达量明显低于可育株.蛋白质多肽的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系中存在分子量为18.7kD的特异蛋白质多肽,分子量为38.3kD的蛋白质多肽表达量明显低于可育系.
丁坤善郑彩霞包仁艳
关键词:油松雌性不育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油松雌配子体败育时期球果蛋白质的变异研究
该研究以辽宁兴城油松种子园中油松28号雌性不育系的雌球果为研究材料,应用当前蛋白质分析的先进技术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油松雌配子体发育关键时期的同工酶和蛋白质的变化.为油松雌性不育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用聚丙烯...
丁坤善
关键词:油松雌性不育POD同工酶双向电泳毛细管电泳
文献传递
毛细管电泳分离油松蛋白质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本文建立了一种毛细管区带电泳(CZE)分离蛋白质的体系,分离测定了三种不同来源背景的蛋白质。电泳条件:50 mol.L-1的磷酸盐缓冲液(pH=2.5,内含0.05%羟乙基纤维素);电压30 kV柱上紫外检测方式,最佳检测波长191.0 nm;毛细管长度50.0 cm/58.5 cm(有效长度/总长度),内径50μm。
于文鹏郑彩霞丁坤善包仁燕邱箭姜春宁刘为民
关键词:毛细管电泳分离蛋白质研究油松毛细管长度电泳条件检测波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