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岩钦

作品数:44 被引量:715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农业科学
  • 11篇生物学
  • 3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棉田
  • 14篇害虫
  • 12篇棉铃
  • 12篇棉铃虫
  • 10篇种群
  • 7篇天敌
  • 7篇棉田生态
  • 7篇棉田生态系统
  • 6篇生态学
  • 5篇为害
  • 5篇棉区
  • 5篇昆虫
  • 5篇华北棉区
  • 4篇东亚飞蝗
  • 4篇棉花
  • 4篇飞蝗
  • 4篇捕食
  • 3篇生态调控
  • 3篇生物防治
  • 3篇种群动态

机构

  • 4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通州市植保站

作者

  • 44篇丁岩钦
  • 21篇戈峰
  • 8篇刘向辉
  • 8篇李典谟
  • 5篇谢宝瑜
  • 3篇徐汝梅
  • 2篇王学志
  • 2篇门兴元
  • 2篇高增祥
  • 2篇孟祥玲
  • 2篇翟连荣
  • 2篇马世骏
  • 2篇潘卫东
  • 2篇赵永发
  • 2篇苏建伟
  • 1篇杨燕涛
  • 1篇刘来福
  • 1篇薛智华
  • 1篇葛绍奎
  • 1篇吴子江

传媒

  • 11篇生态学报
  • 9篇昆虫知识
  • 7篇应用生态学报
  • 6篇昆虫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Zoolog...
  • 1篇中国植保导刊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1995年全...
  • 1篇全国首届新学...
  • 1篇中国昆虫学会...

年份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8
  • 2篇1997
  • 4篇1996
  • 5篇1995
  • 3篇1994
  • 5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 2篇1989
  • 1篇1988
  • 1篇1985
  • 1篇1983
  • 1篇1982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棉田生态系统能流特征分析被引量:10
1996年
为丰富生态系统的能流功能理论,开展以此为基础的生态调控,本文采用田间调查与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测定了棉田初级生产者(棉株)、次级生产者(害虫、天敌)和土壤分解者的能流参数值,分析和比较了以棉株-害虫-天敌相互作用为中心,受人为干扰作用较大的棉田生态系统能流特征。
戈峰丁岩钦
关键词:棉田生态系统
中国东亚飞蝗新蝗区──海南热带稀树草原蝗区被引量:2
1994年
丁岩钦
关键词:东亚飞蝗
不同类型棉田生态系统中棉蚜种群能量动态及其生态学效率分析被引量:9
1995年
本文以能量为统一单位,以生理学时间为尺度,建立了计算世代重叠的棉蚜种群能流参数模型,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播种时间、间套作、免耕和化学防治处理的棉田生态系统中棉蚜种群的生产力、摄入量及生态学效率。结果表明:(1)棉蚜种群能量生产的98%来自于伏蚜时期,而苗蚜与秋蚜不足2%;(2)播种期推后,苗蚜种群生产力、摄入量减少,而伏蚜、秋蚜的生产力、摄入量增加;套间作,使苗蚜、秋蚜种群生产力、摄入量减少,伏蚜种群的生产力、摄入量增加;(3)化学防治对棉蚜种群生产力、摄入量有一定的作用,其作用强度依农药品种及施药次数而异;(4)各类型棉田棉蚜种群的同化效率与净生态学效率变化幅度较小,而摄入利用效率变化幅度较大。由此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类型棉田棉蚜的管理对策。
戈峰丁岩钦
关键词:棉蚜
华北棉区各代棉铃虫生命表及南北棉铃虫发生特征研究被引量:11
2003年
通过对以河北饶阳为代表的华北棉区棉铃虫动态的研究 ,建立了各代棉铃虫自然种群生命表 .结果表明 ,华北棉区第 1~ 4代棉铃虫总死亡率分别为 98.3 %、98.3 4%、98.69%和 99.13 % ,各代棉铃虫种群的趋势指数I值分别为 3 .97、1.5 0、1.41和 1.0 9.与以江苏南通为代表的南方棉区生命表参数相比较发现 ,无论是在南方还是在北方 ,棉铃虫的存活率曲线都属于A型曲线 ,即卵至 2龄期死亡率较大 ,3龄以后死亡率较小的下凹型曲线 .南方棉区棉铃虫消亡的关键因子是风雨冲刷作用 ,而北方则是天敌的捕食作用 ;南北棉区的棉铃虫孵化期和 1龄期 ,易受不良环境的影响 ,死亡率较大 ,为关键虫期 ;北方棉区主要危害世代是 2、3代棉铃虫 ,南方棉区为 3、4代棉铃虫 .
戈峰刘向辉丁岩钦王学志赵永发
关键词:华北棉区棉铃虫生命表
棉田捕食性瓢虫控害功能的分析被引量:17
2002年
在系统调查棉田捕食性瓢虫种群数量动态的基础上 ,应用生态能学的方法 ,分析并比较了不同播种期、套间作等农业措施对棉田捕食性瓢虫控害功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不同类型棉田瓢虫对害虫的摄入量为 2 6 .4 5~ 70kJ·m-2 ·年 -1 ,分别占整个捕食性天敌摄入量的 2 8.3 0 %~ 4 7.88% ,是棉田捕食性天敌的优势种类 ;不同类型棉田瓢虫对棉蚜的控害系数为 5 .0 7%~ 1 2 .85 % ,并随着棉花播种期的推后和间套作呈现出下降趋势 ,它们在棉田生态系统害虫生态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戈峰刘向辉潘卫东丁岩钦
棉田害虫生态调控的原理与方法
戈峰丁岩钦
关键词:棉花害虫生态防治生物防治
多样化的棉田生态系统控害保益功能特征研究被引量:39
1997年
应用数量分析与能量测定相结合的方法 ,定量地分析和比较了华北棉区多样化的套间作棉田生态系统与单作棉田生态系统中主要害虫、天敌的种群动态及其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结果表明 ,多样化的套间作系统中苗蚜与 2代棉铃虫发生轻 ,而伏蚜与 3代棉铃虫发生重 ;套间作系统有利于天敌群落能量的生产 ,尤其是利于捕食性蜘蛛类群的能量生产 ;从棉田生态系统棉株 害虫 天敌相互作用关系来看 ,尽管间套作系统内天敌群落生产力增加 ,保护益虫 (天敌 )作用好 ,同时也增加了害虫群落生产力 ,其控害功能较差 .
戈峰丁岩钦
关键词:棉田生态系统多样性天敌害虫
棉田生态系统中害虫、天敌群落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2
1996年
为探讨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有效地开展棉田害虫、天敌的生态调控,作者在系统调查与测定华北棉区8种不同时空类型棉田害虫、天敌群落物种丰富度、总个体数、能流量多样性指数及群落生产力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类型棉田害虫、天敌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总结了如下的一般规律:1)上一营养层(棉株或害虫)的生产力越高,其所支持的下一营养层(害虫或天敌)群落的总个体数和生产力增加;2)害虫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与其群落生产力无关;其总个体数越多,生产力越高;其能流量多样性指数越大,生产力越低,为害越轻;3)天敌群落物种丰富度和总个体数越多,其群落生产力越高,它们的能流量多样性指数与生产力的关系较为复杂。由此.进一步探讨了群落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理论及其在棉田害虫与天敌调控中的应用。
戈峰丁岩钦
关键词:害虫天敌群落结构
免耕法对棉田生态系统能流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1998年
比较了常规与免耕法对棉田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害虫、天敌、棉株及其整个棉田生态系统能流功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免耕棉田土壤微生物量与年呼吸耗氧量均明显高于常规棉田 ,分别为常规棉田的 1 .32倍和 1 .63倍 ;免耕棉田的苗蚜与秋蚜、2代与 4代棉铃虫种群生产力下降 ,而伏蚜与 3代棉铃虫种群生产力增加 ;免耕棉田内天敌种群生产力及其捕食利用效率下降 ;免耕可提高棉田系统的光能利用率和总生产力 ,减少辅助能的投入 ,具有低耗、高效的特点 .
戈峰谢宝瑜丁岩钦
关键词:免耕棉田生态系统
棉铃虫与棉花生长发育耦合系统的建立被引量:6
1991年
以棉铃虫取食模型、种群动态模型及棉花生长发育模型为基础,通过对棉田生态系统中一些关键环节的分析,进一步发展出田间棉铃虫的管理系统。这个系统较好地反映出了国内外到目前为止在棉铃虫管理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强调了在棉花生长发育过程中超补偿机制的实现,以及人工去早蕾与2代棉铃虫取食对棉花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本系统可以反映第2、3代棉铃虫不同卵量水平下,及不同人工去早蕾水平下棉花生长发育的动态过程。通过不同卵量水平时各去蕾量对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用药时间的最终产量效果的比较,可以找出最佳的去蕾量以及合理的用药时间。
翟连荣李典谟丁岩钦
关键词:棉铃虫棉花发育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