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晓高

作品数:20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文学
  • 4篇语言文字
  • 2篇艺术

主题

  • 11篇悲剧
  • 8篇文学
  • 6篇悲剧性
  • 4篇审美
  • 3篇汉语
  • 2篇修辞
  • 2篇政治
  • 2篇政治文化
  • 2篇中国文学
  • 2篇审美范式
  • 2篇世纪中国文学
  • 2篇文学理论
  • 2篇新词
  • 2篇新词语
  • 2篇命运
  • 2篇古希腊
  • 2篇国文
  • 2篇国文学
  • 2篇20世纪中国...
  • 2篇词语

机构

  • 18篇天津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作者

  • 19篇万晓高
  • 2篇石丽荣
  • 1篇李梦晗

传媒

  • 4篇天津大学学报...
  • 2篇西北工业大学...
  • 2篇吉林省教育学...
  • 1篇南开学报(哲...
  • 1篇宁夏大学学报...
  • 1篇西安联合大学...
  • 1篇华侨大学学报...
  • 1篇唐山师范学院...
  • 1篇咸阳师范学院...
  • 1篇现代语文(下...
  • 1篇中国科教创新...
  • 1篇消费导刊
  • 1篇语文学刊
  • 1篇首届全国文艺...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4
  • 1篇200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6年以来汉语年度新词语生命力探析
2014年
本文以《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2)》中的新词语为基本语料,对自2006年以来汉语年度新词语的生命力进行了探析。本文旨在帮助人们更加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新词语,促进现代汉民族语言健康发展。
石丽荣万晓高
关键词:汉语新词语留存
从五次“悲剧衰亡”的讨论看文学理论的社会性
当代中国文学理论60年来,前、后30年分别把苏联版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和欧美近百年的文学理论照说了一遍,而较少有重大理论成果贡献于世界,这有很多原因可以反思,如把文学理论意识形态化,将其不适当地上升为思想上层建筑的领域;或把...
万晓高
关键词:文学理论社会性
2009-2013年度汉语新词语发展特点探析
2014年
随着各种新事物、新现象的出现,新词语不断涌现。新词语在语义分布上具有显著的特征。现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有声媒体中心公布的2009-2013年度新词语为研究对象,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探析了近5年来汉语新词语在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所呈现的特点:稳定发展、波动发展、增长发展、下降发展和新领域发展。
石丽荣万晓高
关键词:新词语社会语言学
李碧华电影作品特色浅析
2014年
文章使用文本分析和社会历史文化研究方法,概括分析了李碧华电影作品的特色:文学精神、雅俗共赏的审美趣味和女性主义的叙事立场。其作品因此既走进了人性和生活的深处,又获得了广泛的市场认同,这对如何在市场环境中繁荣文艺极具启发意义。
路郑万晓高
关键词:电影文学精神女性主义
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范式质疑
2009年
运用文本细读与社会历史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命运范式"与古希腊悲剧文本之间的契合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在悲剧题材、悲剧成因、悲剧主旨、悲剧创作的基本原则和悲剧欣赏的思想基础等方面,"命运范式"都很难与古希腊悲剧文本完全契合。"命运范式"作为一种解释范式,既是远古人类的命运思维定势即神秘因果律的遗存,也是使不可理解现象成为可理解现象的人类主体性表现。古希腊悲剧是宿命思想与人文精神的奇妙结合。克服"影响的焦虑"是文学研究创新的必然要求。
万晓高
关键词:古希腊悲剧
道德不是文学批评的有效尺度被引量:1
2004年
道德的多样性、差异性使道德批评陷入了主观主义,道德的功利性使道德批评与文学对象难以契合,道德形而上不能确证文学批评的合法性。文学价值不等同于道德价值。对文学内容的道德性改写是不合理的,用道德形而上/形而下既不能说明一部作品、一个形象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也说明不了它们的美学价值。文学史不是道德史。"红色道德形而上"也弥合不了"政治伦理化"与"审美价值"之间的裂隙。
万晓高
关键词:道德文学道德形而上审美价值
论古希腊悲剧的主导观念被引量:2
2007年
古希腊悲剧戏剧的主导观念,不是传统观点所认为的“命运”或“正义”,因为它们都很难与古希腊悲剧文本完全契合,而是“和谐”,它表现为思想内容上的和谐社会观、民主政治观和中庸哲学思想,以及艺术上的和谐、中庸、静穆风格。这源于古希腊的和谐美学观、多神主义宗教思想和解决社会现实矛盾的和谐吁求。
万晓高
关键词:古希腊悲剧命运正义
论“悲剧性”的多重色调——兼论“悲剧在中国戏剧中是否缺席”的话题被引量:2
2014年
中西方学者关于"悲剧在中国乃至东方戏剧中是否缺席"的历史"控辩",之所以至今未能"结案",在于双方都没能抓住问题的根本——"悲剧性"是单一形态的还是多样态的。不同的"悲剧"形态存在着相通处——"悲剧性",其情感特质包括了:伤感(哀而不怒)-悲愤(怒而不争)-悲壮(争而不胜)-崇高感(虽败犹胜,乐缘未来)-英雄感(苦争终胜),整体上形成了"悲剧性"的情感色谱。一部"悲剧"是上述诸色调悲剧性的单一或杂多的显现,这使"悲剧"作品既具有"家族相似性",又呈现出不同样态。在"悲剧性"视野里,"悲剧在中国乃至东方戏剧中是否缺席"是个伪问题。
万晓高
关键词:悲剧悲剧性
“悲剧性”范畴的性质新探被引量:1
2012年
在综合辨析前人关于"悲剧性"范畴的性质诸说的基础上,采用语境还原法,从"存在"性质和"概念类属"两个维度对"悲剧性"范畴的性质进行了新的探索,指出悲剧性是一种人类现象,悲剧性是一种意向性存在,而不是一种实体性事物的存在。"悲剧性"范畴是一种关系范畴,而不是事物范畴,表现的是处于具体语境中的主、客体之间的一种相互契合关系。这将为彻底清除制约悲剧理论研究的概念障碍、建构现代形态的悲剧理论夯实基础。
万晓高
关键词:悲剧性
鲁迅小说中的“黑暗情结”及其悲剧性蕴涵被引量:1
2008年
鲁迅小说整体上给人的阴冷、深沉而刚健的审美体验缘于其深层的"黑暗情结",它以人物的不确定性及其阴暗心理、环境的黑暗性和阴冷性、叙述语调和聚焦视角的悲剧性呈现出来,由此充分实现了他的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的启蒙意图,传达了他对人生悲剧性和生命悲凉感的真切体认,使作品获得了传诸久远所必具的生命因素,创造了中国悲剧性艺术的现代形态。
万晓高
关键词:鲁迅小说悲剧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