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建华

作品数:21 被引量:121H指数:7
供职机构: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精神分裂症
  • 8篇分裂症
  • 4篇抑郁
  • 4篇精神病
  • 4篇精神分裂症患...
  • 4篇病人
  • 3篇代谢
  • 3篇血糖
  • 3篇抑郁症
  • 3篇利培酮
  • 2篇血浆皮质醇
  • 2篇药物
  • 2篇依从
  • 2篇依从性
  • 2篇依从性研究
  • 2篇应激
  • 2篇应激障碍
  • 2篇皮质
  • 2篇皮质醇
  • 2篇强迫症

机构

  • 18篇青岛市精神卫...
  • 9篇青岛大学

作者

  • 21篇于建华
  • 10篇徐勇
  • 3篇刘传芹
  • 3篇段妮
  • 3篇张心华
  • 3篇谢久明
  • 2篇景艳玲
  • 2篇何妙珍
  • 2篇潘淑先
  • 1篇黄飞
  • 1篇万晓娜
  • 1篇赵鑫
  • 1篇孙中国
  • 1篇孟祥军
  • 1篇封蕴
  • 1篇李吉柱
  • 1篇李胜书
  • 1篇李吉祝
  • 1篇姜祥智

传媒

  • 11篇齐鲁医学杂志
  • 3篇中华行为医学...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山东精神医学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青岛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精神分裂症病人伤害行为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病人伤害行为的特点。方法对46例精神分裂症与53例其他精神疾病病人伤害行为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组故意伤害案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精神疾病组(χ2=5.868,P<0.05);精神分裂症组致死伤害事件发生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精神疾病组(χ2=4.771,P<0.05);精神分裂症组伤害熟悉人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精神疾病组(χ2=4.547,P<0.05);精神分裂症组作案病理动机显著高于其他精神疾病组(χ2=9.585,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病人作案危险性明显高于其他精神疾病病人,应该加强防范。
于建华李吉祝徐勇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指标影响的对照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各项代谢指标的影响效应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累积符合入组标准的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共56例,予以利培酮治疗16周,于治疗前后测腰围、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与36名健康者做对照,并分析患者组发生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及各项代谢指标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组MS发生率为1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P=0.026);患者组16周末腰围、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餐后2h血糖的变化值[分别为:男(4.15±3.14)cm;女(4.41±2.86)cm,(0.26±0.51)mmol/L,(-0.09±0.19)mmol/L,(0.49±.84)mmol/L]均大于对照组[分别为男(0.76±1.09)cm;女(0.64±0.81)cm,(0.04±0.15)mmo]/L,(-0.01±0.12)mmol/L,(0.04±0.35)m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生MS及腰围、甘油三酯、餐后2h血糖异常的危险因素分别为糖尿病家史(OR20.34,95%C11.97~210)及年龄(OR1.19,95%C11.03~1.38)、基线腰围(OR1.26,95%C11.04~1.52)及肥胖家史(OR4.27,95%C11.21~15.1)、基线甘油三酯(0R73.88,95%C13.41~16.01)及基线收缩压(OR1.16,95%C11.00—1.33)、基线腰围(OR1.41,95%C11.08~1.84)及年龄(OR1.53,95%C11.02~1.31)。结论利培酮可引发腹型肥胖、糖脂代谢紊乱乃至MS;对年龄大、有糖尿病家史以及体态较胖的患者应慎用利培酮。
何妙珍陈起江于建华
关键词:利培酮精神分裂症代谢指标代谢综合征
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研究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作用。方法对156例精神分裂患者出院1年后用药情况进行追踪随访,其中健康教育组72例,非健康教育组84例,临床症状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结果健康教育组病人服药依从性较非健康教育组明显提高,而且社会功能、生存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其服药依从性好,复发机率小。
于建华景艳玲谢久明
关键词:健康教育精神分裂症服药依从性
抗精神病药物与精神分裂症病人糖代谢异常被引量:14
2010年
徐勇于建华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物血糖
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血糖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血糖的影响。方法将152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氯丙嗪组、利培酮组和阿立哌唑组,分别给予氯丙嗪、利培酮、阿立哌唑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检测空腹血糖。结果氯丙嗪组治疗后6个月血糖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F=2.680,q=3.774,P<0.05);血糖变化率显著高于利培酮组和阿立哌唑组(F=3.946,q=3.559、3.342,P<0.05)。利培酮组和阿立哌唑组治疗前后血糖差异无显著性(F=1.419、0.270,P>0.05)。结论长期服用氯丙嗪会升高精神分裂症病人血糖,尤其是40岁以上的病人;利培酮和阿立哌唑对血糖影响较小。
徐勇于建华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氯丙嗪利培酮阿立哌唑血糖
首诊抑郁症2年转归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抑郁症诊断、转归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11例抑郁症病人首次诊断、病程1年及病程2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其住院记录和病程记录,根据CCMD-3诊断标准进行再诊断,并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结果病程1年时,维持抑郁症诊断者83例(74.8%),转归为双相障碍者25例(22.5%),转归为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类障碍、分离转换性障碍者各1例(分别占0.1%)。病程2年时,维持抑郁症诊断者75例(67.6%),转归为双相障碍者29例(26.1%),其余诊断未改变。发病年龄、家族史及诱发因素是抑郁症向双相障碍转归的显著影响因子。结论抑郁症在2年病程内多转归为双相障碍,发病年龄、家族史、诱发因素可以预测其转归为双相障碍。
赵鑫徐勇于建华
关键词: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
盐酸硫必利治疗乙醇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2011年
目的对硫必利治疗乙醇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将38例乙醇所致精神障碍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9例,治疗组应用硫必利治疗,剂量0.2~0.6 g/d;对照组应用地西泮治疗,剂量20~30 mg/d,观察时间均为10 d,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78.9%和84.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出现白细胞减少1例,GPT轻度升高1例,而治疗组仅出现口干2例,视物略模糊2例,轻度静坐不能1例,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盐酸硫必利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慢性乙醇中毒引起的神经精神症状,其疗效与地西泮注射液相当,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于建华万晓娜
关键词:硫必利地西泮
利培酮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利培酮引起的体重变化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自拟调查及观察项目表,对115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24周的利培酮治疗观察,每2周评估1次体重指数(BMI)、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以及食量、睡眠量、活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体重增加的发生率为61.74%(71例),其中78.9%(56例)发生在4~12周;体重增加组的BMI于12周内上升幅度占总升幅的78.48%,20周后上升不再有显著性意义(P>0.05);以BMI上升率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用药史、食量变化、家庭史、基础BMI等4个因素入选方程。结论:利培酮引起的体重增加在前3个月最显著且至少持续半年,无抗精神病药应用史、有家庭肥胖史、体型偏瘦及用药后食量增加是危险因素。
何妙珍于建华陈起江
关键词:利培酮精神分裂症体重增加体重指数
分裂样精神病2年后再诊断
2014年
目的探讨分裂样精神病的转归及危险因素。方法对138例入组病人分别于首次诊断、病程6个月及病程2年时进行3次随访调查。出院病人由精神科医师电话随访或根据其门诊记录进行测评,同时采用ICD-10诊断标准进行再诊断。结果病程6个月时,138例分裂样精神病转归为精神分裂症者93例(67.4%),转归为心境(情感)类障碍者11例(8.0%),转归为分裂情感类障碍者3例(2.2%),转归为器质性精神障碍者1例(0.7%);病程2年时,又有13例(14.0%)精神分裂症转归为分裂情感类障碍,4例(2.9%)分裂样精神病转归为心境(情感)类障碍。年龄<45岁、性格内向、慢性起病、起病无诱因、缺乏活力评分较高、阴性症状量表评分较高的分裂样精神病以后可能会转归为精神分裂症;慢性起病、女性、焦虑抑郁评分较高、思维逻辑评分和阳性症状量表评分较低的分裂样精神病以后可能会转归为心境(情感)类障碍;慢性起病、阴性症状量表评分较高的分裂样精神病以后可能会转归为分裂情感类障碍。结论首次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的病人在2年内会转归为多种疾病,过分依赖目前诊断标准可能造成误诊,追踪观察对确诊尤为关键。
徐勇刘传芹于建华
关键词:分裂样精神病预后
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研究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作用,从而寻找有效的方法提高精神分裂症的治愈率,改善病人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方法:本研究对156例精神分裂患者出院一年后用药情况进行追踪随访,其中健康教育组72例,非健康教...
于建华景艳玲谢久明
关键词:健康教育精神分裂症服药依从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