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润玲

作品数:35 被引量:177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市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委“登山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4篇热带
  • 13篇气旋
  • 13篇热带气旋
  • 7篇登陆
  • 6篇台风
  • 6篇环流
  • 4篇气象
  • 4篇热带气旋登陆
  • 3篇登陆热带气旋
  • 3篇数值模拟
  • 3篇夏季
  • 3篇环境因子
  • 3篇海气
  • 3篇城市
  • 3篇城市化
  • 3篇城市化效应
  • 3篇大尺度
  • 3篇大尺度环流
  • 3篇值模拟
  • 2篇大雾

机构

  • 29篇上海市气象局
  • 8篇中国气象局
  • 3篇上海市气候中...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吉林市气象局
  • 1篇天津市滨海新...

作者

  • 35篇于润玲
  • 16篇李永平
  • 11篇余晖
  • 9篇端义宏
  • 7篇郑运霞
  • 5篇黄伟
  • 4篇刘晓波
  • 4篇姚建群
  • 3篇穆海振
  • 3篇王晓峰
  • 2篇马雷鸣
  • 2篇施春红
  • 2篇段自强
  • 2篇钟颖旻
  • 2篇王亚男
  • 2篇秦曾灏
  • 1篇杨玉华
  • 1篇陈佩燕
  • 1篇方平治
  • 1篇胡春梅

传媒

  • 4篇大气科学研究...
  • 2篇海洋与湖沼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天津科技
  • 1篇大气科学
  • 1篇高原气象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河北农业科学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气象学报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 1篇第六届长三角...
  • 1篇第六届全国青...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 1篇上海市地球物...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国家973计...
  • 1篇第六次全国动...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在南海附近登陆的热带气旋的强度变化与大尺度环流背景场的关系
本文应用UK资料,对比分析了在南海附近登陆的登陆前迅速增强的TC(RapidIntensifyingTC,以下简称RITC)和迅速减弱的TC(RapidFillingTC,以下简称RFTC)登陆前24小时的大尺度环流背景...
于润玲余晖端义宏
关键词:热带气旋登陆环境因子
文献传递
上海黄浦江水文数值预报系统被引量:2
2011年
本文以包括天文潮过程的三维水动力模型ECOM为基础,通过风暴潮过程和正常潮汐过程的数值试验验证了模式系统对黄浦江水动力过程有较强的模拟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一个黄浦江水文数值预报系统,该系统实现了从资料采集、资料处理、数值计算和结果输出的全自动化,它提供1天两次48 h以内逐时水流和水位预报,并每天对预报水位进行检验等,统计结果表明,该系统对黄浦江水位预报准确率较高。
郑运霞李永平于润玲李丕学
关键词:水文数值预报系统
上海区域气象中心第3代海浪数值预报业务系统被引量:2
2007年
建立了以WavewatchⅢ第3代海浪模式为基础的海浪数值预报业务系统,通过对大气环流模式数值预报风场的误差订正和建立台风模型风场,有效地提高了对海面大风以及灾害性海浪的预报准确率。该业务系统实现从资料采集、资料预处理、资料加工和计算到预报结果输出的全自动化,它提供1天2次168h以内的海面风和浪高、浪向、涌浪波高、波周期的预报,预报员可以通过MICAPS平台和国际互联网调阅预报结果。经过一年半的业务运行,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能基本满足预报员制作责任海区实时风浪预报的需要。在应用相同海面风场条件下,对有效波高的预报准确率比已有的第2代新型混合型海浪预报模式提高了5%。
李永平刘晓波于润玲钟颖旻姚建群
关键词:预报准确率
黄海和东海海雾短期客观预报业务系统被引量:11
2007年
首先利用我国东部9个沿海和岛屿气象站的地面观测资料,对每次出现的雾按能见度进行分级,统计分析不同级别雾出现的气候特征,定量地研究分析了各海域成雾的海洋和气象条件,建立了海雾等级预报方程,在此基础上,应用大气环流模式预报输出产品,如海洋大气边界层中的气温、风速、风向、相对湿度、气压、海表温度等,进行雾的等级实时预报。建立了一套供实时业务使用的黄海和东海海域海雾短期客观预报系统。结果表明,本海雾客观预报方法对大范围的雾区有较强的预报能力,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预报和应用效果。本业务系统实现了从资料获取到计算和输出整个过程的全自动化,系统运行稳定,业务使用的实时性强。
于润玲王亚男李永平
热带气旋登陆前强度变化的统计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应用53 a(1949—2001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基本资料,分析登陆我国的TC登陆前强度变化的统计特征,包括TC登陆前48 h内强度变化特征、登陆前强度变化的年际、月际和日变化特征、登陆前强度变化与TC自身强度的关系以及TC登陆前的生命史特征等,还对登陆前迅速增强和减弱的TC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主要结果有:(1)随着TC逐渐移向陆地,其强度由增强逐渐转为减弱,转折点大致在登陆前第12 h;(2)TC登陆前平均增强速率为4.0(m/s)/(12 h),标准差为2.9(m/s)/(12 h)。平均减弱速率为-6.2(m/s)/(12 h),标准差为4.8(m/s)/(12 h);(3)TC登陆前的强度变化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登陆前强度减弱幅度有逐渐减小的趋势;(4)8月TC登陆前强度减弱幅度最小,其次是7月和9月;(5)从日变化看,07时登陆的TC强度变化最明显(-7.2(m/s)/(12 h)),02时最小(-1.5(m/s)/(12 h)),较差达-5.7(m/s)/(12 h);(6)台风登陆前衰减最明显,热带低压减弱幅度最小;(7)登陆前增强TC均在登陆前48 h内持续增强,而且增强速率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在登陆前6 h增强幅度显著减小;(8)登陆前增强TC中,登陆华南沿海附近地区(HN)最多,登陆华东沿海及以北地区(HD)最少,登陆台湾岛(TW)的居中;(9)登陆前增强的TC多处在初生不久的发展阶段,而登陆前减弱的TC则多处在维持或衰亡阶段;(10)根据标准差的数学涵义,给出了TC迅速增强和迅速减弱的标准,并对强度突变TC登陆前强度变化与TC强度的关系、登陆前维持时间和区域分布分别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给出了一些统计特征。
于润玲余晖端义宏
关键词:登陆热带气旋统计分析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趋势展望
<正> 由于热带气旋(TC)的发生、发展和移动等受大尺度大气和海洋背景场影响极大,因此全球气候变化所反映出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变化必定会对未来的TC气候特征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历史上与西北太平洋TC生成频数年代际
李永平王晓峰于润玲
文献传递
上海地区雾的长期变化特征分析及其影响因子初探
利用1961-2008年(48yr)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首先分析了上海地区雾的变化规律,其中包括上海地区各站各时期年平均雾日数时空分布特征、月际变化、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等特征。在此基础上选取城区、城郊和远郊的代表站,对比...
于润玲穆海振
关键词:城市化效应
文献传递
上海市气象局海洋气象数值预报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为满足上海海洋区域中心海洋气象业务的需求,近十多年来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和上海海洋气象预报台承担完成了多项国家、上海市和气象部门的海洋气象数值预报技术研究方面的科研课题,在海气相互作用物理过程观测研究方面揭示了台风和海雾边界层大气湍流能量输送一些新的事实,通过合理地表达海洋飞沫对于动量和热量输送作用和改进海面拖曳系数方案等手段,有效提高了海气耦合模式对于台风强度的模拟和预报能力。研发了全球和西北太平洋风浪数值预报系统,特别是发展了包括波流相互作用等复杂物理过程的近岸高分辨率海浪和风暴潮数值预报系统,还基于观测和数值模式波浪要素研发了浅滩效应指数、波浪陡度指数、涌浪占比指数和谐摇指数等船舶风险指数产品,使海洋气象预报服务更有针对性,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李永平郑运霞杨棋于润玲段自强朱智慧
关键词:海气相互作用高分辨率风浪风暴潮
黄东海海雾气候分析及其短时预报业务系统的建立
建立了一套供实时业务使用的渤海、黄海和东海海域海雾客观预报系统。该方法首先利用我国东部1O个沿海和岛屿气象站的地面观测资料,对每次出现的雾按能见度进行分级,统计分析不同级别雾出现的气候特征,定量地研究分析了各海域成雾的各...
于润玲李永平
关键词:近海海域短时预报系统
文献传递
海洋飞沫方案改进对台风“威马逊”强度预报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本文采用分粒径段组合方式改进海气耦合模式海洋飞沫方案,并利用耦合模式对1409号台风"威马逊"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海洋飞沫方案改进对台风结构、强度以及海气动量通量、热量通量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耦合模式中海洋飞沫方案可通过改变海表面粗糙度影响海气动量与热量通量;海洋飞沫还可以通过沫滴向大气输送感热和水汽而直接影响海气热通量,进一步影响台风的强度。模拟结果显示改进后海洋飞沫方案的台风强度更接近观测。改进海洋飞沫方案后粗糙度的计算结果小于原始方案,相应地海气热通量以及下垫面耗散作用也弱于后者,海表面风场是海气热交换与下垫面耗散共同作用的结果。
段自强李永平于润玲黄伟郑运霞
关键词:热带气旋海洋飞沫海气耦合海气通量台风强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