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珊珊
-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医药卫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 李善注征引《尔雅》及其旧注研究
- 萧统所撰《文选》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诗文总集,共收录了东周至南朝梁约八百年间一百三十余位作家的七百余篇诗文。历代有多家为《文选》作注,其中以李善注本影响为最大,研究范围也最广。李善《文选注》采用征引式注释,通过征引大量古籍...
- 于珊珊
- 关键词:《文选注》《尔雅》版本学旧注
- 文献传递
- 异步电动机的端口受控哈密顿控制与L2增益扰动抑制被引量:10
- 2010年
- 针对在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中负载转矩存在扰动的问题,在异步电动机状态误差端口受控哈密顿(PCH)控制基础上,提出一种采用L2增益抑制扰动的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异步电动机的PCH系统模型,并构建了期望的闭环状态误差PCH系统。根据转子磁场定向原理,确定了期望的平衡点,利用互联和阻尼配置方法,设计了负载转矩恒定已知时的控制器。其次,针对负载扰动问题,利用L2增益控制原理,设计了异步电动机PCH系统负载扰动抑制控制器,同时为了更好地消除扰动带来的稳态误差,在此基础上引入了PI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具有很好的转速跟踪性能和负载扰动抑制能力,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刘进于海生魏晓晨于珊珊于金鹏
- 关键词:异步电动机哈密顿系统速度控制L2增益
- 永磁同步电机的能量成形与无源性控制
- 自7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同步电动机的发展和应用,尤其是永磁材料、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对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技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永磁同步电动机以其优越性能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
- 于珊珊
- 关键词:能量成形永磁同步电机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糖尿病患者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及细菌学分析
- 目的: 通过分析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在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探讨糖尿病患者常见致病菌及药敏分析,从而指导临床用药。 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立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
- 于珊珊
-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颌面部间隙感染细菌学致病菌临床用药
- 文献传递
- 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及细菌学分析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分析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了解糖尿病患者常见致病菌及敏感的抗生素种类,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例61例,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感染来源、病原菌、抗菌药物敏感性、空腹血糖水平、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住院天数。结果 2组患者中,牙源性感染均是最常见的病因,最容易受累的间隙是颌下间隙,最常见的致病菌均为链球菌,最敏感的药物是万古霉素,其次为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糖尿病组患者年龄、空腹血糖值及住院天数高于非糖尿病组。结论糖尿病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在未取得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之前,可以常规使用左氧氟沙星及头孢噻肟,并根据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结构,联合使用抗厌氧菌药物,如替硝唑等,最终依据药敏结果用药。
- 于珊珊李涛李涛董刚李凤梅
- 关键词:糖尿病口腔颌面部病原菌抗菌药物敏感性
- 糖尿病患者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及细菌学分析(附11例临床病例汇报)
- 目的通过分析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在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探讨糖尿病患者常见致病菌及药敏分析,从而指导临床用药。方法研究对象选自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立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61例诊...
- 于珊珊
- 关键词:糖尿病颌面部病原菌抗菌药物敏感性
- 基于哈密顿系统原理的PMSM自适应阻尼注入控制被引量:3
- 2009年
- 基于能量成形和端口受控哈密顿(PCH)系统原理,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参数不确定性所引起的转速误差,利用自适应阻尼注入控制方法,设计了负载转矩恒定已知和未知情况下的控制器。采用最大转矩/电流(MTPA)控制原理确定系统期望平衡点,并分析其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将自适应阻尼注入控制方法应用到PMSM的PCH控制中,对参数不确定性所引起的转速误差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从而使系统具有较好的转速跟踪性能。
- 于珊珊于海生刘旭东
- 关键词:永磁同步电机哈密顿系统控制器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