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莺
- 作品数:8 被引量:114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06例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总结被引量:24
- 2003年
- 目的 了解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临床特点以及探索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用前瞻性的方法对入院的 10 6例SARS病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10 6例患者男 5 6例 ,女5 0例 ;年龄 15~ 81岁 ,平均 (36± 10 )岁 ;多数病人都有发热 (98 1% )、畏寒 (75 5 % )、咳嗽 (71 7% )、头痛和胸闷憋气 (4 3 4 % )、腹泻 (2 4 5 % ) ,肺部有音者较少 (11 2 % )。WBC计数降低者占 34 0 % ,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者占 81 1% ,CD+ 4 T细胞减少者为 98 1% ,ALT增高者占 7 6 % ,血小板降低者少见(3 8% ) ;几乎所有病人在入院时或次日都有血氧分压下降 [<90mmHg(1mmHg =0 133kPa)者90 2 % ,<70mmHg者 2 8 6 % ];X线胸片表现为单侧局部肺部斑片状浸润者 34 0 % ,单侧多发肺部斑片状浸润者 11 3% ,双肺斑片状浸润者 4 6 2 %。临床治疗采取综合治疗的原则 ,包括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甲泼尼龙 4 0~ 80mg,12h 1次 ) ,第二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以及抗病毒药物为主 ,同时强调氧疗、对症及其基础病等的治疗。结论 SARS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多样化 ,CD+ 4 T细胞测定有助于早期诊断 ,临床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 ,早期氧疗及小剂量激素治疗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刘正印李太生王仲徐作军王焕玲于莺杜铁宽白彦邱志峰吕玮范洪伟马小军周宝桐王爱霞蔡柏蔷邓国华倪安平
- 关键词: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传染病冠状病毒
- 脓毒症心肌损伤机制
- 刘安雷郭树彬刘洁于莺史迪赵海平何艳
- 文献传递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急性期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改变被引量:78
- 2003年
-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T淋巴细胞改变特点 ,探讨其发病机制 ,提高对SARS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本院急诊留观的 30例确诊为SARS患者和 5 6名健康献血员的抗凝血 ,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4+ 和CD8+ 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对其中 2例恢复后的SARS病人复查CD4+ 和CD8+ 的T淋巴细胞亚群 ,并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巨细胞病毒 (CMV)和EB病毒 (EBV)感染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 ,SARS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 (简称“T4细胞”)和CD8+ T淋巴细胞 (简称“T8细胞”)数量均显著减少 (2 84± 187个 /mm3 和 2 88± 16 7个 /mm3 ) ,所有SARS患者的T4细胞计数均低于正常 (最低仅4 9个 /mm3 ) ,恢复期 2例SARS病人的T4和T8细胞恢复正常 ;与HIV、CMV、EBV感染者相比 ,SARS患者的T4细胞和T8细胞数量也均显著减少 ,而T8细胞数量的减少则更为严重 ;与正常人相比 ,HIV感染者T4细胞数量也均显著减少 ,但HIV、CMV、EBV感染者的T8细胞数量均显著增加。结论 SARS患者的T淋巴细胞数量显著降低 ,但可逆转 ;T4和T8细胞的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SARS病人。
- 李太生邱志峰韩扬张宏伟王仲刘正印范宏伟吕玮于莺王焕玲张惠媛谢静周宝桐马小军倪安平王爱霞邓国华
-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急性期发病机制病因发病机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 脓毒症心功能障碍研究进展被引量:16
- 2011年
- 脓毒症在急诊有着高发病率和致死率,临床上发现脓毒症患者发生心功能障碍的程度不同,这可能与不同的免疫状态及基因型相关。目前已证明体内心肌抑制的潜在病理生理学机制,但有心功能障碍的脓毒血症患者的死亡率并没有明显下降。因此,深入研究脓毒血症引起心功能障碍的机制十分重要,本文主要总结目前脓毒症心肌损伤分子机制、临床监测及治疗手段的最新进展,试图对将来临床及基础研究有所启发。
- 刘安雷郭树彬刘洁于莺史迪赵海平何艳
- 关键词:心功能障碍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分子机制
- 亚甲蓝在兔窒息性心搏骤停中的治疗探讨
- 2009年
- 目的研究亚甲蓝在兔窒息性心搏骤停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兔窒息心肺复苏模型,实验动物分为对照(A)组、亚甲蓝(B)组(复苏时应用亚甲蓝),观察复苏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一氧化氮(NO)、乳酸(LA)的变化,观察动物血压的变化、自主循环恢复率和2h存活率。结果窒息动物心肺复苏后,血浆TNF-α、IL-6、IL-8、NO、LA水平明显高于窒息前(P〈0.01);复苏后,B组动物血浆中上述物质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1);复苏后,B组动物血压明显高于A组(P〈0.01),B组动物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也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亚甲蓝能提高心搏骤停动物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存活率,在心搏骤停的抢救治疗中有一定的价值。
- 朱华栋于春华刘继海徐军于莺王仲于学忠
- 关键词:心搏骤停心肺复苏亚甲蓝
- 脓毒症心肌损伤机制
- 脓毒症(Sepsis)被定义为感染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可发展为感染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脓毒症在急诊有着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治疗脓毒症诱导心功能障碍主要是循环支持和抗感染治疗。但重症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的死亡率仍在上...
- 刘安雷刘洁于莺史迪赵海平何艳
- 关键词:脓毒症心脏功能障碍发病机制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急性期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改变
-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T淋巴细胞改变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提高对SARS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本院急诊留观的30例确诊为SARS病人和56名健康献血员的抗凝血,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通过流式细胞仪检...
- 李太生邱志峰韩扬张宏伟王仲刘正印范宏伟吕玮于莺王焕玲张惠媛谢静周宝桐马小军倪安平王爱霞邓国华
-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淋巴细胞亚群流式细胞术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