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仇晨光

作品数:16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炎性
  • 3篇口腔
  • 2篇炎性因子
  • 2篇炎症
  • 2篇早期龋
  • 2篇腮腺
  • 2篇舌下腺
  • 2篇舌下腺囊肿
  • 2篇手术
  • 2篇切口
  • 2篇脱矿
  • 2篇脱矿作用
  • 2篇外科
  • 2篇细胞
  • 2篇囊肿
  • 2篇糊剂
  • 2篇嚼肌
  • 2篇氟化物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机构

  • 14篇江苏大学附属...
  • 2篇江苏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仇晨光
  • 6篇孙洪涛
  • 6篇孔繁芝
  • 5篇佘鹏
  • 4篇高继宾
  • 4篇李兴平
  • 4篇姚淳
  • 4篇蒋继党
  • 4篇陈敏
  • 3篇王琦
  • 2篇钱良玉
  • 2篇孔凡芝
  • 2篇储婷
  • 2篇丁胜平
  • 2篇江玉凤
  • 1篇周红
  • 1篇王琦
  • 1篇苏兆亮
  • 1篇梅予锋
  • 1篇张光建

传媒

  • 3篇江苏大学学报...
  • 2篇牙体牙髓牙周...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口腔医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解剖与临床
  • 1篇口腔疾病防治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江苏省第二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渗透树脂和氟化物处理对早期龋修复及抑制再脱矿作用的体外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使用显微硬度计对渗透树脂和(或)氟化物处理人磨牙早期龋修复及抑制再脱矿作用进行评价。方法:将人牙样本建立早期龋模型后分成4组,即对照组:不做处理;氟化物组:每日涂布0.05%氟化液;树脂组:使用渗透树脂处理人工龋;复合组:渗透树脂+氟化物,渗透树脂处理人工龋后,每日涂布0.05%氟化液。各组样本均浸泡于人工唾液中,8周后进行再脱矿处理。用显微硬度计测量记录早期龋、4周、8周和再脱矿后的牙釉质表面显微硬度值(vickers hardness number,VHN)。结果:对照组4周时VHN较早期龋显著提高,但与8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氟化物组4周、8周及再脱矿后VHN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树脂组再脱矿后VHN与4周、8周相比显著下降。复合组再脱矿后VHN与4周、8周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4周和8周时,树脂组和复合组的VHN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氟化物组,但树脂组与复合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再脱矿处理后,复合组VHN显著高于其他3组,氟化物组与树脂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渗透树脂和(或)氟化物处理均具有良好的修复早期龋的能力,但渗透树脂和氟化物共同处理后在硬度和防止再脱矿方面有更好的表现。
储婷孔凡芝江玉凤丁胜平孙洪涛仇晨光
关键词:氟化物早期龋显微硬度
舌下腺摘除术中切口的改良及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舌下腺摘除术是治疗舌下腺囊肿及舌下腺良性肿瘤的基本方法,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尽管目前对舌下腺囊肿的治疗方法还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舌下腺摘除术是避免舌下腺囊肿复发的最有效的方法^[1,2]我们对传统的舌下腺摘除术进行了改进,并于2006年1月~2008年12月用改进方法治疗舌下腺囊肿28例,取得良好的效果。
蒋继党李兴平王琦高继宾仇晨光
关键词:舌下腺囊肿外科切口
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髓源性抑制细胞和Th17细胞数量及IL-17水平增加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外周血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Th17细胞数量及其相关性。方法募集34例OSCC患者(Ⅰ、Ⅱ期OSCC患者18例、Ⅲ、Ⅳ期OSCC患者16例)和健康自愿者16例。分别采集其空腹静脉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MDSC、Th17细胞比例,ELISA检测血清IL-17水平。结果与健康志愿者相比,OSCC患者外周血MDSC、Th17细胞比例增加,IL-17水平升高。中晚期(Ⅲ、Ⅳ期)OSCC患者MDSC、Th17细胞数量、IL-17水平均较早期(Ⅰ、Ⅱ期)OSCC患者增加。MDSC数量与IL-17水平存在相关性,而MDSC数量与Th17细胞数量无相关性。结论OSCC患者外周血MDSC、Th17细胞增加,IL-17水平升高,MDSC与IL-17可能存在相互调节作用,IL-17的主要来源并非Th17细胞,而可能来自其他固有免疫细胞。
仇晨光佘鹏姚淳周红苏兆亮孔繁芝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清炎症指标与血脂水平相关性的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HD)患者血清中炎症指标水平与血脂水平相关性,进一步证明慢性炎症反应是诱发CHD的重要原因。方法:收集我院33例CHD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清样本和29例单纯CHD患者的血清样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炎性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结合hs-CRP的水平,分析炎症指标与患者血脂水平TC、TG和LDL-C的相关性。结果:与单纯CHD组相比,CHD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炎症指标hs-CRP、IL-1β和TNF-α与血脂指标TC、TG和LDL-C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体内慢性炎症反应在CHD的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仇晨光丁龙坤孙洪涛佘鹏姚淳陈敏吴亮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炎性因子血脂指标
改良切口的舌下腺摘除术
目的:探讨舌下腺摘除术手术改良切口的临床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舌下腺囊肿患者实施改进的舌下腺摘除术,将弧形切口改为梭形切口,从前端解剖颌下腺导管,制定较为合理的手术程序。结果:所有28例患者术中及术后未发生严重并...
蒋继党李兴平王琦高继宾仇晨光
关键词:舌下腺囊肿外科治疗切口
文献传递
iRoot SP糊剂对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发生急症反应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iRoot SP 糊剂对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发生急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本次实验我院从2015年10月到2017年6月共选取了50例进行了一次性根管治疗的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了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者,对...
仇晨光姚淳孙洪涛陈敏
关键词:一次性根管治疗急性炎症反应
康复新液联合利巴韦林对疱疹性口腔炎患儿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究康复新液联合利巴韦林对疱疹性口腔炎患儿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疱疹性口腔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给予康复新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炎性因子水平(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总有效率、症状改善时间(体温恢复、疱疹愈合、饮食恢复、流涎消失时间)。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体温恢复、疱疹愈合、饮食恢复、流涎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一使用利巴韦林治疗相比,给予疱疹性口腔炎患儿使用康复新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不仅利于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更利于提升治疗效果,对患儿身体早日康复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敏孔繁芝仇晨光
关键词:康复新液利巴韦林疱疹性口腔炎炎性因子患儿
Vitapex糊剂在根尖诱导成形术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5
2018年
目的:探讨Vitapex糊剂在根尖诱导成形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根尖孔未闭合且伴有根尖周炎的12~18岁患者14名共17个患牙,采用Vitapex糊剂进行根尖诱导成形术,定期随访,观察根尖发育及根尖周稀疏区的变化。如根尖糊剂吸收则重新封药,待根尖闭合后行根管充填术。结果:术后6~12个月随访,17个患牙均无不适,根尖孔均闭合,根尖部低密度骨质破坏影消失,新骨组织形成。结论:采用Vitapex糊剂行根尖诱导成形术疗效肯定。
孙洪涛孔繁芝佘鹏仇晨光陈敏
关键词:VITAPEX糊剂根尖诱导术年轻恒牙
辛伐他汀抑制实验性大鼠炎性破骨活动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辛伐他汀对炎症性骨破坏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50只,髓腔直接暴露法建立条件对照组模型(n=25),载药组于开髓术后0、3、6、9、12、15、18、21 d局部注射1 g/L辛伐他汀溶液建立辛伐他汀载药组模型(n=25);于术后1、3、7、14、21 d各组分别处死5只动物,取后牙区下颌骨组织包埋切片后,X线测量根尖病损面积,免疫组化检测TNF-α的表达。结果:载药组3、7、14、21 d的根尖病损面积明显低于条件对照组(P<0.05);载药组TNF-α表达量除21 d组外,其余均低于条件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注射低浓度的辛伐他汀能够抑制根尖周炎模型中TNF-α的表达,从而抑制破骨活动。
姚淳孔繁芝仇晨光梅予锋
关键词:辛伐他汀TNF-Α破骨细胞
上颌快速扩弓对龈沟液中RANKL和骨保护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龈沟液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骨保护素水平与上颌快速扩弓过程中牙周组织改建的关系。方法:选取32例安氏Ⅲ类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只戴入扩弓器但不加力)和观察组(持续扩弓1周),各16例。以右上颌第一磨牙、左上颌尖牙颊侧为检测位点,分别在扩弓前(基线)、扩弓后24 h、1周、2周、1月、3月时采集龈沟液,采用ELISA法检测龈沟液中RANKL、骨保护素的含量。结果:观察组右上颌第一磨牙和左上颌尖牙龈沟液中RANKL水平在扩弓后24 h时明显升高,1周时达峰值,2周时仍维持较高水平,以后逐渐下降,3个月时下降到扩弓前水平;骨保护素水平24 h时明显降低,1周时达最低值,2周时维持较低水平,以后逐渐上升,3个月时上升到扩弓前水平。从扩弓后24 h至1个月,观察组RANKL和骨保护素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至3个月时已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上颌快速扩弓过程中,龈沟液中的RANKL、骨保护素含量的变化可能与矫形力作用下牙槽骨改建的状态有关。
佘鹏仇晨光钱良玉张光建孔繁芝
关键词:上颌快速扩弓龈沟液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