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代礼

作品数:65 被引量:1,640H指数:21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1篇流行病
  • 21篇流行病学
  • 14篇畸形
  • 13篇发生率
  • 12篇围产
  • 10篇先天
  • 10篇产儿
  • 9篇围产儿
  • 8篇先天性
  • 8篇产妇
  • 7篇儿童
  • 6篇孕产
  • 6篇孕产妇
  • 6篇突变
  • 6篇卫生监测
  • 6篇流行病学分析
  • 6篇流行病学特征
  • 6篇基因
  • 6篇妇幼
  • 6篇妇幼卫生

机构

  • 58篇四川大学
  • 4篇中国出生缺陷...
  • 3篇教育部
  • 2篇成都中医药大...
  • 2篇衡阳市妇幼保...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耶鲁大学
  • 1篇《大众医学》...
  • 1篇深圳市妇幼保...
  • 1篇成都市妇女儿...

作者

  • 61篇代礼
  • 51篇朱军
  • 38篇王艳萍
  • 32篇梁娟
  • 27篇周光萱
  • 23篇缪蕾
  • 14篇吴艳乔
  • 10篇李琪
  • 7篇李小洪
  • 6篇毛萌
  • 6篇牟祎
  • 5篇邓长飞
  • 4篇邓莹
  • 4篇何春花
  • 4篇李娜娜
  • 4篇刘瀚旻
  • 4篇李明蓉
  • 3篇李月花
  • 3篇李艳华
  • 3篇王和

传媒

  • 10篇四川大学学报...
  • 9篇中华预防医学...
  • 5篇中国妇幼保健
  • 4篇中华流行病学...
  • 4篇中华医学遗传...
  • 3篇中华妇产科杂...
  • 2篇中华口腔医学...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英国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大众医学
  • 1篇计算机应用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软件世界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4篇2013
  • 1篇2012
  • 8篇2011
  • 6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8篇2004
  • 5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0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医院的全国高龄产妇比率变化趋势被引量:38
2009年
目的 了解我国高龄产妇比率的动态变化趋势。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方法收集资料,对1996-2007年高龄(≥35岁)产妇数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全国及城乡高龄产妇比率分别进行卡方趋势检验,以了解高龄产妇比率的长期变化趋势,并对全国高龄产妇比率进行拟合模型分析。对东、中、西部地区及其城乡的高龄产妇的比率,也分别进行卡方趋势检验。结果1996-2007年全国460余所医院共监测出生数6308594名,其中高龄产妇数354511名,占5.62%。1996年和2007年高龄产妇比率分别为2.96%(12508/422486)和8.56%(66351/775333),1996~2007年呈逐年增长趋势(X^2=45376.16,P〈0.01)。城市1996年和2007年高龄产妇比率分别是2.95%(8755/296975)和7.69%(40197/522596),1996-2007年呈逐年增长趋势(X^2=24152.86,P〈0.01)。农村1996年和2007年高龄产妇比率分别是2.99%(3753/125511)和10.35%(26154/252737),1996-2007年呈逐年增长趋势(X^2=20809.79,P〈0.01)。城市高龄产妇比率为5.13%(221655/4317533),农村高龄产妇比率为6.67%(132856/1991061),城乡地区的高龄产妇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36.260,P〈0.叭)。模型拟合分析得指数模型为ln(Y)=in(2.52)+(0.103×t)。我国东部1996年和2007年高龄产妇比率分别为3.90%和8.81%,中部分别为2.49%和8.56%,西部分别为2.11%和8.21%,东、中、西部地区高龄产妇比率均有逐年增长趋势(x^2值分别为11746.87、17350.21、/6432.68,P值均〈0.01)。结论 我国总体高龄产妇比率都呈逐年增长趋势,城市高龄产妇比率低于农村。
李月花王艳萍代礼周光宣梁娟李琪朱军
关键词:母亲年龄
多指(趾)畸形的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1
2004年
目的 了解我国围产儿多指 (趾 )畸形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网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 ,于 1996~ 2 0 0 0年在全国 31省 (市、区 )监测医院内对孕满 2 8周至产后 7d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调查。结果 在 2 2 186 16例围产儿中 ,共检出多指 (趾 ) 2 0 97例 ,全国平均发生率为 9.4 5 /万 ;城、乡发生率分别为9.6 0 /万和 9.0 5 /万 ;男、女发生率分别为 10 .99/万和 7.4 8/万。年度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多指 (趾 )畸形患儿单发者占 88.4 % ,11.6 %合并有其他畸形。畸形发生在肢体左侧占 34.96 % ,右侧占 4 5 .6 2 % ,双侧同时发生占19.4 1%。多指 (趾 )患儿围产期病死率为 8.17% ,其中单发为 2 .72 % ,多发为 4 9.38%。结论 我国围产儿多指(趾 )畸形男性多于女性 ,地区差异明显 ;多指 (趾 )以单发形式为主 。
周光萱代礼朱军缪蕾王艳萍梁娟吴艳乔
关键词:围产儿流行病学
网络信息在妇幼卫生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6年
李琪代礼陈怀恭朱军
关键词:网络信息妇幼卫生
干预规则挖掘的任务分类和三项技术进展被引量:4
2010年
介绍了亚复杂系统中干预规则的基本概念和挖掘方法,提出了干预规则挖掘技术的分类准则,综述了三项干预规则挖掘技术的最新进展,包括疾病状态干预技术、基于数据流的未知干预发现技术和基于并行事件序列的干预规则挖掘。在实践基础上分析了干预规则挖掘的难点,展望了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唐常杰段磊王悦杨宁朱军代礼
关键词:数据挖掘
中国人群裂手裂足畸形的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探讨中国人先天性裂手/裂足畸形(SHFM)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点。方法通过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网络获得SHFM研究资料,把病例分为单发(仅有SHFM或者伴发其他肢体畸形)和综合征(SHFM伴发其他非肢体畸形)两类,分别按围产儿性别、居住地(城/乡)计算其发生率。并分析患儿的出生孕周、出生体质量、围产期转归和畸形发生部位。结果在4489692例围产儿中诊断出SHFM病例736例,总发生率为1.64/104,单发和综合征SHFM的发生率分别为0.64/104和1.00/104。男性围产儿SHFM发生率为1.79/104,女性为1.25/104;城镇1.51/104,乡村1.86/104。SHFM患儿中,未足月分娩和低出生体质量分别占30.20%和43.93%。单发和综合征SHFM的围产期病死率分别为24.74%和66.59%,总病死率为50.27%。SHFM畸形以发生在上肢多见。结论我国SHFM发生率高于国外报道。较高的围产期病死率与伴发畸形的严重程度有关。
代礼李艳华邓莹朱军王艳萍梁娟张亚玮刘芝英
关键词:发生率出生缺陷监测
中国围产儿并指与并趾畸形的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探讨我国围产儿并指与并趾畸形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对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网覆盖的医院收集的孕 2 8周至产后 7d住院分娩围产儿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87~ 2 0 0 1年 (除 1994、1995年 ) ,监测的 74 7874 6例围产儿中 ,确诊并指 (趾 )畸形 2 311例 ,其中单发并指 (趾 )畸形 988例 ,伴有其他畸形者 132 3例 (5 7 2 % )。并指 (趾 )畸形的总发生率为3 0 9/万 ,单发并指 (趾 )畸形的发生率为 1 32 /万 ,综合征性并指 (趾 )畸形的发生率为 1 77/万 ;男性围产儿并指 (趾 )畸形发生率为 3 4 2 /万 ,女性为 2 5 9/万 ;城镇围产儿中并指 (趾 )畸形的发生率为 3 2 2 /万 ,乡村为 2 79/万。畸形年度发生率有上升趋势。患儿围产期病死率为 2 0 7% ,单发畸形病死率为5 7% ,多发畸形为 31 9%。上肢与下肢畸形发生的比例无差异 ,躯体左侧和右侧畸形发生的比例也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我国围产儿并指 (趾 )畸形以多发形式常见 ,男性高于女性 ,城镇高于乡村。并指 (趾 )发生部位对上、下肢和躯体左、右侧无选择性。
代礼周光萱朱军毛萌衡正昌
关键词:并指畸形发生率婴儿流行病学并趾畸形
1996~2000年全国神经管缺陷的动态监测被引量:128
2002年
目的 利用 1996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期间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网收集的资料 ,描述围产儿无脑、脊柱裂和脑膨出 3种神经管缺陷 (NTDs)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收集资料。调查对象为孕 2 8周至产后 7d住院分娩的围产儿 ,包括活产、死胎和死产。结果 共收集围产儿 2 2 186 16例 ;神经管缺陷儿 2 873例。中国人围产儿NTDs总发生率为 12 95 /万 ,其中无脑、脊柱裂和脑膨出的发生率分别为 5 0 2 /万、6 30 /万和 1 6 4 /万。总的NTDs和无脑畸形年度发生率呈下降趋势。男性NTDs发生率为 9 75 /万 ,女性为 15 96 /万 ,城市为 7 76 /万 ,农村为 2 5 2 0 /万 ,北方为 19 90 /万 ,南方为 5 81/万 ;母龄别发生率在 <2 0岁和 >30岁组高于其他年龄组。NTDs围产儿早产占 5 0 9% ,低出生体重占 5 0 6 % ,围产期病死率为 77 8%。结论 中国围产儿NTDs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 ,农村高于城市 ,北方高于南方。年度发生率呈下降趋势 ,但高于其他国家同期水平。神经管缺陷儿出生素质差 ,围产期病死率高 ,预后不良。
代礼朱军周光萱王艳萍吴艳乔缪蕾梁娟
关键词:神经管缺陷动态监测流行病学胎儿监测数据收集
地理信息系统在妇幼卫生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03年
结合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在开发妇幼卫生监测信息系统方面的经验 ,探讨如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软件平台 ,设计和构建具有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及预测功能的妇幼卫生监测信息系统 ,为卫生管理和决策服务。
代礼李艳华吴艳乔朱军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妇幼卫生
我国农村孕产妇死亡的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1
2004年
目的 了解 1996~ 2 0 0 1年我国农村孕产妇死亡率、趋势、主要死因和变化特征。方法 在全国 31省、自治区、直辖市孕产妇死亡监测网内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果  1996~ 2 0 0 1年农村孕产妇死亡率由 86 .4 / 10万下降到 6 1.9/ 10万 ,下降幅度为 2 8.4 % ;农村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为产科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羊水栓塞等 ,产科出血死亡率由 1996年的 4 8.3/ 10万下降到 2 0 0 1年的 33.0 / 10万 ;农村死亡孕产妇主要在家分娩 ,2 0 0 1年在家分娩比例为 4 4 .6 % ,在家死亡的比例为 30 .1%。结论  1996~ 2 0 0 1年农村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产科出血死亡率也呈下降趋势 ,降低农村孕产妇死亡率的主要措施是减少产科出血 。
梁娟王艳萍吴艳乔周光萱朱军代礼缪蕾
关键词:农村孕产妇死亡率
1996~201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被引量:73
2011年
目的了解1996--201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和主要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及地区的差异变化。方法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网的数据,1996--2005年覆盖了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76个监测区(县),2006年后扩大至336个区(县),统计1996--2010年全国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孕产妇死亡率、死因别死亡率、下降幅度和年平均下降速率。应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及Poisson检验,对1996--2010年的孕产妇死亡率、死因构成及地区间差异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从1996年的64.7/10万下降到2010年的30.0/10万,下降53.2%;2010年农村孕产妇死亡率(30.1/10万)高于城市(29.7/10万),西部(46,1/10万)高于中部(29.1/10万)及东部地区(17.8/10万)。东、中、西部地区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幅度分别为37.76%、57.02%和66.27%。地区间差异在逐渐减少,2006---2010年间,农村孕产妇死亡率下降为城市的1.82倍,西部地区为东部地区的3.0倍。产科出血死亡的构成比从1996年的47.9%下降到2010年的27.8%,但仍是导致全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因素。结论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地区间孕产妇死亡率仍存在差异,但差异逐年减小,农村和西部地区仍是孕产妇死亡干预的重点;产科出血仍是各地区的主要死亡原因。
周远洋朱军王艳萍代礼李小洪李明蓉李琪梁娟
关键词:产妇死亡率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