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骨折
  • 5篇椎间盘
  • 5篇外固定
  • 5篇外固定器
  • 5篇固定器
  • 4篇腰椎
  • 3篇腰痛
  • 3篇术后
  • 2篇腰椎间盘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突出症
  • 2篇退变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椎间盘切除
  • 2篇椎间盘切除术
  • 2篇椎间盘突出
  • 2篇椎间盘突出症
  • 2篇椎间盘源性

机构

  • 1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任东风
  • 11篇侯树勋
  • 4篇李文锋
  • 2篇商卫林
  • 2篇吴叶
  • 1篇申勇
  • 1篇陈金栋
  • 1篇赵燕鹏
  • 1篇彭宝淦
  • 1篇卜国云
  • 1篇李文峰

传媒

  • 2篇临床骨科杂志
  • 2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国外医学(骨...
  • 1篇中国骨肿瘤骨...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腰椎棘突间动力性固定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9年
脊柱融合术作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引起的下腰痛的传统手术方法,已经应用了几十年。随着脊柱融合技术的不断发展,融合成功率虽然,已经接近100%,而临床症状改善率却未能达到相应满意的程度。腰椎行融合术后,长期随访发现的邻近节段退变也令外科医生感到棘手。而比较年轻的患者,完全融合术将明显影响他们的长期生活质量。因此,很多学者开始思考一种新的非融合方法即动力性固定(dynamic fixation)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过去的十几年中,国外很多学者已经针对动力性固定技术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其中腰椎棘突间动力性固定技术应用较为广泛。
赵燕鹏侯树勋任东风
关键词:动力性固定腰椎棘突腰椎退行性疾病脊柱融合术邻近节段退变融合技术
微型外固定器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探讨应用外固定器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微型外固定器牵引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17~62岁,平均31、6岁。骨折未累及腕掌关节,则直接于骨折近端固定骨针,Bennett骨折或Rolundo骨折的近端进针点选在大多角骨。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5~9周,平均6.7周,无骨折移位、固定松动及严重针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按照TAM系统评定:优24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90、6%(29/32)。结论:外固定器有调整、拆除方便,固定可靠。创伤小,能早期功能康复活动的优点,是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有效方法。
李文峰侯树勋陈金栋任东风
关键词:掌骨骨折外固定器
应用外固定器治疗侧方挤压损伤型骨盆骨折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外固定器固定治疗侧方挤压损伤型骨盆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闭合复位,两侧髂嵴各穿放2枚固定针,外固定器挤压固定,早期负重功能康复训练(平均术后14d扶拐下地部分负重行走)。结果所有病例骨盆两侧均获得对称性复位。平均愈合时间8.6周(7—14周)。平均随访4年(3~7年),初始复位后无明显的骨折再分离移位。结论外固定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侧方挤压损伤型骨盆骨折的微创方法。
李文锋侯树勋任东风
关键词:骨盆骨折外固定器
外固定器治疗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21例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治疗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21例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年龄在6~15岁之间.应用外固定器牵引复位固定,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折愈合.无髋内翻、肢体短缩等畸形.患肢过度生长小于5mm。结论外固定器是治疗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一种良好治疗方法。
李文锋侯树勋任东风
关键词:外固定器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
膝关节周围骨折外固定器固定术后功能康复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康复治疗措施。方法应用外固定器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48例,术后根据患者自身特点进行早期康复,加强针道护理。结果随访0.5~4年,全部病例在7个月内骨折愈合。按kolmert标准,膝关节功能优良率达89.6%。结论膝关节周围骨折外固定器固定疗效满意,术后早期进行有效的功能康复可避免膝关节僵直的发生。
李文锋侯树勋任东风
关键词:骨折膝关节外固定康复
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的VSD治疗被引量:9
2010年
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手术目前在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腰椎疾病,包括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椎管狭窄、退变性侧弯等。由于患者个体情况不一,手术后容易出现伤口深部感染,如患者年龄大、合并多种内科疾病(特别是糖尿病)、过度肥胖、神经功能损害状态、多节段手术、手术时间长等。
商卫林卜国云任东风吴叶侯树勋
关键词:术后伤口感染腰椎疾病融合内固定后路减压神经功能损害
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的疗效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常常伴有腰痛,部分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伴有终板炎.腰椎终板炎在MRI上表现为终板的Modic改变.终板的Modic改变在无症状患者中不常见,这支持腰椎间盘终板炎与腰痛发生有关.Modic改变分为3型:I型Mo...
商卫林任东风侯树勋吴文闻吴叶
关键词:椎间盘切除术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症状临床疗效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动物实验研究
本文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动物实验进行了研究。文章通过损伤山羊腰椎间盘内层纤维环建立IDD模型,通过组织学、影像学和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椎间盘损伤后的病理改变情况。结果表明:经山羊腰椎间盘前方损伤后部内层纤维环后,损伤纤维环内...
任东风
关键词:椎间盘疾病动物模型
文献传递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病理机制被引量:3
2005年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发病机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椎间盘退变和椎间盘内破裂据认为是发病的主要原因。该文就椎间盘退变、椎间盘内破裂与下腰痛的关系综述了其病理机制。
任东风侯树勋彭宝淦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椎间盘内破裂下腰痛病理机制
外固定器结合植骨治疗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单侧外固定器结合植骨治疗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单侧外固定器结合植骨治疗29例尺桡骨骨折钢板和三棱针内固定术后骨不连,其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18-60岁,平均28岁。尺骨14例,其中近段4例,中段7例,远段3例;桡骨15例,其中近段4例,中段6例,远段5例。开放性骨折8例,闭合性骨折21例。粉碎性骨折14例,斜形骨折6例,横形骨折9例。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23个月,平均手术后16周(13-24周)骨折愈合。肘关节活动度均超过屈130°、伸0°,腕关节活动度均达掌屈60°、背伸50°以上;22例前臂旋转功能旋前、旋后均达80°以上,1例旋前40°,1例旋后50°,2例旋前、旋后均受限,总活动度仅80°。术后无尺、桡骨间骨性融合。结论:单侧外固定器结合植骨治疗前臂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是一种操作简便,创伤小,固定牢固并发症少的有效方法,治疗期间可早期功能活动。
李文锋侯树勋任东风
关键词:尺骨骨折桡骨骨折外固定器骨移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