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季

作品数:36 被引量:175H指数:8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9篇土壤
  • 10篇植物
  • 9篇增雨
  • 8篇荒漠
  • 8篇白刺
  • 7篇对刺
  • 7篇梨园
  • 7篇荒漠植物
  • 5篇园土
  • 5篇微生物
  • 5篇梨园土壤
  • 5篇酶活性
  • 5篇刺梨
  • 4篇团聚体
  • 4篇间作
  • 4篇茶园
  • 3篇养分
  • 3篇栽培
  • 3篇生草
  • 3篇土壤酶

机构

  • 24篇贵州大学
  • 16篇中国林业科学...
  • 5篇贵州师范学院
  • 2篇贵州省分析测...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北京市门头沟...

作者

  • 35篇何季
  • 10篇姚斌
  • 9篇吴波
  • 5篇鲍芳
  • 4篇舒英格
  • 4篇闫峰
  • 4篇刘明虎
  • 3篇李永华
  • 3篇文雪峰
  • 3篇李嘉竹
  • 3篇何腾兵
  • 3篇曹燕丽
  • 2篇刘鸿雁
  • 2篇卢琦
  • 2篇贾子毅
  • 2篇辛智鸣
  • 2篇向仰州
  • 2篇易维洁
  • 2篇牟力
  • 1篇朱雅娟

传媒

  • 2篇林业科学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山地农业生物...
  • 2篇林业科学研究
  • 2篇茶叶学报
  • 2篇学周刊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林业科技通讯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茶叶科学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西南林学院学...
  • 1篇贵阳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1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启发与互动式”教学在大学课堂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8年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课本为中心,迫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大大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大学课堂的教学要求,更无法实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启发与互动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来实现高效学习的目的。由于"启发与互动式"教学模式对师生的素质有较高要求,因此,它的应用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本文针对大学课堂的特点,对"启发与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课堂里的应用进行了概述以及初步探讨。
何季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课堂效率
生草栽培对刺梨园土壤团聚体分布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为探究生草栽培对刺梨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以贵州省龙里县谷脚镇刺梨园为研究对象,设置人工草(AG)、自然草(NG)和清耕(CK)三种处理,测定三种模式下土壤各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团聚体内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1)AG和NG模式下水稳性团聚体主要集中在>2 mm粒径中,CK模式下水稳性团聚体主要集中在<0.25 mm粒径中;生草栽培显著提高土壤水稳性大团聚数量和平均重量直径,增加了土壤结构的稳定性;(2)0~20 cm层,NG和AG处理下,6个粒级团聚体的有机碳比CK分别高236.99%、188.52%、295.76%、267.51%、290.14%、242.10%,和122.44%、84.46%、157.05%、91.19%、127.83%、110.46%;(3)生草栽培模式下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主要集中在>0.25 mm粒径大团聚体中,比例为86%~95%;CK处理下,其贡献率则主要来自于<0.25 mm的微团聚体。综上所述,生草栽培能显著提高刺梨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自然生长杂草对土壤有机碳的增加效果优于人工种植黑麦草,研究结果可为刺梨园的科学管理和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何季向仰州张雪娇郭广正廖朝选
关键词:生草栽培团聚体稳定性有机碳刺梨
植茶年限对珍稀“四球茶”茶园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及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为探索和了解普安珍稀四球茶茶园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及其稳定性,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测定普安四球茶茶园植茶年限为5年、15年、25年和40年土壤团聚体粒径组成,研究不同植茶年限下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1)茶园主要以>2 mm粒级团聚体为主,占总体的40.92%~65.02%,在植茶15和25年时最大,植茶40年时最小。(2)2~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最多,<0.2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最少。2~5 mm粒级团聚体与其他粒级团聚体呈显著差异(P<0.05)。(3)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R0.25的值均在植茶40年时有所减低;分形维数(D)在植茶40年时最大,土壤稳定性最差。综上,种植年限对茶园土壤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植茶40年时稳定性较差,其抗蚀性、保肥性也相对较差,应适当施有机肥。
卢青吴传美刘鸿雁黄春艳杨谨铭甘正刚何季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不同植茶年限下四球茶茶园土壤性状及茶叶品质特征被引量:5
2023年
为探索贵州普安珍稀四球茶茶园在不同种植年限下的土壤肥力及茶叶品质特征,应用实地研究和室内分析结合的试验方法,以普安县不同植茶年限(5年、15年、25年及40年)四球茶为研究对象,开展土壤特性、茶叶品质以及两者之间关联性的研究。结果表明:(1)四球茶茶园土壤的pH值在4.49~5.07之间,有机质含量在植茶25年达到最高,CEC值、容重在植茶40年时达到最高,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在植茶40年最低,有效磷含量在植茶15年达到最高。且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在茶园土壤分级标准中属于Ⅰ级标准,土壤pH值属于Ⅱ级标准,而有效磷含量属于Ⅲ级标准。(2)不同植茶年限下咖啡碱、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含量及酚氨比有显著差异,茶多酚差异不显著,咖啡碱及可溶性糖含量为植茶15年和25年时较高,游离氨基酸总量为植茶5年和15年时较高,酚氨比随植茶年限的增加逐渐增加。(3)CEC值、速效钾、土壤pH值是茶树新稍叶片主要生化成分的重要影响因素。综上,人工种植四球茶时,应适当补充磷肥或者增施有机肥提高有效磷含量。此外,四球茶品质在植茶15年时较佳,种植前期(植茶25年之前)适合制作绿茶。
卢青何季吴传美向仰州刘鸿雁
关键词:茶叶品质通径分析土壤肥力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贵阳市茶园土壤肥力评价
2022年
为了解贵阳市茶园土壤的肥力状况,以开阳县龙岗镇和花溪羊艾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13项土壤肥力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结合Norm值构建土壤指标的最小数据集(MDS),通过指标权重与隶属度求得土壤肥力综合值(IFI)进行土壤肥力评价。结果表明,最小数据集(MDS)指标包括全磷、蔗糖酶、速效钾和有机质4个。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是影响茶园土壤肥力的主要限制因子,开阳和花溪茶园土壤肥力综合值为II级,总体处于中上水平。基于最小数据集的土壤肥力评价结果与全数据集的结果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961,故可采用最小数据集方法代替全量数据集方法评价土壤肥力。
任明慧舒英格何季
关键词:土壤肥力茶园土壤主成分分析
一种喀斯特石漠化区林草间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喀斯特石漠化区林草间作方法,“坡改梯”形成的梯田状旱地按规程种植当地品种花椒,种植初期间作豆科植物拉巴豆,择期收获的拉巴豆植株铡细作为绿肥沿树冠周边挖壕沟埋入土壤;3年树龄以后的...
姚斌向仰州舒英格李永华闫峰辛智鸣何季
文献传递
代谢组学在茶树生理生化代谢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茶树是多年生常绿叶用作物,其生理代谢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显著。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等生化成分不仅赋予茶独特的风味品质和健康特性,而且是茶树抵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重要贡献者。代谢组学技术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和系统性的特点,可以全面、准确、快速地对代谢物进行鉴定和量化。代谢组学技术的深入研究为茶树代谢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平台。综述近年来代谢组学在茶树生理代谢(光合、呼吸和碳氮代谢)和主要品质生化成分代谢(类黄酮类、生物碱、氨基酸等)研究中的应用,并对今后代谢组学在茶学领域的应用作出了展望,以期为茶树种植管理、品种开发以及茶叶品质改良提供理论参考。
毛纯何季文雪峰吴传美易承熹廉建宏郭文敏
关键词:代谢组学茶树生理生化代谢产物
白刺光合生理特性对人工模拟增雨的响应被引量:13
2013年
在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即内蒙古磴口县,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分析仪测定不同增雨处理(4个增雨处理的增雨量分别是当地年降水量的25%、50%、75%和100%)条件下,典型荒漠植物白刺的光响应曲线,采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对曲线进行拟合,计算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表观量子效率(AQY)、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以及光饱和点(LSP)等生理参数,研究白刺光合生理特性对人工模拟增雨的响应。结果表明:对照的Amax、AQY、Rd、LCP和LSP分别为13.41μmol.m-2.s-1、0.029 mol.mol-1、0.61μmol.m-2.s-1、20.63μmol.m-2.s-1和481.85μmol.m-2.s-1。增雨使白刺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Amax、AQY和Rd升高,使水分利用效率(WUE)降低。增雨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白刺的光合生理特性,提高白刺的光合生产能力。对胞间CO2浓度和气孔限制值的变化分析表明:气孔因素是限制光饱和阶段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
何季吴波贾子毅曹燕丽姚斌
关键词:白刺光响应曲线蒸腾作用水分利用效率
荒漠植物白刺光合生理对人工模拟增雨的响应研究
在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分析仪测定了不同增雨处理(4个增雨处理即分别增雨当地年降水量的25%、50%、75%和100%)条件下典型荒漠植物白刺的光合生理对人工模拟增雨的响应,探讨白刺光...
何季
关键词:荒漠植物白刺光合生理人工增雨
文献传递
荒漠植物白刺对模拟增雨的光合响应机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不同增雨条件下白刺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从光合生理角度探讨白刺对增雨的响应机制。【方法】以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地区典型荒漠植物白刺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的增雨梯度(增加年均降水量的0,25%,50%,75%和100%),对自然生长的白刺沙包进行人工模拟增雨,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分析仪(USA,LI-COR)测定不同增雨条件下白刺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动态变化、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并根据Pn日变化曲线和响应曲线计算叶片日光合总量(∑Pn)以及各光合生理参数。【结果】1)75%和100%增雨对日均Pn和∑Pn影响显著,日均Pn比CK分别高32.74%和37.64%,∑Pn比CK分别高32.01%和38.43%,说明增雨使白刺光合能力增强,日光合产物的积累增加。2)增雨使白刺表观量子效率(AQY)和光饱和点(LSP)升高,25%,50%,75%和100%增雨的AQY比CK分别高17.24%,31.03%,37.93%和24.14%,LSP比CK分别高14.6%,6.0%,3.0%,26.1%,说明白刺叶片利用弱光的能力增强,对强光的利用范围增加,光能转化效率提高,有利于光合作用的高效进行。3)随着增雨量的增加,羧化效率(CE)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100%增雨的CE比CK高5.73%;增雨使CO2饱和点(CSP)升高,50%,75%和100%增雨的CSP显著高于CK,分别比CK高23.67%,28.35%和29.13%,说明白刺叶片Ru BP羧化酶和光合碳循环酶的活性增强,对高CO2浓度的利用范围增加。4)增雨使白刺叶片的原初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Ф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提高,说明增雨有利于白刺叶片PSⅡ反应中心活性增强、开放比例提高,有利于叶片把所捕获的光能转化为生物化学能,并将更多的光能用于推动光合电子传递。【结论】白刺能够调节光合机构的功能、改变自身生理特性、增强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来适应增雨的变化。
何季吴波鲍芳李嘉竹姚斌高君亮刘明虎
关键词:白刺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