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点滴型银屑病临床应用研究
- 李昌吉高发旺张惠英吴先伟何斌何凤玲陈玉华王晶瑜武彬
- 急性点滴型银屑病是银屑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发病急骤,皮疹迅速遍及周身,若治疗恰当,数周内即可治愈,反之则易转为慢性,故早期有效治疗极为重要。本病治疗比较困难,疗效多不满意。我科于2011年1月-2012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
- 关键词:
- 关键词:银屑病中西医结合治疗
- 手助腹腔镜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手助腹腔镜行单纯肾切除术6例。结果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10~240min,平均180min,术中出血50~170mL,平均115mL,术后住院时间5~12d。结论手助腹腔镜肾切除术操作安全,手术时间缩短并使腹腔镜切除较大肾脏成为可能。
- 何斌
- 关键词:腹腔镜肾切除术手助
- 应用6西格玛管理改良尿道口护理方法对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通过改进尿道口护理流程和操作方法,降低留置导尿伴随尿路感染发生。方法按六西格玛实施的顺序经过定义调查分析,优化工作流程,采取措施改进,实施改进后尿道口护理方法,对比分析两组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实施改进措施后,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降低。结论应用六西格玛管理理论优化护理流程,有效降低了留置导尿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曹桂英何斌刘咏梅刘杨
- 关键词:六西格玛留置导尿尿道口护理尿路感染
-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探讨经输尿管镜下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9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在输尿管镜下取石碎石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90例结石一次性成功取出,成功率为93.7%,其中上段结石成功率为70.3%,中段为93.8%,下段为96.9%,并发症发生率为3.2%。结论经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方法安全,疗效确切,但应熟练掌握进镜技术及根据结石大小、部位决定处理方法。
- 何斌
-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
-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被引量:11
- 2005年
-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行前列腺切除(PKRP)56例,前列腺36~110 g,平均(50.3±26.4)g,术后随访1~6个月.结果手术时间25~100 min,平均(56±26) min.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10~89 g,平均(50±22) g.术中出血35~200 ml, 平均(75±49)ml.无电切综合征.术后1、3、6个月随访,最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6.7±2.9)ml/s分别上升至(17.4±5.1) ml/s、(20.8±3.9) ml/s、(21.6±4.6)m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IPSS)分由术前的(23.2±3.8)下降至(6.9±1.7)、(6.1±2.1)、(5.9±1.5).生活质量评分(QOL)由术前的(5.7±1.5)下降至(2.7±0.7)、(2.4±0.5)、(1.9±0.9).3项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等离子双极电切进行PKRP安全有效.
- 何斌蔡建茂安永寿张须龙
- 关键词:等离子双极电切良性前列腺增生
- 多耐药基因P-gp、GST-π与CerbB-2、LN-R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研究
- 2011年
- 目的 探讨膀胱癌组织中P-糖蛋白(P-gp)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与CerbB-2、层黏连蛋白受体(LN-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膀胱癌的临床与病历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膀胱异性细胞癌中P-gp、GST-π和CerbB-2、LN-R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P-gp、GST-π、CerbB-2和LN-R在膀胱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2.22%、48.88%、46.66%和37.78%.P-gp、GST-π与CerbB-2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分级、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R在转移/未转移病例的表达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p、GST-π与LN-R在2年内复发肿瘤的阳性率高于2年后复发肿瘤,相互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gp、GST-π、CerbB-2表达与膀胱癌的分期、分级、复发等呈正相关(p<0.05),随肿瘤分级、分期、浸润性增高,其阳性表达率亦增高,同时P-gp、GST-π可指导膀胱癌化疗药物的选择;LN-R的表达与膀胱癌的转移呈正相关(p<0.05),可作为判断膀胱癌预后的因素.
- 何斌焦丹张徐龙
- 关键词:基因MDR
- 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比较被引量:10
- 2005年
-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ini-incisioncholecystectomy,MC)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差异。方法对152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调查,其中LC组78例,MC组74例,利用美国36项健康观察概况表(SF-36)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调查问卷的随访时间LC组为(24·2±3·1)周,MC组为(23·9±2·9)周。LC组和MC组术前SF-36总分平均109·3分和107·2分(t=1·571,P=0·118)。LC组术后2周时,SF-36总分为107分,下降不明显(P>0·05),术后4周以后SF-36总分、主观症状、生理功能、社会活动及心理情绪等方面均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5)。MC组术后2周时SF-36总分为100分,降幅明显(P<0·05),同时主观症状、生理功能、社会活动及心理情绪等方面分值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4周时SF-36总分为106分,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术后8周以后,SF-36总分、主观症状、生理功能、社会活动及心理情绪等方面均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5)。术后8周内LC组SF-36总分显著高于MC组(P<0·05)。结论LC组术后生存质量优于MC组。
- 何斌朱江帆张华云张学利李朝强陈江章勇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包皮环扎术在包皮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总结包皮环扎术的优缺点。方法将施行包皮环扎术5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等。结果552例施行包皮环扎术的患者手术时间(6.83±3.12)min,术中无出血,术后出血量(0.11±0.02)ml,结扎环脱落时间(424.23±27.81)h,术后发生感染3例(0.54%),术后疼痛强度尚可,外观光滑、流畅、无瘢痕形成。结论包皮环扎术安全、有效,若无禁忌证时,施行包皮手术应首选包皮环扎术。
- 魏晨阳柴燕安永寿何斌王俊卿李柱
- 关键词:包皮环切术
- 泌尿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究泌尿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感染危险因素。方法于2013年1月-2018年12月选取了该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31例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原菌分布与感染危险因素,并结合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感染问题的护理工作,并对比和分析所有患者经过护理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是泌尿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的分布区域,而泌尿外科患者机体免疫力较低、医院住院环境相对较差以及医护人员缺乏足够的医疗经验等是导致患者受到感染病原菌影响的主要因素,分别占据总量的38.93%、32.06%和29.01%。并且所有患者经过护理后,所有患者护理后抑郁量评分(23.83±2.48)分显著低于护理前的抑郁量评分(36.77±3.16)分,表明护理前后抑郁问题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7,P=0.00)。结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是泌尿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的实际情况,而导致患者受到感染问题影响的危险因素,与泌尿外科患者机体免疫力较低,医院住院环境相对较差以及医护人员缺乏足够的医疗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着紧密的联系,需要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进行问题的改善,对于帮助泌尿外科感染患者减少受到抑郁问题的影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 李柱张晶安永寿何斌马渊王建生王俊卿魏晨阳
- 关键词:泌尿外科感染危险因素
-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并发症的防治探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经输尿管镜下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对196例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后并发症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83例结石一次性成功取出,成功率为93.7%,其中上段结石成功率为70.3%,中段为93.8%,下段为96.9%,并发症发生率为3.2%。结论经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应熟练掌握进镜技术,及时处理并发症的发生。
- 何斌
-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输尿管镜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