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余小玲

余小玲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综合性艾滋病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病毒
  • 2篇抑制剂
  • 2篇制剂
  • 2篇艾滋病
  • 2篇艾滋病病毒
  • 2篇HIV
  • 2篇HIV-1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研究
  • 1篇药物
  • 1篇药物敏感
  • 1篇药物敏感性
  • 1篇药物敏感性研...
  • 1篇人免疫缺陷病...
  • 1篇神经损伤
  • 1篇受体
  • 1篇逆转
  • 1篇逆转录
  • 1篇逆转录酶
  • 1篇逆转录酶抑制...

机构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6篇余小玲
  • 2篇刘叔文
  • 2篇马丽英
  • 2篇黄洋
  • 1篇邢辉
  • 1篇孙坚萍
  • 1篇徐维四
  • 1篇屈水令
  • 1篇刘玉磊
  • 1篇纪燕
  • 1篇姜世勃
  • 1篇袁霖
  • 1篇裘佳寅
  • 1篇陈之朋
  • 1篇黄江虹
  • 1篇谢扬
  • 1篇王海波
  • 1篇徐维泗

传媒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国流行的HIV-1毒株的药物敏感性研究
目的:中国流行的HIV-1毒株主要有三种亚型:B’,CRF7BC和CRF1AE。但这些临床分离株对HIV进入抑制剂,逆转录酶抑制剂和整合酶抑制剂的敏感性还未见报道。方法:对来自未经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的14株毒株进行了研究,...
余小玲马丽英卲一鸣姜世勃刘叔文
文献传递
TZM-b1细胞系检测我国HIV-1病毒表型耐药性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利用TZM-b1细胞系检测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对逆转录酶抑制剂(AZT、d4T、ddI、NVP)的药物敏感性,并用该方法检测中国抗病毒治疗失败者的表型耐药。方法用两种实验室适应毒株SF33和ⅢB来评价TZM-bl细胞方法的敏感性;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共培养法分离扩增抗病毒治疗失败者的临床毒株;用TZM-b1法检测16例临床毒株对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表型耐药。结果AZT、d4T、ddI、NVP对SF33/ⅢB毒株的抑制50%病毒复制的药物浓度(IC_(50))分别为0.009/0.005μumol/L、0.125/0.113μmol/L、0.495/1.905μmol/L、0.093/ 0.045μmol/L。16例临床分离毒株中分别有13(81.396)株、13(81.396)株对AZT和NVP耐药。其中7株(53.8%)显示对AZT高度耐药;对NVP耐药的均为高度耐药,其中8株IC_(50)升高1000倍以上。结论TZM-b1细胞系可用来快速检测HIV-1病毒表型耐药。我国抗病毒治疗失败者的表型耐药主要表现为对AZT和NVP耐药。
孙坚萍马丽英黄江虹余小玲徐维泗纪燕黄洋邵一鸣
中国流行HIV-1对抗病毒药物的敏感性及病毒基因多态性研究
目的与意义:目前国际上将HIV-1分为M组、N组和O组三个组,M组又包括9种亚型和49种重组流行株(Circulating Recombinant Forms,CRFs),而且HIv的流行重组型还在不断增多。中国是一个H...
余小玲
关键词: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抑制剂逆转录酶抑制剂
文献传递
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后HIV-1辅助受体的利用情况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调查HIV-1感染人群抗病毒治疗后HIV-1辅助受体的利用情况。方法从安徽、河南两地选择109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和45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周围血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s)共培养方法,分离培养HIV-1临床毒株,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上清HIV-1的P24含量,通过表达趋化因子CCR5和CXCR4的Ghost细胞系检测病毒辅助受体利用,对治疗人群中HIV-1辅助受体利用因素进行探讨,并与治疗因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从治疗人群中分离了45株病毒,其中22株病毒(48.89%)利用CCR5辅助受体,是R5嗜性毒株;21株病毒(46.67%)利用CXC4/CCR5辅助受体,为双嗜性(X4/R5)毒株;有2株(4.44%)仅利用CXCR4辅助受体,为x4嗜毒株。从未治疗人群中分离了109株病毒,其中96株(88.07%)利用CCR5辅助受体(R5嗜性毒株);13株(11.93%)为X4/R5双嗜性毒株。HIV-1CXC4/CCR5辅助受体利用率在两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30,P〈0.05)。治疗方案一(齐多夫定、去羟肌苷、奈韦拉平三联用药)治疗后HIV-1CXCA/CCR5的利用率为59.09%(13/22),治疗方案二(司他夫定、去羟肌苷、奈韦拉平三联用药)治疗后HIV-1CXCA/CCR5的利用率为43.48%(10/23),二者对HIV-1辅助受体利用的影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1.10,P=0.30)。结论在HIV-1感染者中,接受抗病毒治疗人群中HIV-1CXCR4/CCR5利用率高于未治疗人群。
屈水令袁霖黄洋徐维四余小玲刘玉磊邢辉邵一鸣马丽英
关键词:HIV-1受体HIV
HIV相关痴呆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靶点被引量:3
2011年
随着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全球性暴发流行,HIV相关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主要为HIV相关痴呆(HIV-associateddementia,HAD)和更加严重的HIV相关神经认知紊乱(HIV-associate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HAND),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研究。HAD为艾滋病晚期的一种神经系统并发症,病人表现为认知和行为功能障碍、性格改变、短期记忆丧失等。目前认为,HAD将在全球范围内成为40岁左右人群痴呆的主要原因,并成为艾滋病患者一个重要的独立死亡因素,从而带来系列的社会问题。虽然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HAD的发病率有所下降,
余小玲姜世勃刘叔文
关键词:GP120趋化因子神经损伤
以艾滋病病毒gp41为靶点的芳基苯甲酸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活性评价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以艾滋病病毒(HIV)gp41为作用靶点,设计合成了12个含芳基取代的苯甲酸类化合物,并对其进行抗HIV活性测试。方法以卤代苯甲酸或间羧基苯硼酸为原料,通过Suzuki-Miyaura偶连反应及Knoevenagel缩合反应,引入含取代基的芳环及芳杂环。ELISA法检测其抑制HIV gp41六螺旋束形成的活性。荧光素酶法检测化合物抗HIV活性。结果化合物结构经NMR、MS得到确认,其中5个化合物(7b、7c、7d、7e、7g)具有抑制HIV gp41六螺旋束形成的活性,其中7d活性最强。该化合物能抑制HIV-1 SF33病毒株的复制,其IC50为20μmol/L。结论合成的芳基苯甲酸类化合物7d能通过抑制HIV gp41六螺旋束结构的形成来抑制HIV的复制。
王海波陈之朋裘佳寅余小玲谢扬刘叔文
关键词:HIVGP41HIV进入抑制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