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俞华威

作品数:20 被引量:123H指数:6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珠海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骨折
  • 5篇疗效
  • 5篇钢板
  • 4篇腰椎
  • 4篇锁骨
  • 4篇椎体
  • 4篇骨质
  • 4篇骨质疏松
  • 4篇钢板治疗
  • 3篇远端
  • 3篇椎体成形
  • 3篇椎体成形术
  • 3篇近端
  • 3篇经皮椎体成形
  • 3篇经皮椎体成形...
  • 3篇坏死
  • 3篇股骨
  • 3篇成形术
  • 2篇单枚融合器
  • 2篇胸腰椎

机构

  • 20篇遵义医学院第...

作者

  • 20篇齐新文
  • 20篇俞华威
  • 19篇王兆杰
  • 15篇安荣泽
  • 13篇陈军平
  • 7篇邝立鹏
  • 4篇胡小军
  • 2篇赵俊延
  • 2篇叶小聪
  • 2篇王克强
  • 1篇李松军
  • 1篇胡小军
  • 1篇方存迅
  • 1篇杨晋
  • 1篇黄志明
  • 1篇陈德聪
  • 1篇高红伟
  • 1篇王明山

传媒

  • 2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吉林医学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西部医学
  • 2篇第七届西部骨...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0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胫骨干多段骨折在不同时期动力化的疗效比较
2014年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不同时期动力化对胫骨干多段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行交锁髓内钉治疗并行动力化的胫骨干多段骨折患者46例,分为早期动力化组(术后12~16周)24例,晚期动力化组(术后24~28周)22例,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4.5个月,观察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并发症。结果:动力化后至骨折愈合所需时间:早期动力化组12~33周,平均(25.37±5.06)周,晚期动力化组13~30周,平均(24.54±4.41)周;骨不愈合:早期动力化组2例,晚期动力化组1例;早期动力化组5例发生骨折端短缩(〉1 cm),1例成角畸形。结论:交锁髓内钉动力化治疗胫骨干多段骨折,动力化时间在3~8个月内均有利于骨折愈合,但早期动力化容易引起骨折移位,发生短缩、畸形愈合。
黄志明赵俊延齐新文俞华威高红伟
关键词:胫骨骨折多段骨折交锁髓内钉动力化
桡骨远端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近端粉碎性移位骨折(附13例报告)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观察桡骨远端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近端粉碎性移位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3例锁骨近端粉碎性移位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桡骨远端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合并胸锁关节脱位2例同时行关节复位、关节囊修复术。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伤口愈合及骨折愈合情况。采用Rockwood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本组手术时间为30~120 min,术中出血量为50~200 ml。术后随访5~15个月,X线检查示骨折复位良好,内固定可靠。随访期内骨折均愈合,未出现钛板断裂、螺钉拔出、皮肤坏死感染、骨折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术后肩关节活动时胸锁关节处隐痛3例;合并胸锁关节脱位2例中,稍有前凸畸形1例,肩关节活动时胸锁关节处隐痛1例。Rockwood肩关节功能评分优9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2.3%。讨论桡骨远端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近端粉碎性移位骨折疗效较好。
齐新文王兆杰俞华威陈军平叶小聪安荣泽
关键词:锁骨近端骨折粉碎性骨折骨折移位
负压封闭吸引术(VSD)在大面积皮肤缺损感染坏死中的应用及疗效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大面积皮肤缺损及感染坏死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2008年9月-2010年2月对15例髂腰部及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感染患者进行了持续负压封闭吸引治疗,VSD技术的应用包括创面肉芽准备阶段...
齐新文王兆杰陈军平俞华威胡小军安荣泽
关键词:皮肤缺损负压封闭吸引
尿激酶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对股骨头缺血坏死微血管内凝血的干预作用
2009年
目的制造兔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模型;验证PTS与ANFH的密切关系,并探讨尿激酶与阿司匹林联合预防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方法选用健康日本大耳白兔36只,随机均分为3组。第I组为模型组:先分2次间隔2周分别按10ml/kg量静脉注射马血清,第2次注射马血清2周后,再连续肌注甲基强的松龙10mg/kg.d,共7天,之后口服强的松1.25mg/kg.d至实验完。第Ⅱ组为治疗组(马血清和激素加药物预防):按第I组方法用马血清和激素;另外,第一个月每周2次静脉注射尿激酶8万U/kg/d,之后灌服阿司匹林5mg/kg.d至实验结束。第Ⅲ组为对照组,每日于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分期分批取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内皮素(ET-1)、免疫比浊法测定抗凝血酶-Ⅲ(AT-Ⅲ)和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股骨头组织取样石蜡切片作HE染色;冰冻切片Sudan染色。结果3个月时,模型组AT-Ⅲ[(61.44±5.05)mg/L]较治疗组和对照组降低;D-dimer[(0.53±0.19)μg/ml]和ET-1[(47.84±12.09)pg/L]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升高。模型组骨坏死的发生率100%,治疗组骨坏死的发生率25%,显著低于模型组。对照组未见骨坏死。结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与高凝状态有关,联合应用尿激酶与阿司匹林能有效预防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王兆杰安荣泽齐新文俞华威杨晋
关键词:骨坏死股骨头
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的依据:骨生化代谢标志物及骨组织病理学被引量:26
2013年
背景:目前国际上公认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但常由于测量部位异位骨化、骨质增生等因素使得测量结果存在误差。目的:探讨骨代谢标志物在老年骨质疏松骨折诊疗中的临床意义以及它与骨密度和骨组织形态病理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0例需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行骨生化4项检测,其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检测值明显增高患者25例(标记为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升高组),骨碱性磷酸酶(BAP)检测值明显升高患者25例(标记为骨碱性磷酸酶升高组)。术中抽取两组各8例患者骨折断端部分骨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普通光镜检查和扫描电镜检查病理学改变。术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升高组患者使用鲑鱼降钙素抗骨质疏松治疗,骨碱性磷酸酶升高组患者使用骨肽注射液抗骨质疏松治疗,6个月后再次检测骨密度和骨生化4项。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术前骨密度和骨生化4项检查结果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升高组患者骨折断端骨组织病理检查示成骨细胞减少、破骨细胞增多;骨碱性磷酸酶升高组患者骨折断端骨组织病理检查示成骨细胞减少;两组骨小梁/骨面积比值均降低,且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升高组较骨碱性磷酸酶升高组降低程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扫描电镜检查示两组破骨细胞都较正常组活跃,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升高组骨小梁较骨碱性磷酸酶升高组稀松明显,吸收空泡增大。两组于术后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骨密度和骨生化4项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显示:①骨代谢标志物检测能明确患者骨组织是以成骨细胞功能和数量减低还是以破骨细胞功能和数量增加为主,以便指导临床针对性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②骨折断端骨组织形
俞华威王兆杰胡小军赵俊延齐新文
关键词:骨组织构建破骨细胞生化标志物病理学检查
骨折并发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体会
2010年
王兆杰安荣泽齐新文俞华威胡小军陈军平
关键词:骨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间歇正压通气呼气末正压
小转子复位固定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7
2009年
[目的]探讨对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进行小转子复位固定的方法及意义。[方法]75例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Evan'sⅢ型47例,Ⅳ型27例),其中未固定小转子30例,固定45例。后内侧骨皮质固定方法:单纯使用拉力螺钉27例,使用钢丝13例。[结果]经过9个月~3年的随访,平均随访11个月,未固定小转子等后内侧骨皮质的30例中,共发生髋内翻5例,发病率16.67%。其中Ⅲ型24例中3例,Ⅳ型15例中2例,股骨头颈切割1例,钉板松动1例,钉板断裂1例。内固定小转子的45例,髋内翻1例,股骨头颈切割1例,无钉板断裂等。[结论]后内侧骨皮质连续性的重建和固定是影响股骨转子间骨折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拉力螺钉和钢丝是简单、有效、常用方法。
王兆杰安荣泽齐新文王明山陈德聪俞华威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小转子内固定拉力螺钉
经皮锥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体转移瘤
目的:探讨经皮锥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胸腰椎椎体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C臂X线机透视下采用经皮单侧椎弓根穿刺注入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于受累椎椎体...
齐新文王兆杰陈军平俞华威邝立鹏
关键词:椎体转移瘤经皮椎体成形术疼痛
单枚融合器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的解剖学观测被引量:1
2010年
背景:有部分学者认为,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技术相关的手术器械是按照西方人体格设计,和国人体格存在一定的差异,甚至融合物难以置入,所以探讨相关的解剖技术就显得很有必要。目的:测量腰椎椎间孔及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相关的解剖参数。方法:对14具正常成人尸体脊柱腰段椎间孔宽度、长度、高度进行了观测;对腰椎各结构与后正中矢状面的距离进行了观测。结果与结论:结果表明腰段(L1-L5)椎间孔宽度逐渐变小;L1-L4椎间孔高度逐渐增大,L5略小于L4,L1-L5高度均明显大于其宽度(P〈0.01);L1-L5椎间孔长度逐渐增大(P〈0.05)。L1至L5椎板峡部宽、下关节突最外侧缘至后正中矢状面距离逐渐增大,其性别间、左右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国人经椎间孔入路能满足高度9-14mm单枚椎间融合器斜向置入,单枚椎间融合器置入不会因牵拉硬膜囊和神经根而导致脊髓与神经根损伤。
王兆杰安荣泽王克强齐新文俞华威
关键词:尸体标本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体转移瘤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胸腰椎体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C臂X线机透视下采用经皮单侧椎弓根穿刺注入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于受累椎体内进行止痛治疗,同时进行肿瘤个体化的综合治疗以及抗骨质疏松治疗。共22例26个受累椎体,其中胸椎11例,腰椎8例,胸腰椎两个椎体受累共有2例,胸腰椎3个椎体受累1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及较重难以忍受的腰背部疼痛,2例有轻度神经根症状。对治疗后1周,3月,6月,12月患者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scores,VAS)进行评估,观察对比手术前后活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及病椎的形态学变化和骨密度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6个椎体全部穿刺成功,骨水泥渗透4例,椎间盘及椎体前缘渗漏3例,椎管内渗漏1例,未出现神经根症状。患者PVP手术后1周,3月,6月,12月各时间点VAS评分疼痛缓解率均大于80%,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改善,随访12个月内生存患者有19例,胸腰椎疼痛未见加重,病椎高度未见明显压缩,亦未见肿瘤浸润加重。骨质疏松程度未见加重,5例由OP好转为骨量减少。结论 PVP治疗胸腰椎体转移瘤具有对患者机体干扰小,止痛效果显著,手术简单,相对安全,可以预防病椎的进一步骨折和塌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优点,疗效满意,是综合治疗胸腰椎转移瘤的一种有效补充。
齐新文王兆杰陈军平俞华威邝立鹏
关键词:椎体转移瘤骨质疏松经皮椎体成形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