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俞益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细胞遗传重点开放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燕麦
  • 3篇遗传学
  • 3篇细胞
  • 3篇细胞遗传
  • 3篇细胞遗传学
  • 2篇遗传学分析
  • 2篇杂交
  • 2篇细胞遗传学分...
  • 1篇野生
  • 1篇野生燕麦
  • 1篇野燕麦
  • 1篇远缘
  • 1篇远缘杂交
  • 1篇种间
  • 1篇种间杂交
  • 1篇细胞遗传学研...

机构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天津市农业科...

作者

  • 3篇俞益
  • 1篇周良炎
  • 1篇陈佩度

传媒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莜麦与野红燕麦杂交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被引量:6
1998年
为将野红燕麦(AvenasterelisL)的高蛋白、抗蚜、抗锈病等优点导入莜麦(AvenanudaL),进行莜麦与野红燕麦的杂交研究。A.nuda×A.sterelis杂交(48朵小花),获得1个幼胚和4粒种子,杂交结实率10.4%,F1自交结实率48.1%。杂种F1在穗型、外稃、芒性、茎节部性状等方面与母本莜麦存在显著差异,来自野红燕麦的野生性状,如外稃绒毛、曲强芒、落粒性等均说明F1是真杂种。A.nuda×A.sterelis杂种F1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构型为0.94Ⅰ+7.32Ⅱ+11.74○Ⅱ+0.94Ⅲ+0.03Ⅳ,表明莜麦与野红燕麦亲缘关系很近,可能仅1~2对染色体有较大差异。同工酶分析结果显示,杂种F1的叶片酯酶带型与母本有明显差异,兼具父本谱带特征。对野红燕麦抗蚜特性研究表明,该性状能够遗传。F1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率高,且F1结实率较高,因而可以有效实现基因转移。
俞益陈佩度刘大钧
关键词:燕麦种间杂交细胞遗传学分析
莜麦与野生燕麦杂交研究及"节燕麦"的鉴定
俞益
关键词:燕麦野燕麦远缘杂交细胞遗传学分析
燕麦染色体C-分带研究被引量:6
1997年
以二倍体燕麦Avenastrigosa为材料,进行染色体C-分带方法研究,确定了最佳分带流程。以Giemsa与Wright混染效果最好,A.strigosa的7对染色体C-带差异明显,各对染色体带型互异,但都有两条端带。对每对染色体的C-带特征作了分析。最后讨论了影响C-分带效果的因素及燕麦染色体C-分带的意义。
俞益周良炎
关键词:燕麦细胞遗传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